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童年还好说,对于过于敏感的青春期来说,在情绪细腻性的刺激下,“伤痛”这种负面主观感受很容易出现在我们心里,形成一种对原生家庭其他成员的误解——很多时候,所谓伤痛,只是我们编造的谎言。好比有些人出生在贫困家庭,其父母“放下砖”无法撑起家庭,“拿起砖”无法给予孩子应得的爱,这不能完全怪罪于他们。并且,单纯(请注意这里强调了因素单一性)因自身“贫穷”而引起的“伤痛”只能算是偏见与虚荣的产物,在我眼里不配成为伤痛。其次,同样是因为青春期情绪特点——反应强烈、波动而固执且具有表现性——我们很容易固守自己一时的观点,并且将其夸张地表现出来。有时,家庭中其他成员一个不起眼的、没有任何特殊含义的小举动都可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反应,从而恶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从而让我们更加悲观,觉得家庭正不断给自己施加伤痛。但究其本质,我们才是“战争”的发起者,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伤痛的认可者、膜拜者、宣扬者。
前两段,我对我们给自己带来的伤痛做了简要分析,而接下来再来看看,真正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为什么也不会伴随一生。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关键词——“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它可以分为两种,表层伤痛(其他成员的行为如家暴、重男轻女等)与深层伤痛(环境营造的扭曲的人格和认知形态)。但是这两者在人的观念之中基本是糅合在一起的,下文就直接表示两者的结合。接着来看,上文已说过“伤痛”是主观感受,而主观感受必定是存于主观的人的意识之中的。人,不应只是独立的个体,也应是存于社会之中的,而有主观意识的人,他的观念是必定受社会影响的。所以,在成年之后,人的种种感受中,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有三种标准的结局:一是人目睹了社会的黑暗,社会黑暗面带来的伤痛远远超过直至覆盖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使因其而来的痛感被麻木;二是人见证了社会中澎湃的爱,社会光明面带来的温暖冲溃了曾经的伤痛;三是人看透了社会的丑恶与善美,凭理性的审判不在看重旧时伤痛的影响。
但是,还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结局,也就是正方辩友营造的场景:人深陷于成年之前的伤痛之中无法自拔。这种人很危险,因为我们几乎已不能评价,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表层与深层的感受,于他而言还是不是真正的“伤痛”,如果一个人一直沉迷于这所谓的“伤痛”,“伤痛”对他来说是不是也变成了毒品般的精神寄托?并且,我还要强调一下,当我们完整而系统地去对待“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时,就已经成年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想,应该有权利也有能力做出选择。很多成年人选择了与时光一起淡化伤痛直至消散,并把带来伤痛的行为拒之门外,这是一个比较适合我们的决定。而逃离伤痛之源也未必不可,我们完全有权利对它说“不”。
虽然我通篇都在写我们应如何做,但我并没有给真正的带来伤痛者“洗白”。我只是在说,我希望我们不要持着一种让他们“赎罪”的态度——那样反而会让自己的罪孽更加深重。我希望我们可以活成自己——只是自己,不必拘于伤痛等一切影响着你的东西。诸君,抛弃那些让你痛的伤吧,我希望伤痛永远不再,幸福永驻人间。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站在黑暗泛滥的宇宙的中心,呼唤那星光般渺小但伟大的爱。我希望我希望的不只是一些念头!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939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922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254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7052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308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