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鉴别孤独症孩子的重大发现:眼动地形图
北京大学的易莉研究员专注于从事孤独症的研究,最近她分享了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其中提到的“眼动地形图”技术突破了早期鉴别孤独症(也叫自闭症)孩子的难点,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
我们知道,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一条黄金法则。
“早发现”是“早干预”、“早治疗”的基础。但孩子小的时候又不会说话,也缺少和其他孩子的社交互动,家长很难判断他的行为正不正常。
等到终于发觉不对劲了,送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已经3岁左右了,错过了最佳干预的时间。
这是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家庭都会面临的困境。我们今天就从孤独症的特点讲起,来看看早期发现的原理和技术。
一、孤独症的特点和症状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有如下特点:1、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2、具有高度的遗传性
3、婴儿期开始的终身障碍
4、在美国的发病率为1/54,中国的发病率为1/142(不完全统计)
5、多见于男孩,男女患病比为5:1
6、没有特效药,告诉你吃什么药能治好的都是骗子
孤独症有两大核心症状,根据DSM-5的定义,如果两大症状同时具备,就可以诊断为孤独症。
核心症状一、社交和交流障碍
1、言语层面:奇怪的语音、语调、语法
2、非言语层面:较少的面部表情和姿势
3、几乎没有目光对视
4、社会退缩:不分享情感和兴趣
核心症状二、重复刻板行为
1、刻板动作(只玩一个玩具,玩具小车必须摆成一条线)
2、刻板言语(重复说一些话)
3、感觉异常(喜欢摸脏的东西,闻脏的东西)
此外,ASD人群还可能具备如下两个特点:
非核心症状一、局限兴趣他们的兴趣非常狭窄,只对特别的一些领域产生兴趣。比如“只”喜欢画画、算数、汽车模型、恐龙类型、地质学年代等等。
他们在这些领域钻研的很深,不亚于一些专家。
非核心症状二、细节处理与机械记忆强
自闭症天才艺术家斯蒂文.维尔特希尔被称为“人肉照相机”,在一个电视节目邀请下,他乘坐直升机绕着美国曼哈顿岛转了一圈,之后用两周时间把全部细节描绘了出来。
这些画面里,楼房的层高、街道上的小汽车,都和实际情况分毫不差。
二、对孤独症患者的眼动研究
人的心理发生变化时,身体指标也会跟着有一些变化。比如皮肤电流、瞳孔大小、眼睛注视范围、大脑成像等,借助于眼动测量仪、脑电仪、近红外成像技术,可以把这些生理指标测定出来。
眼动测量仪
脑电仪
近红外成像仪
其中,对眼动的测量,发现了一些很有用的信息。
虚线表示眼动主要集中的范围
如上图所示,正常人在看另一个人时,对面部的观察主要集中于三角区,就是两只眼睛和上嘴唇连线(包含鼻子)这样的一个区域里。
但孤独症孩子在观察他人时,呈现出非对称(只看一边)、注意不必要的细节(比如仔细看脸颊、额头、眉毛)这样的特征。
当给孤独症孩子展示两人谈话图片时,他们的眼动范围和正常人也有很大差异。
颜色表示眼动范围,越深的颜色表示出现频率越高
正常人主要看对话双方的嘴,孤独症孩子注意了很多别的地方,包括两人的衣服,别着的麦克风,墙上的影子等。
再比如观看一张足球运动员被裁判红牌罚下的图片。
颜色表示眼动范围,越深的颜色表示出现频率越高
正常人主要观看运动员沮丧的表情,孤独症孩子主要看裁判的后脑勺。
如果我们纵观孤独症孩子的一生,他们和正常孩子在亲社会性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上面一条线表示正常孩子的爱好,下面一条线表示孤独症孩子的爱好。
正常孩子从出生开始,对妈妈就有很深的依恋,他喜欢和妈妈对视,喜欢布偶玩具,进入学校以后有很多朋友,之后和爱的人结婚,生儿育女。
孤独症孩子天生对社会信息特别敏感,而且会逃避社会刺激。他们喜欢机械的东西,喜欢转的东西,比如图片里的旋转灯箱,长大后发展出局限的兴趣,工作后也会尽量选择不和人打交道的职业,比如程序员。
进一步研究发现,孤独症孩子对人眼注视更少,特别是当观察到对方生气时。
向孤独症和正常孩子呈现人脸表情照片
蓝色表示孤独症孩子注视眼睛时间,橙色表示正常孩子注视眼睛时间。
我们可以看到,在所有表情的对比中,孤独症孩子对眼睛的注视时间都比正常孩子少。
特别是在面对生气的表情时,这种减少的趋势更明显。
三、孤独症成因分析:过低唤醒VS过度唤醒
对于孤独症的成因,目前有两种理论:分别是过低唤醒和过度唤醒。
过低唤醒是指,孩子对社会刺激不敏感,需要非常强烈的刺激才有反应。
比如妈妈生气了,正常孩子就感觉到了这种生气,但孤独症孩子需要妈妈非常生气,他才能感觉到。
过度唤醒是指,孩子对社会刺激非常敏感,一点点刺激就让他受不了,所以他选择了回避,这种回避让他看起来没有反应。
换句话说,他不是没有反应,他内心的反应波涛汹涌,神经系统装载了太多的能量。他只是装作没有反应,以回避这个对他来说过度吵闹的世界。
研究发现,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因此,鉴别一个孩子到底是过低唤醒还是过度唤醒非常重要,因为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干预方向。
这个理论跟我们的常识有点不一样。一般人们会认为孤独症孩子是过低唤醒,刺激不够,因此想法设法给他加强刺激。如果他属于过度唤醒类型,加强刺激的方式无异于雪上加霜。
那怎么分辨孩子到底是哪种唤醒类型呢?
