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性格挺敏感的小孩,一年级的小家伙上课害怕发言,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怕同学看她、怕老师不喜欢她,家里人一有情绪不对她也会立马沉默,还会偶尔皱着小眉头出神不知道在想什么。
前两天带孩子出门时坐地铁,小家伙坐下时没注意,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隔壁乘客外套的一个角,对方皱了皱眉,倒也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把衣服从孩子的小屁股底下拽了出来。
可是孩子坐不住了,似是感觉到了这位叔叔的“嫌弃”,刚才还跟我小嘴嘚叭嘚叭说不停,现在瞬间闭了嘴,她先是悄悄地往我这边挪屁股,随后眼睛也有意无意地向着隔壁瞥,想确认隔壁叔叔的情绪。
后来干脆从位置上站了起来,说什么都不肯再坐下,就这样一直站到下车,整个那一天,她都特别小心翼翼。
也正是这件事的发生,让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得适当帮她“脱脱敏”。
和朋友们一交流发现,这样敏感性格的孩子不在少数。
和其他孩子相比,他们对情绪更加敏感,尤其是负面的。
比如:
老师上课时看了孩子一眼,就觉得老师是在批评他,于是会纠结和后怕很久。每到一个新环境、见到陌生人,就想要往家长的身后躲,非常不自在。性格慢热,喜欢一个人在角落里玩,即便想要有玩伴也不好意思去主动加入。
对一个高敏感的孩子来讲,似乎做任何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个挑战。
也有家长纳闷,自己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怎么就偏偏养了个敏感小孩呢?
其实,孩子的“高敏感”很可能是天生的性格。
美国精神分析家依莲艾融博士在1996年提出了“高敏感族”的概念,根据艾融博士的描述,高敏感族容易因外在环境刺激而出现不适感,而且感觉会被放大。
高敏感是一种先天性的个性,从出生时就存在了,在人群中,有15%-20%的孩子都具有这种性格。
很多人会把“高敏感”和“内向”划上等号,其实不然。
实际上,尽管70%的高敏感人群确实有内向倾向,但还有30%的人实际表现为外向型。
高敏感的孩子更富有同情心,更聪明、敏锐和富有创造力,他们小心谨慎,更能思量行为的后果。
他们会尽量避免外来刺激,因此显得胆小羞怯,不太合群,当过度刺激不可避免时,他们很容易显得沮丧和“过于敏感”。
他们对事物的观察通常比较细致入微,细小的声音、气味也会察觉到,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会在脑海中不断“回忆”经历过的事情,情绪反馈很敏锐,甚至回忆动画情节、讲个故事都能把自己感动哭,特别容易被情绪淹没。
如果父母没有做出有效干预来帮助敏感的孩子产生内在安全感,那么,取决于激活系统和暂停检查系统的力量对比,这个孩子可能真的会越发敏感甚至“羞怯”。
但是,高敏感也并非就是坏事,通常高敏感的孩子也会比较聪明,他们能敏锐的捕捉到外部信号,处理信息的速度也很快。
他们通常具有比较强的反思能力,能变鲁莽地作出决定,充分调动感官去体验生活中的细节,还能心思细腻地进行艺术创造。其实,如果加以正确引导,高敏感的孩子也会是一个高自我赋能者。
一个人的性格50%取决于先天差异,另5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环境。
面对一个“高敏感”的小孩,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来帮孩子适当“脱敏”,甚至把“敏感”变为“优势”。
《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一书中提到这样一项实验:人们曾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过人类大脑的活动情况,并将两张只有细微不同的照片展示给被实验者看。结果发现,相对于一般人只会观察表面的特征,高敏感族更会观察复杂的特征与细节部分,而且这个时候其大脑更加活跃。也就是说,高敏感族的大脑比一般人会更“深度”地处理精密信息。
高敏感是与生俱来的气质,它会成为孩子的优点还是弱点,全靠父母的引导方式。
1.接纳孩子的“高敏感”
接纳是引导的第一步。
“高敏感”的孩子情绪变化大,有时候当我们还觉得没有必要时,孩子的情绪却已经起伏很明显了。
其实不是孩子矫情、玻璃心,而是我们没有想到孩子内心所想的,没有体会到他的心境。
所以,当孩子出现情绪变化时,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给他贴上评判性的标签,让他觉得自己的“敏感”是件错事,从而压抑自己、否定自己。
我们要做的是承认孩子的敏感情绪,并告诉他这没有错,我们先接纳孩子,孩子才能接纳自己,从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支撑,学会了自我肯定,重获“掌控感”,才能够有效“脱敏”。
2.先顺应情绪,再处理问题
高敏感的孩子在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其实特别需要身边人的理解,有任何事情,先顺应他的情绪发泄,视孩子的需求给他一段独处的时间让他自己复原,等他稳定后再谈处理事情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和小伙伴闹矛盾了,憋屈气愤的情绪上头写不成作业,那不要着急逼孩子,先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等平复一些后,再跟他分享一些处理和朋友矛盾的方式。
高敏感的孩子其实领悟力也很强,当他心中有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再茫然无助时,其实问题也就基本得到了解决。
3.引导孩子把“敏感”发挥在合适的领域
高敏感孩子也有很多天赋优势,比如他们的心思更加细腻,会捕捉到许多一般人不太会注意到的小细节。
他们通常直觉力、创造力、想象力要比一般孩子来的好,他们更容易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更细腻地进行艺术创造。
不妨利用这一点,多安排孩子接触他所感兴趣的领域,帮他转移“敏感”的阵地,只要找到合适的领域加以引导,就会发现“高敏感”孩子的天赋所在。
任何性格特征都是双刃剑,“高敏感”也不例外,我们对孩子“高敏感”的态度,也影响到孩子能否发挥“天赋”,扬长避短。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养成也跟我们的回应方式和处理态度有关系,对孩子温柔以待,认知和接纳他的天生性格,接纳它所带来的困扰,才能帮孩子找到它所带来的优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958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9208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0235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961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7549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