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些关于抑郁症的统计数据:
据世卫组织调查显示,抑郁症的发病率是11%,即每10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在中国,目前的抑郁症患者数量就达到9000万,但其中近七成没有被“识别”出来。我国每年有30万人自杀,抑郁症是其最主要原因,而且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趋势。
为什么抑郁症越来越多了呢,为什么会导致自杀呢?我们先来看看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生不如死。
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01、抑郁症的核心—情绪
通过抑郁症临床症状的描述,以及根据人类心理机制来看,抑郁症的直接原因是长时间的陷在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之中,由此导致后续一系列意志、认知、行为甚至身体出现相应状况。这个一般我们都会有体验,比如我们在特别愤怒的时候,会有非理性的言行,身体也会有有发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现象,所以抑郁症的直接起因是长期处于那些情绪之中。
我们再来看看抑郁症所呈现的情绪状态:
情需低落、悲观绝望;
自我评价降低,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自责自罪。
有四种情绪情感:悲伤绝望、自卑低价值感、自责内疚、罪恶感。
02、情绪来源—需要
那么这四种类型的情绪怎么来的呢?跟人的需要有根本的关系。
①悲伤绝望
悲伤是人类四大基本情绪之一,悲伤的情绪产生于失去:失去亲人,失恋,失去家园都会让人感到悲伤,根据我们对众多抑郁症患者的观察,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对被爱,被关心和理解特别在意,经过深入剖析发现,他们在生命早期都有过“爱的失落”,这种失落包括胎儿期“性别期待”,经历过差点被堕胎,原生家庭父母“重男轻女”,早年被送养、寄养,或者感觉自己小时候不受父母重视等等。
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都是希望被爱被接纳,但是这些经历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被爱,感受到深深的悲伤,然而很多孩子依旧想要努力得到父母的爱,他们会让自己听话、懂事乖巧、努力干活多付出,努力学习成绩好,长大后有本事挣钱多,孝顺父母,帮助兄弟姐妹,对所有人好……
有了自己的家庭,依旧继续在原生家庭的模式。
所做这一切,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得到父母亲人的爱,然而当她付出这么多之后,依旧感觉父母一点都不爱自己的时候,她就变得彻底绝望了,内心充满委屈和无望,觉得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当然,这类型的患者,一边是非常的付出,经常大包大揽把别人的事情都做了,同时常常会抱怨家人不关心,不理解自己,经常性的抱怨指责会让周围亲人更加远离,变成恶性循环。
②自卑、低价值感
自卑感即是自我价值感低下,自我价值感是指“自我”的存在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孩子刚出生时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自我”,是比较混沌的,随着逐渐长大,逐渐开始慢慢建构独立且明确的自我,但是在孩子建构自我的过程中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及其他照顾者对孩子的接纳和认可对其自我价值感的建立有重大意义,如果父母对孩子是接纳的、认可的,经常性鼓励、信任和肯定的,孩子就会成长的自信,反之孩子会变得非常的自卑。遗憾的是,我们发现,现实中太多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否定式的,经常用:你怎么这么笨;一点都不上进;你看隔壁的小明,永远学习都比你好;我看你这辈子是没希望了;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东西……
在这样否定甚至羞辱式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自尊水平非常低,自我价值感、自我评价很低。当然有一部分孩子会变得更加努力,拼命让自己优秀,取得很多成就,但是其根本动力其实还是为了证明自己,让父母看到自己是很优秀的,想得到他们的认可。那另外一部分人就会表现出非常的自卑,整个生命状态都是自我否定,什么都做不好。
那么走证明路线的人,当他努力拼搏了很久,也做出很大的成就,这时候其实他已经把自己的价值完全跟外在的成就绑定,一旦遭到比较大的挫折,就会轰然倒塌,全盘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着毫无价值,不如死去……这便是抑郁症了。
当然他们也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特别在意最亲近的,从小否定自己的那些人的评价,如果始终得不到他们的认可也会非常崩溃。
③自责内疚
自责内疚怎么来的呢?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总播一条公益广告:妈妈对孩子说,儿子等你上了大学妈妈就享福了,等你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婚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
类似这样的场景很常见,我们有很多父母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人生种种的不如意变成对孩子的期望,寄希望于孩子为我们实现,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孩子身上,而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的期望,把父母的期望背负到自己肩膀,未来一旦做不到的时候就会觉得内疚自责,而如果父母再给予批评指责,会更加重孩子的自责,而自责内疚在所有情绪状态里是能量最低的,严重时候足以导致抑郁。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认同和承担父母的期望呢?其实还是为了以此来得到父母的爱与认可。
④罪恶感
罪恶感则来源于个体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有该做而没有做的事,因此而导致别人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伤害,甚至失去生命,因而背负上深深的自罪感,觉得自己不可饶恕,甚至只有死了才能偿还。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其实往下探索,发现往往是恐惧和怨恨,而这两种情绪的根源则是安全感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03、抑郁症如何疗愈
以上我们分析了四种类型的抑郁症,其实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其直接原因都是负面情绪的长期累积,进而导致整个人的认知思维、意志,甚至身体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出现问题。而情绪的背后是各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生命卡在过去,产生的情绪没有流动出去,滞留在身体里形成了心理创伤,然后产生负面的认知想法,经过反复印证而形成信念和思维方式,最后形成行为模式。
那么,疗愈的方式就需要遵循这个心理运作的过程,找到切入点,回溯到个体过往生命的创伤点,把累积的情绪释放,看到未满足的需要,然后创造条件去满足,看到形成的信念和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逐渐去转变,这样就可以彻底走出抑郁,而且整个生命状态会有一个很大的成长蜕变,从此生命必然不断向上提升!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452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04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51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5312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443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