测量瞳孔大小。
瞳孔大小和唤醒水平呈正相关。唤醒水平越大,瞳孔越大。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瞳孔变化的情况。比如男生看到美女、妈妈辅导孩子作业、王者荣耀赢了,这些情况瞳孔都会不自觉的放大,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通过对瞳孔大小的测量,可以分辨孤独症孩子的唤醒类型。
左边代表基线瞳孔大小,右边代表任务瞳孔大小。
实验表明:
1、基线瞳孔越大,孩子唤醒水平越高。
2、正常孩子基线瞳孔跟眼神注视时间无关,孤独症孩子基线瞳孔越大,眼神注视时间越少。
四、孤独症孩子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吗?
直觉上,我们观察到孤独症孩子情感比较淡漠,好像感觉不到别人的痛苦。为了验证这个结论,做了两个实验。
一是由眼读心测试。
给受测孩子看类似于这样的图片,请他来选择图片中人物眼神的含义。经过跟正常孩子比较,孤独症孩子经常猜不准。
二是情境压力测试。
给受测孩子观看类似于这样的图片。左边是用剪刀修剪枝叶,右边是剪刀剪到自己的手。
问孩子两个问题:1、你觉得这个人有多痛?在第一排的表情里选一个。
2、这个人受伤了,你觉得有多难过?在第二排的表情里选一个。
孤独症孩子的选项都比作为参照的正常孩子轻微。
看起来他并不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或者感受到的痛苦比较小。
但结合瞳孔测试,发现情况不是这样的。
孤独症孩子表现出比正常孩子更强的瞳孔反应,同时他们观看图片的时间也更短。
这表明,他们实际上感受到了更强的痛苦(过度唤醒),只是他们表现得很冷漠。
五、利用眼动诊断孤独症
过去的孤独症诊断,一般是父母在家里发现孩子情况异常之后送医才检查出来的,这个时候孩子一般3岁左右(太小父母也判断不出来,觉得可能是婴儿的正常现象),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现在利用眼动测试,可以在婴儿期就对孩子的孤独症进行诊断。
实验发现,2-6个月的孤独症婴儿看眼睛的时间和正常婴儿一样,没有区别。
6个月之后,孤独症婴儿看眼睛的时间跟正常孩子相比越来越低。
因此,6个月之后,就可以利用眼动测试来诊断是否具有孤独症。
六、利用眼动鉴别诊断孤独症和其他心理问题
孤独症和多动症、反社会人格都存在社交障碍、情绪感知异常的特点,容易搞混。利用眼动检测可以非常明显的区分出来。
1、与多动症的区分
孤独症的注意力具有粘滞性,不容易移开;多动症的注意力是跳跃的,非常容易移开。
因此,在一个刺激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刺激,从他们的眼动轨迹,就可以区分。
2、与反社会人格的区分
孤独症和反社会人格对于与他人眼睛接触都是回避的。但孤独症主要对“生气”的表情进行回避,反社会主要对“悲伤”的表情进行回避。
通过对不同类型表情回避的眼动测量,就可以区分。
3、与社交焦虑的区分
孤独症和社交焦虑都会出现眼神回避。但孤独症的回避是恒定的,一直回避;社交焦虑是先过多接触,再趋于回避。
现在对孤独症孩子的教育和训练,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但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让我们的社会去适应孤独症孩子,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一些便利,为他们提供多一些的帮助,那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22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27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37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945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4872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