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让原生家庭更近,是觉察内心的好机会
作者:冰千里 2022-01-27 19:27:19 人际心理

过年是回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很多人焦虑的日子。从进入腊月开始,许多学员和来访就表达了这种焦虑:

A:“真希望加班,希望疫情阻止我回家,因为我不愿见父母”

B:“单身习惯了,很怕他们催婚,根本不顾我的感受”

C:“至今还拉黑我妈,该找个什么理由不回去呢?”

D:“最讨厌走亲戚,一年都不说一句话,还要装作很亲切”

E:“我们的婚姻早就名存实亡,实在没法假装成双入对”

F:“上个月刚和儿子吵了架,也不知过年他回不回来?”

G:“我爸走了7年了,过年是我最想他的时候”

H:“老家有过年上坟的习俗,每次给我妈上坟心情都很难过,像被掏空了”

“过年我爸妈总吵架”、“看着我哥和我弟几家人,感觉我像个局外人”、“混得太差劲,没脸回去,怕被笑话”、“讨厌碰见我大舅”、“过年的热闹,让我越发孤单了”、“过年很无聊”……

是的,越来越多的人害怕过年,却又不得不回家、见不愿见的人、说不愿说的话、做不愿做的事。

今天,我就来告诉你一个新的视角:“别怕过年,别怕回老家,这是你探索内心、疗愈自我很好的机会”。

过年让原生家庭更近,是觉察内心的好机会

平常上班、看娃、忙碌的日子最适合隔离,也是逃避内心最好的借口。

而春节假期则没了这些借口,老婆孩子父母都活生生在你身边,你不得不审视与他们的关系,不得不应对各种复杂情绪。

探索自我必须要直面真相,哪怕会让人羞耻和恐惧,“过年”给了你这个契机,何不借此好好探索自我呢?

事实上,你已经在做了。

比如上面那些话,一旦你开始焦虑,就一定会有反思:不愿意见父母就会思考与父母的关系;犹豫装作亲密就一定反思婚姻质量;觉得孤单就一定思考孤单的来源。

这样的思考,有两种作用:

第一种,提前演练。

就像模拟考试,次数多了,正式考试就不那么紧张了。任何对焦虑的思考,都在寻求化解焦虑的方法。

比如对“假性亲密”的思考中,你到底在怕什么:怕面子过不去?怕伤害孩子?怕离开他你就活不了?怕他会报复?怕别人说闲话?怕遇不到懂你的人?怕良心谴责?怕孤单?

无论如何,通过直面害怕,你会理出一些思路,其中就有你的需要和获益。

比如假装亲密也是一种亲密,至少让你觉得安全,让你在形式上有依赖,让大家看起来你还好。

代价就是内心的孤独,方法就是伪装,这让“亲密”有了继续装下去的理由,手挽手走亲访友也不至于过分尴尬恶心。

还会让你理解自己是多么渴望遇见一个真正懂你的人。

第二种,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

比如假装亲密,开始也许你会自我谴责,觉得自己太懦弱、太没用,但,之后你会难过,继而要去想:

难道我不该善待这个无助的自己吗?

因为这就是你的内在小孩,平常被你的忙碌藏在角落里,如今面对暴露,他怎能不怕?事实上这害怕一直都在,只不过你不愿看见。

一旦看见,就要学着把自己当内在小孩,就像现实中孩子很怕,难道你还要去指责他、抛弃他吗?

不,你要去靠近他、拥抱他,并告诉他“别怕,有我呢”。

比如“我最讨厌走亲戚,一年都不说一句话,还要装作很亲切”,这么想的人不是你,而是你的内在小孩,因为他太渴望能有真实的关爱,而非虚假的过场。

此刻不是指责他不懂事、不礼尚往来、不热情不礼貌,而是看见他的渴望并尊重他的意愿,可以选择走亲戚,也可以不去,也可以去见真正想见的人。

给他自主选择的机会,就是对他真实的关爱。

“过年焦虑”主要因为关系,特别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因为这就是你的“原生家庭关系”。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如今的关系模式和困惑,来自早年原生家庭的影响。

因此,成长到某个阶段,你会意识到原生家庭带来的不仅有爱,还有伤害。

这个阶段,你总对父母充满怨恨,更不想见他们,“不见”就是在通过冷暴力表达攻击,也在保护自己情绪失控。

然而,过年好像又会见到,这让你左右为难,难以抉择。

这时先接纳对父母的恨,这是必然的,也有权不回家、不见父母。这是你的第一个选择。

事实上就算不回家,也阻止不了心中的念头,我建议把它们写出来,就像写日记,就像心灵书写,在那里你与心中的父母遇见了。

写出来之后,再读出来,或找几个同道读给彼此听,再互相反馈,这样的方式伴随春节的仪式,效果会更好。

效果好指的不是原谅父母,而是自我和解。

第二种选择,选择见面。

无论如何,很多人越不过道德层面的要求,总是不得不顺从,该回家回家,该见父母见父母,该走亲戚走亲戚。

这时候,我要你变被动为主动,做3个心灵探索练习,以此让各种关系互动变得更有意义。

第一个练习:“挑战固有关系模式练习”。

列出你最不想见的人,排前三位的,然后试着去见他们。

比如你表姐,从小到大都压你一头,长得比你好,学历比你高,嫁的比你好,在这之前你总是回避,总侧面打听表姐今年去不去你们家,然后避开与她会面。

在她面前你是自卑的,你受不了她的炫耀,受不了人们围着她转,而你就像个丑小鸭般附和着。

今年,我要你走近她,别再做个旁观者,别再做那个牵强附会的傻瓜。拉着她的手与她聊天,试着谈得深入点,聊心事而非家长里短。

我保证你会有收获:也许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表姐羡慕的;也许发现她也有诸多无奈;也许内心深处你们很像;也许你会释然很多……

