虽然中国很多年轻一代咨询师,是用缘起于欧美的心理治疗模型训练出来的。
但是近来,在频繁地和美国同行的学术临床交流当中,我发现美国相对年轻的咨询师/治疗师,其实很多人是完全不懂得中国人的心理,他们并没完全钻进来。有很多先入为主的评价在。
文化差异横亘在我们之间。
在诸多文化差异中,我认为最阻碍咨访双方沟通的两大议题,一是女性议题;二是青少年儿童保护议题。
今天我只谈一个女性议题。
一、关于女性的“自我”:
加州白人治疗师,尤其是相对年轻的治疗师,对女性的“出厂设定”是:女性应该拥有自己比较完整的认知和情绪架构,通俗讲就是“有自我”;
他们认为:哪怕女性相对而言会比较以关系为导向,但是她们依然也要有自我,并以这个自我的价值实现为一切主观努力的核心。
所以他们对中国女性,尤其是太太/妈妈们在session中花大量时间来谈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其实内心是相当困惑的。
我的一位美国同事在加州治疗华人女性来访,他在咨询我的朋辈督导意见时,一直在强调这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位女性老谈自己的丈夫,而她的丈夫又不来咨询,她为什么老是要谈一个不在场的人?她自己呢?”
在和我交流以前,他甚至认定这是无效的咨询,因为来访者几乎没在session中呈现自己。因此他想要与对方协商结束。而这位白人治疗师,从业已经十五年。
我需要非常仔细地告诉他:很多中国女性,包括一些Chinese American females的自我价值体现,就是在家庭之中——能够做一个好太太,好母亲是她们很大的价值感来源;
我们咨询师当然可以镜映和培育她们的自我(self),但是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否定她们渴望通过作为一个好太太,好妈妈来实现自身价值的这条路径。
评价和否定这条女性价值实现的路径,很容易导致华裔,甚至是亚裔女性来访者的脱落。
也请不要在督导中轻易叫她们做tiger mom, or helicopter mom, 她们只是平凡的,和你们一样希望自己孩子幸福的Asian mom. 虽然大家对“幸福”的定义有些许不同。
所以我们当然可以跟她们一起找新的自我实现路径,在咨访关系充分建立以后。
要知道有多少亚洲女性,自我意识也在觉醒,自己也在苦苦追寻。
但是对她们获得女性价值的“传统路径”(这位美国治疗师认为:这种路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女性传统),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用美式个人主义标准来评价她,这只能表明我们咨询师对跨文化现象的不敏感。
而且有点高高在上。就好像,心理发展比你“先进”了60年一样。
二、反思
所以今天我在想:
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边界问题,与原生家庭连结过紧等文化-心理议题,可能终归只能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如果完全拷贝这边的边界观,长此以往将会丢掉中国文化里面重要的,应该被充分探讨,但不应该一开始就被病态化的——深情,的这个部分。
到时候你进口的不光是美国的心理学和咨询,还将引进弥散在这个社会中的——严重的孤独,和广泛的抑郁。
无论是孤独和抑郁,都是美国个人主义文化,后者说“个人主义宗教”里面难以摆脱,有些冥顽不灵的previous conditions.
所以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模型,但是一定要有转化和反思。
东方文化中有一部分真诚的利他主义,尤其是人与人之间深情的部分,是美国文化始终没有广泛实现的东西。
交流,转化,执中道。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90732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22745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05962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1231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0989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