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理性别是男性、女性还是小孩?
作者:张维扬 2022-03-01 18:38:39 心理百科

性取向是多样的,是一个连续谱,这可能会让你觉得新奇或大开眼界。

01、性归属

性归属出现问题,是指对自己的性别本身产生了强烈冲突。比如,知道自己是男性的身体但不接受,这与知道自己是男性但发现自己喜欢男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相比同性恋而言,性归属出现问题更加痛苦。

跨性别者对自身生物学现状不满意,不能进入亲密关系,是痛苦的。首先需要变性,而变性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过程较漫长,生理与心理都非常痛苦。

你的心理性别是男性、女性还是小孩?

02、心理性别

心理性别的观点可以帮助理解性认同、性形态、亲密关系的形态。心理性别有男性、女性和小孩三种。

心理性别是小孩:身体已成熟,有生物学装备,可以发生性行为,但内心还固着、稳定在孩子层面,亲密关系类似于与父母或玩伴的关系,而不像男女间的关系,这种心理机制类似于跨性别者。

心理性别是男性分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性别是男性,生理性别也是男性,性归属方面没有问题;

(2)心理性别是男性,生理性别是女性,有强烈的冲突;

(3)心理性别是男性,生理性别也是男性,喜欢女性,即所谓异性恋;

(4)心理性别是男性,不论生理性别是男是女,喜欢男性,即所谓同性恋。

心理性别是女性的情况同上。

有些人进入亲密关系,需要的是亲密,而不是成年男女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双性恋,三种心理性别的配比都有。在谈论真正的性形态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内在的心理机制。比如,父母发现孩子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睡,有所谓的同性恋倾向,就开始“恐同”,这是非常不明智的——紧张和过度关注可能会固化原本可塑性很强的状态。“恐同”反应强烈是因为内在配比不强烈不显著,强烈排斥是想压制内在的部分。

异性恋中,家人的反对也会成为这对恋人一致对外的因素,外面的压力会让双方没有机会发现彼此之间的不合适。另外还有移性恋,指搞不清自己的性取向。美国密西根大学曾做过43000个样本的调查,移性恋占2%。

03、性认同的6个步骤

(1)认同困惑。相当多的同性恋尝试过异性恋,这是最轻松、最合理、最不费力的形态,但后来发现在一起没感觉没意思。亲密关系有黏度和引力,人们就会愿意做一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不想迁就别人是因为没有情感投入,所以就进入认同困惑的状态。

(2)认同比较。变态是指与普通人不一样。

(3)认同宽容。有限地暴露自己,比如推荐父母看同性恋题材的电影,观察父母对同性恋的反应。

(4)认同接纳。从试探到接纳,向更多的人暴露,对他人的不接纳有一定的耐受。

(5)认同骄傲。敢于抗争,面对别人的不认同,表现出谴责或捍卫。

(6)认同整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认为性认同是生命容器的一部分,开始接纳自己的性取向,不因别人反对而改变,自我认同慢慢变得稳定,内在开始协调。

04、社会环境对性认同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比如社会舆论、意识形态对多种性认同的宽容度,会影响性认同;亚环境也会影响性认同。西方有研究,在军队、同性神职人员、男校或女校中,因为没有异性,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给自己更强烈的异性感觉的同性建立亲密关系。

人们受环境的强烈影响,又有内在的生物学和心理基础,所以,“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客观反应了性认同的最终形态。

如果原生家庭中有创伤,或早期亲密关系中有创伤,导致不敢和异性进入亲密关系,但仍然有亲密关系的需要,当遇到女同中的男性角色,在创伤和环境的外力下,界限的跨越难度变小,会表现出形式上的同性恋。

当前,青少年重视关系和心理需要、忽略生物学状况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原因是社会正趋向不可避免的多元化,宽容度增加,另外就是青少年正承受极大的环境压力,厌学甚至不想活下去,心理上更渴望抱团取暖,希望在痛苦暗淡的人生中找到一点快乐,在关系中分享感受、获得理解和尊重。

青少年群体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强,如果父母和老师随意给他们贴上固化的标签,按自己的想法校正,效果十之八九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严苛的环境以及父母的忽略、误解,会让青少年倾向于进入亲密关系,就像进入一个小的避风港,在这个小空间里至少有人懂自己、接纳自己。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一,内在结构不一定如我们想象的稳定;第二,理解亲密关系中多样的性认同和性归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框架可以用来看自己、看别人。当接受心理三性别的观点后,你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原来很难理解的关系形态。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产后抑郁症MBTI心理治疗安全感分院测试焦虑男人心理女人心理正念悲观主义易怒症社会心理学孤独症源码外貌焦虑俄狄浦斯情结心理健康智力心理测评亲密关系心理咨询师思维反刍依赖型人格绿帽情节双相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