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夏天,我带3岁的女儿去工作室。
进了屋子后,我想把室内的花草搬到院子里去晒晒太阳,也想给花草们修剪和浇水,可是女儿小巴掌拿了一本书,让我在沙发上读书给她听。
当时,我一脸认真又真诚地对她说:“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你想让妈妈给你读书,可妈妈想去院子里给花浇水,我给你读书就没法浇水,我去浇水就没法给你读书,我们俩的需要不一样,你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小巴掌听后很认真地思考。
趁着她在思考的间隙,我提议:“你看,这样解决好不好?我先去浇水,快快地干活,大概需要5—10分钟的样子,我弄好了,马上回来给你讲书。你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吗?”
她点头说:“可以”。然后接着她说:“我不认识字,先自己看这本书上的图片,然后你快快弄好,再回来给我讲书。”
我说:“好的”。
在院子里干活时,透过窗玻璃,我看到她坐在沙发上翻书。
后来,我迅速地干完活,洗洗手进房间,两个人一起开开心心地看书。
我和女儿的沟通方式在心理学上叫“共赢”的沟通之道,当两个人的需求有差异的时候,寻求一种大家都能接受,尽力满足彼此需要的解决方法。
最初,我在咨询中,将这种方法介绍给因为差异带来冲突的夫妻,婚姻生活中常常会面临着这样的冲突,比如买家具,丈夫要买实用又性价比高的,妻子想买设计感强但是价格较为昂贵的。
当两个人陷入权利争夺的输赢模式时,冲突就不可避免。
所以,解决冲突的第一步是看到彼此的需求差异;第二步是尊重彼此的差异,放下评判,不争对错,不争输赢;第三步则是寻求双赢的解决之道。
有时候在第三步之前还要看到一个人表面需求之下的深层心理需求。
如前面讲到的那对买家具的夫妻,我们往深挖掘之后,看到丈夫的需求其实是省钱,省钱会让他有安全感,他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他购物时习惯买更便宜的东西,这会让他感觉更安全;妻子在城市长大,物质条件比较好,又喜欢文艺,爱摄影爱画画爱精致美食,对美有很强烈的心理需要。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满足省钱和审美的需要?
后来,他们找到一个方式,丈夫做攻略,开始在某宝上找各种实用又性价比高的家具店,然后给妻子,妻子从中找到富有设计感美感的家具。
还有两个人将房间进行了分配,谁用得更多的空间就属于谁,就买谁更喜欢的家具。书房给了丈夫,客厅和厨房给了妻子。
最终,问题很顺利地解决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亲子沟通问题来和我做咨询的来访者增加,于是,我又将这种双赢的沟通方式介绍给有孩子的家庭,不断实践和运用此法的父母往往会收获更好的沟通,改善亲子间关系。
《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一书中,作者托马斯·戈登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沟通方式,他将其称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没有任何一方会输,也被称为方法三,方法一和二分别是父母赢孩子输,孩子赢父母输。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亲子间冲突的方法。为什么有效呢?戈登总结了这几点:
1、孩子有动力执行解决方案
方法三使孩子有了更大的执行决策的动力,因为它使用了“参与原则”:与被他人强加给自己的决策相比,一个人会对自己参与制定的决策有更大的执行动力。
我想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果解决方案是自己决定的,很多人更愿意去执行。
尽管第三法不能保证孩子总是会积极的执行双方约定好的冲突解决方案,但是它确实大大增加了孩子执行这一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孩子会觉得经由第三法制定的决策,也是他们的决策,通过第三法产生的解决方案常常是孩子自己的主意。
2、有更多可能找到一个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什么叫高质量的解决方案?a、更具有创造性、在解决冲突时更为有效;b、能同时满足父母和孩子需求的解决方案,使每个人都觉得满意。显然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案质量更高。
3、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没有输家”的解决办法可以鼓励孩子进行思考。父母在对孩子的发出信号:“我们有一个冲突,让我们共同动脑筋找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法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心智练习。
我自己在用这个方法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哪怕孩子只有3岁,她也能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前文提到的案例,小巴掌就想到我在院子里干活的时候,她怎么能做到独自等待?自己看书中的图画。
4、更少的敌意——更多的爱。
当父母和孩子一起直面一个冲突,并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时,他们的关系会变得更亲密,有更多的爱。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有共同目标,还一起享受胜利的果实。
5、要求较少的强制执行。“没有输家”的方法几乎不需要什么强制执行,因为一旦孩子同意了一种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他们通常就会去执行。
6、消除了对权利的需求。
很多时候,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会陷入权利争夺,即“听谁的”“谁说的算”,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是权威需要顺从、屈服或者抵抗的关系,利用“没有输家”的方法,则没有权利斗争,而是一起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不需要争权夺利。
7、触及真实的问题。
在书中,戈登讲了一个“雨衣问题”。外面下雨了,简要去上学,但是她不想穿雨衣,可父亲希望她穿,因为雨下得很大,他会担心孩子感冒。通过沟通,父亲知道简讨厌自己的雨衣,觉得它很难看,一点也不酷,学校里没有人穿那样的雨衣。
于是他问孩子,“我们遇到一个矛盾,你不想穿雨衣,因为它很难看,但我肯定不想你感冒。你能想出让我们两个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
最后,简提出可以借用妈妈的旧雨衣,因为这件雨衣很酷。虽然雨衣大了一点,但是可以卷起袖子。于是,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这个故事看似孩子不想雨天穿雨衣,其实是孩子害怕穿难看的雨衣引起尴尬。
运用“没有输家”的方法可以透过表面,看清真正的问题,进而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8、把孩子当成年人对待。
“没有输家”的这种沟通方式传达给孩子的是,父母认为他们的需求也同样重要,信任他们也会体谅父母的需求。这就像用对待朋友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大家是平等的,彼此尊重,你的需要很重要,我的需要也很重要,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这一点我想对坚持传统教养方式的父母是一个挑战。他们很多人要么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要么认为父母是权威,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话。
其实,如果我们愿意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学会尊重孩子,很多亲子冲突都可以避免。
9、作为对孩子的“心理疗法”。
这种沟通方式给孩子的行为带来的改变,与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对孩子进行治疗时发生的变化是相似的。这种解决冲突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任何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后面都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没有输家”的沟通方式背后蕴含的是一种真诚、平等、尊重的人本态度,是一种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双赢的思维方式。
没有人喜欢强权。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我们都喜欢被平等对待,被尊重,都希望自己的需要被他人看见,被重视,被满足。
每一个的需要都很重要,如何在满足自己需要的时候也能满足别人的需要,这一点大到国家间的沟通谈判,小到一个家庭中,夫妻和亲子间的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点做得好,冲突就会减少 ,关系也会变得更好,而关系变好,一切都好,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关系不好,一切都有关系,关系好,一切都没有关系。”
参考书目:《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作者:托马斯·戈登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22943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483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085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292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971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