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钱的关系不仅关乎婴幼儿早期内在世界的形成,也关乎我们在那个时期与抚养人所建立的关系型态,因为金钱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客体映照出我们的关系本质。从依恋关系的视角,在抚养人与婴幼儿之间大致会形成四种依恋关系。
01、安全型依恋与金钱关系
在这种关系之中,简单的观察就是:抚养者基本遵照婴幼儿的养育规律给出了回应。再具体一点就是:抚养者对婴幼儿的反馈是恰如其分的。比如,在保护婴儿期的神性方面,婴儿能够感受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被精心照料,无论是饱/暖需求,还是排泄或娱乐需求都能够得到积极响应。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婴儿期的感官发育非常有限,因此这些满足是以婴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出现的。比如,婴儿显然不具有语言功能,因此早期的镜像互动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能看到大人逗孩子,实际上这些人类凭本能流传下来的养育技巧远比今天学习的一些技巧要有效的多。
然后是按照温尼科特所指出的“恰到好处的挫折”原则渐次退出婴幼儿的生活,协助其逐步按照心理发展规律依次完成。这个步骤以及它们在未来与金钱之间可以观察的关系,在上次课程中我们都提及过。
在建立安全型依恋的过程中,有一点须提及,也就是越早期出现的需求越单一但是也越致命。最初基本上只有饱暖的需求,但是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被很好地满足,也是对基础安全感最严重的破坏。正如我们在第一次课程中提及的定位自己的欲望层次,如果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在基础层级缺乏安全感的理由,但是却长期处于原发性焦虑中,那么的确应当考虑在原生家庭照护中是否有早期创伤。
这和过去老人们的育儿观念并不符合,老人们常常念叨说,小孩子懂什么?但事实上,这些问题并不一定会在意识层面显现出来,而是像危房一样——问题出在地基层面。而原发性焦虑由于其根本无法现实定位的特性,金钱特别容易成为唯一的出口(比如贪官)。
02、回避型依恋与金钱关系
这是一种个体在婴幼儿期没有得到很好回应(基本是被拒绝)之后建立的依恋类型。在婴幼儿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适度的拒绝是必要的,但是其中度的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当父母回应不及时或者不到位的时候,婴幼儿也容易留下被拒绝的创伤,而为了让这种痛苦不再出现,通常婴幼儿的防御手段就是不再向外寻求回应。
在依恋关系测试中,那些对家长回到家里表现冷漠,并没有特别的情感表达,依旧继续自己活动的孩子,会被认为形成了回避型依恋。
成人后在面对金钱的时候,这类人往往表现得非常淡定:没有特别大的主动追求金钱的欲望,即使获得了金钱也没有太大的欣喜感。他们避免情绪表露,不一定是因为冷漠,而更多地是为了防御自己的情绪表达被拒绝甚至得到自己并不期待的回应。
这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视金钱如粪土的状态了:首先以拒绝/抛弃的姿态防御可能的被拒绝/被抛弃。但金钱与亲密关系都是人不可或缺的滋养,金钱会表现得更直白,缺钱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所以,比之对亲密关系的回避,把力比多投注到与金钱有关的事情中,投射/移情之间的攻防更加无可回避。
03、矛盾型依恋与金钱关系
如果说回避型依恋是尽力回避情绪情感的表达,那么矛盾型依恋则更多的是情绪无法平复。无论是分离还是重逢,这种依恋类型的婴幼儿总会表现出超出情境的情绪强度,通常来说会表现得哭闹不止、无法平复,因为每一次分离和重逢都会再次激活婴幼儿心中对于被拒绝、被抛弃的恶劣感受。
而这和家长对待婴幼儿的方式有着巨大的关联,因为如果抚养者无法承受正常分离所带来的情绪波动,就会用哄骗、恐吓等方式压制孩子在正常分离时必然要面对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无法确定除了分离本身带来的痛苦之外,自己还需要承受什么样的情绪,因此在分离与重逢到来的时候会变得更加难以面对。
如果长大之后,其与抚养者的这种关系被移情到与金钱的关系中,那么其对待金钱的态度就会变得让自己难以承受。比如,很典型的一种态度就是,即使获得了金钱,可能还没来得及体会金钱带来的快乐,随之而来的就是忧虑:“现在我虽然赚到了钱,可是如果以后没有钱该怎么办呢?”
04、紊乱型依恋与金钱关系
紊乱型依恋是回避型依恋与矛盾型依恋的整合型。紊乱型依恋在人群中占比不大,主要是由于抚育者对婴幼儿的态度极其不稳定造成的:通常来说,在分离时有时抚育者选择欺骗/抛弃婴幼儿的方式直接离去,而有时又表现出对婴幼儿的极度内疚。
由于难以获得一种稳定的反馈,婴幼儿甚至无法使用一种稳定的防御机制,因此具有紊乱型依恋特征的婴幼儿在成年后之后容易发展为人格障碍,最普遍的一种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其特征用孔子的一句话概括很形象:近则不恭远则怨,既缺乏边界感,同时也呈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
在对待金钱的时候,这类人可能很难呈现出一种稳定的态度:上一秒可能挥金如土,下一秒又可能一毛不拔。同时,如果对关系的投射与移情被投注到金钱当中,肯定会对金钱又爱又恨,典型的是金钱肯定无法给他们带来快乐,或者下一秒他们可能就陷入对失去金钱的忧虑,即使没有任何现实因素显示他们会失去到手的金钱,甚至可能拥有的越多这种忧虑会越强烈。
由于内在的极度不稳定性,他们内心宛若藏了一座活火山。成年后这部分人群容易罹患各种人格障碍,比较典型的有:偏执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甚至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他们难以用正常的心态看待金钱,常常将人际与金钱投射为万恶之源以及无端仇富。极端的情况下,他们无法接受从正常渠道接受的金钱,要么觉得不足够要么觉得不匹配。他们会偏执地认为,要想获得金钱首先要作恶才有可能。不过,由此而产生的一些犯罪行为,需要被纳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7083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7141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924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114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436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