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弃:
你咋啥都做不好,为什么还不去死?
你这样的,和你那死爹一样。
我是你妈,你不听我话,你就滚出去!
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白眼狼!
早知道你这样,当初就应该掐死你!
你这样的,哪个男人会看得上你?
亲密:
要不是因为有你,妈妈早就去死了!
宝贝,妈妈爱你,你要听妈妈话噢!
以后你嫁人了,你一定要带着妈妈!
妈妈为了你才活到今天,你要照顾妈妈!
痛苦:
老师,我妈一发火,我怕得浑身发抖。
”我妈每天攻击我,我觉得我就是垃圾。
老师,我是亲生的吗?她为什么这么对我?
相依为命的母女,总在试图达成和解,然后又总在激烈冲突。
冥冥之中,一种“母女相依为命”的悲情,正在上演。
女儿继承家庭命运?
在“大家庭”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家庭中的母女关系,就会呈现出典型的上面的情景。而很多女儿,又是在这样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后来扭曲的付出型人格。
我们看得见,在很多中国家庭中,母亲从小用逼迫孩子服从,强迫做家务,或者不允许有情绪等,来锻炼孩子所谓的自强独立。
所以你会发现,在成年后的很多家庭里,孩子多半都有母亲曾经逼迫、威胁、放狠话的样子。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的孩子身上都会有母亲的样子。作为母亲,希望孩子能够坚强。
另外一方面,同样作为女性妈妈对女儿还有另一层的要求,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有好的婚姻,能够成为贤妻良母。
而后很多年之后,当女儿结了婚之后,母亲知道女儿不幸福的时候,往往会把责任归咎到女儿身上,攻击、否定批判女儿。
要么是攻击女儿懦弱,要么是说女儿丢活得失败,给娘家丢脸。
其实很多的女性在家庭当中,往往会面临两种矛盾:
一种是希望在社会上参与工作,能够有自己的收入和话语权;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那么对于家庭生活的照顾,就会产生影响。
所以很多的女性在婚后,往往会感到生活压力很大。
很多的母亲在现实生活当中自己经历这一些,但是放在女儿身上,他们并不能够去理解女儿。
与其理解,他们更愿意去指责。小到洗衣做饭,大到与人交往相处、工作。用所谓的批判教育,来教育女儿。
这是一种在“大家庭”观念下,扭曲的母女关系。通过所谓的“批评你是为你好”,来强加自己的情绪,到孩子身上。
有人会认为母亲对女儿教育是希望,她家庭和工作都能够好,这有什么错吗?
我们可能会认为这种方式是合理的。但实际上我们总发现,效果恰恰相反。这带来的影响反倒是女儿对母亲充满仇恨。
母亲所谓的“批判式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对抗。越来越觉得自己人生就是会不幸福。娘家让自己感觉不到爱,现实情感创伤感,也无法解决。
这个情感创伤,其实就是代际创伤。
一代人的命运,强行压在另一代人的命运上。并把属于原先自己身上的悲剧,传递给孩子,然后让孩子继续传递下去。
那么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又怎么会内心健康呢?又怎么会不受情绪影响,人生有所成就呢?
来自母亲的嫉妒
我以前遇到一个求助者。
在他15岁那年,偶然一次穿起母亲的高跟鞋。
母亲看到她,非常地愤怒、暴躁,并开始攻击:“这么小就骚,这是要勾引男人吗?和你那个死爹一样,不要脸”。
她感到特别惊愕。
他想到眼前的母亲,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那一刻又惊愕又恐惧。仿佛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一样。
长大后的她,刚开始是不敢谈恋爱的。但在年龄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不结婚始终是不行的。况且母亲也一直在催。
于是在做了很多心理建设之后,也试着让自己去接纳,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爱情。
可是这个时候,母亲却展现出很强烈的矛盾。
一方面表达对孩子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却总是不停地刷存在感,表达男方各种各样的不好,然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孩子面前卖惨。博同情、捆绑女儿。
除此之外,还跟女儿说:将来结了婚,不要抛弃妈妈。
姑娘很疑惑,也很痛苦。
她一方面觉得母亲带给自己的影响和伤害太大了,时刻影响着自己,想要离开母亲;另外一方面,却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抛下母亲,觉得母亲生养自己不容易。
实际上像这个姑娘的情况,在整个中国的家庭当中非常多。
如果你了解身边人的事多一些,你会发现很多的孩子,都成为了自己原生家庭的牺牲品,还有的人正在成为牺牲品。
来自母亲的控制权
母亲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实际上在母亲的内心当中,她是在以爱为名,而把自己的不幸传递给孩子。用所谓的对孩子的爱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幸福感。
因为捆绑孩子可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控制孩子可以让自己产生“我有主动权”的感受。
而另一方面,这也是母亲对女儿的妒忌。
母亲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的不幸能够有人一起承受,而别人无法承受,无法陪伴自己,但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孩子可以。
母亲的行为,正是以践踏孩子的情感和边界,来融合、吸收孩子的能量。弥补自己的创伤。
所以母亲的行为,其实恰恰是以爱为名,来维护自己的缺失。
把自己生命的情感缺失体验,寄托在孩子身上,以维持自己的价值感和主动权,填补自己的命运不幸。
其实发生上述行为,通常是源于母亲内心中,对自己作为弱势方,是不认可的,是有自罪感的。这个自罪感源于自己作为一名女性。
自身对于情感的依赖,对于家庭和老公的依赖,而这种依赖又没有得到满足。对于自己依赖的情感没有得到满足,母亲能想到的是,只能是把这个投射到孩子身上,逼迫孩子。
所以,孩子人格能健全吗?
答案是不能。
因为孩子一定会情感存在巨大渴望。这种渴望会让孩子,陷入对情感的反复挣扎,和对自我的深度否定。
但这对母亲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缓解自己对懦弱的羞耻感,其实更重要。
所以每当女儿感到很痛苦的时候,母亲往往会感到暗爽,并会潜移默化地表达着:我那时候可比你苦多了。
这不是母亲的错,这也是他的家庭带给他的。
但经历的痛苦却没能让他觉醒,反而让他成为了情感剥削的施暴者。
如果正在读文章的你,正经历这种情形,那么是否打破这种情感创伤,或许是你需要花时间,认真考虑的事情了。
因为你或许有能力,能改变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一切。
不管怎样,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总会更幸运一些。与过往时代相比,这个时代的女性,总有更多选择性,资源也更多。
所以,这个救赎的权利,其实在你手中。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5267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29429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0306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973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942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