还要觉察聊天过程中的念头和情绪,并留意身边人的态度。晚上有空写出来,思考整个过程。

其中一定会遇见不一样表姐,也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而“遇见不一样的自己”才是本练习的终极目标。

当然,“表姐”只是个比喻,表姐也可能是你爸、你妈、你弟、你大伯、你同学。

记住,让我们痛苦的不是这个人,而是固有思维,多年来就是觉得应该这样而不是那样,所以总是不能突破和改变。

现在不同了,因为我要你把互动当做了“练习”,底层逻辑就是“跳出自己看自己、看关系”。

好像你是一个导演,一号主角是你,二号主角是你表姐,你既在关系中表演,又在场外观察,这削弱了你的恐惧,增强了掌控感,才能获得不一样的关系体验。

这样的体验多了,你的固有思维就会发生改变。

即便练习时你依然自卑,关系互动依然和原来没啥两样,但也已经不同了,因为是你在“导演”这部片子,具有起点上的控制权。

凡事可控,是一切心安的基础。

第二个练习:“自由联想书写练习”

本练习,需要你在面对他人态度时“暂停”,继而回归自身。

很多时候,不愿过年来自无法接受父母对你的态度。比如动不动就指责挑剔,或说些让你难堪忌讳的话题,或抱怨把你养大多么不易,你如何不懂事不孝顺之类。

总之,这样的态度会让你觉得自己很糟糕,以往,你会各种应对:岔开话题、装傻充愣、去做别的事情、开始互怼和争辩,等等。

现在,别按之前的套路出牌,我要你把这些行为统统暂停。就只是坐在那里,一边深呼吸,一边看着对方,一边留意纷乱的思绪,不说话、不逃开、不争辩,表情平静而坚定。

只是把对方的话当做时远时近的背景,然后把精力集中在“自由联想”上,即,观察此刻脑海中浮现的任何念头、想法、情绪,无论它们是悲伤、愤怒还是恐惧,亦或是尴尬不自然,统统统统允许。

如同静坐观天,看云卷云舒。每次坚持5-10分钟,多练几次。

这并不容易,需要你提前有意识的准备,并一定记住这是个“练习”。

之后,去到一个相对安静点的地方,把刚刚的一切联想写下来、写下来,再读出来、读出来,任由情绪肆意飘散。

练习时,若情绪实在难以自持可缩短时间,或停住,或事后再这样自由联想、写出来,不过最好就是发生的那一刻效果最佳

这种自由联想书写,底层逻辑是“镜映和确认”。

没什么比当事人更能激发内在情结了,同样的场合、同一个环境、同一个人、且这个人对你又同样的态度,此刻,你已完全进入了同一种关系循环中。

那么,试着把这一切当做一面面镜子,来映射出你的感受与困惑,并一遍遍确认它们。

好像让你的内在小孩重新回到了原生家庭,而用此刻成年的你,去保护那个无助的孩子。

因为如今你有了强大的“功能”,不再是那个无助的小女孩、小男孩,你把被动变为了主动,疗愈自然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是在你内心悄然进行的,完全没必要非得说给对方听,他也听不懂。

这个年,他们只是你的“练习道具”,只负责给你提供相似的情景。

第三个练习:“想象对话练习”。

适合无法与原生家庭某个成员“会面”,无论是对方离世,还是你不愿见。

这个方法,我每年都用。

我们当地有年前祭祖的风俗,每次在奶奶墓碑前,我会用一炷香的时间,陷入某种沉思和对话。

比如回到小时候,回到与奶奶生前的点点滴滴,有的画面浮现了多次,有的则第一次浮现,其中伴随我各种情绪,或伤心或愤怒或失落,我都允许,并以此为话题和奶奶“交流”。

结束后的几天心情很复杂,之后就会很轻松,因为与奶奶“想象”层面的对话,看见了我的内在小孩,并越来越多的去理解了那个男孩,心结了了又了。

建议你也如此,别拘泥于形式。

你也许在城市,也许在某个路边,也许在被窝里,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年的氛围让你记起了这个人,那么,就很适合这个练习。

一切的爱恨恐惧,都来自你的不允许,千万别以为无法见面,或亲人离世就不能表达失望和怨恨,若他在天有灵,也一定不希望你背着对他沉重的包袱,艰难前行。

所以,尽可能自由表达,去看见你们之间的思念与纠葛,许多的分离故事是为了更好的与自己在一起。

过年,最大的意义不是现实关系的团圆,不是原生家庭的团圆,而是与心中关系的遇见、与自己内在小孩的遇见。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容貌焦虑智商PUA智力负面情绪焦虑症回避型人格障碍存在主义亲密关系绿帽癖爱情挽回反社会人格心理治疗安全感产后抑郁症自卑控制情绪心理测试无性婚姻外貌焦虑心理咨询师原生家庭恐惧症叛逆性取向社交恐惧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