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错心理、为什么有的人会故意犯错?
作者:经纬 2022-04-29 22:19:13 心理百科

生当作/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作”还是“做”?

如果记得不牢固,考试的时候记忆模糊,定会百般纠结。

但事实是,若写错后对照正确答案纠正过来,之后再碰到同样的情况你一定记忆深刻;而如果写对了,大多数时候不会再去留意,下次再遇到,也许又会纠结。

不仅是考试学习,工作中的想法、提案,总是慎重慎重再慎重,就怕犯了错,领导责怪,团体利益受损。我们总是习惯于采用避免错误的方法,但事实告诉我们,犯错往往让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也能丰富我们的经验。

不然为什么从小到大总有老师告诉我们要重视错题,也总有人跟我们说吃一堑,长一智呢?

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下,犯错是一种风险,但不可否认,错误是有价值的。

为什么犯错是有好处的?

在日本传统的金继(Kintsugi)艺术中,破碎的陶瓷用金色的漆修补,获得了新的生命——满是金缝的陶瓷,是历史独特的部分呈现。

我们总是担忧犯错成本、避免错误带来的主观感受,因而产生了避免错误的思维定势,很难跳出舒适圈[5]。

但犯错的价值就好像是人体免疫,当身体发生细菌感染时,产生抗体,之后遇到细菌时便更难感染。犯错也是,出现错误,领会到经验,得到教训,才会记忆深刻,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便能应对自如。

//犯错涉及的神经系统基础

人类有其处理错误的神经基础,当产生错误后,大脑运行速度变慢,处理信息时受到的外界干扰更少,从而精度得到了提高。大脑相关区域活动增加,神经元细胞在纠错过程中不断建立新的联系,进行交流,最后大脑形成正确的认知[2][3]。

故意犯错心理、为什么有的人会故意犯错?

在犯错中强化学习,还要得益于多巴胺。多巴胺通过增强快感和特定行为之间的神经联系来调节习惯的形成。相比在学习中倾向于“正确”,犯错再去纠正错误往往让人们情绪起伏更大,大脑更加兴奋,多巴胺分泌增加,神经元活动增加,对正确答案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能力也得到增强[2][4]。

故意犯错

不光无意之中犯错会带来更好的效果,现在科学研究证明了故意犯错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尤其是在学习中。

故意犯错是指我们在知道答案的前提下仍去犯错,这是一种违反直觉的现象,我们称为剥皮效应,意为剥去自己原来的保护壳,走出舒适圈,跨越自己目前的认知、取得的成绩,不断突破自己。

一项最新研究证明了故意犯错是一种新颖的、违反直觉的策略,有效地故意犯错,是有意义的学习[1]。

研究包含了三个阶段:练习、学习和测试。首先是向参与者介绍学习方法,并使用方法来学习练习文本。方法分为三种,复制、概念图、概念错误。

复制条件下,参与者只需要完全按照文本呈现的方式记忆,并识别文本中关键的概念。

概念图条件下,参与者需要创建概念图将文本中概念呈现并联系在一起。

概念错误条件下,参与者需要故意犯错,写下文本中给的每个句子,使其包含合理的概念错误(指客观上错误但可信的回答。例如,“蝙蝠是会飞的鸟”是一个比“蝙蝠是会飞的人”相对更合理的概念错误。),并在括号内纠正错误写出实际概念。例如:“蝙蝠是会飞的鸟(哺乳动物)”。

每位参与者按其中一种方法学习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测试的结果显示,使用故意犯错方法的一组比另外两组学习效果更好。

故意犯错心理、为什么有的人会故意犯错?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在故意犯错后,人对正确答案的编码会得到增强[4]。这一解释与重新巩固理论相一致,即我们对已经接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原有记忆得到了强化和巩固。同样地,故意犯错会使人的注意力反复集中在同一问题上,学习后再学习,最后在大脑中形成一个难忘事件。而其他无错误学习,不会产生明显的记忆痕迹。

此实验还指出,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意识到故意犯错的好处的,我们称之为是剥皮效应的元认知错觉[1]。所谓元认知,就是个体对自身认知的认识和调节。元认知错觉意味着人们在开始接触事物时已经存在个人偏见,先入为主了。

这种不准确的初始认知的来源是人们总是假设出错会干扰他们的学习效果,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他们对错误学习的效果认识不足。

如何从犯错中得到提升?

既然错误对我们有益,我们就应该转换思维方式,不是避免犯错,而是从错误中学习。

1)克服本能,将错误转化为价值,犯错是努力的一部分,是成长的一种方式。例如,把犯错看成是中性的事件或者是“垫脚石”,提示我们去检索正确的目标。

2)在犯错成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可以尝试违反直觉,发散自己的思维,哪怕那是错误的。

3)反思,出现错误后需要有意识地纠正错误才能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学会反思总结很重要。

4)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到知识、提升自我才是终极目标。用于踏出舒适圈,而不是害怕失败,停滞不前。

故意犯错心理、为什么有的人会故意犯错?

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越是害怕犯错,就越会犯错。就像是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永远走不出来。一颗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新生。我们要敢于犯错并去纠正错误,在错误中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 Wong, & Lim, S. W. H. (2022). The derring effect: Deliberate errors enhance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51(1), 25–40.

[2] Holroyd, & Coles, M. G. H. (2002). The Neural Basis of Human Error Proces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Dopamine, and the Error-Related Negativity. Psychological Review, 109(4), 679–709.

[3] Danielmeier, & Ullsperger, M. (2011). Post-error adjustmen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 233–233.

[4] Dabney, Kurth-Nelson, Z., Uchida, N., Starkweather, C. K., Hassabis, D., Munos, R., & Botvinick, M. (2020). A distributional code for value in dopamine 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Nature (London), 577(7792), 671.

[5] Hajcak, & Foti, D. (2008). Errors Are Aversive: Defensive Motivation and the Error-Related Negativ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2), 103–108.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回避型人格EPDS心理测评系统双相情感障碍分院测试职业价值观叛逆亲子关系心理健康测试PUA恐惧心理男人心理反社会人格心理学家智商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效应树洞冥想抑郁症情商测试依赖型人格恐惧症安全感源码容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