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老同学的一条信息,大意是:现在新冠感染病例突然剧增,她在考虑是否取消几天后的行程。我有些担心她被当地ZF的倡议(米国ZF主张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只有感染的病人才需要戴)所误导,就回复了一条,建议她为安全考虑,取消行程在家里静观一段时间再说。
她马上回复说,是因为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猜她内心还是想按计划飞,而我并不了解具体情况,她也没有问我意见,我只好闭上嘴巴。果然,昨天她又发了一条朋友圈“坐飞机被感染的风险未必大”还附上了一个生物统计学家关于飞机上空气的质量的评述。我忍不住叹息,即使是大学教授有时候也难免遭遇“证实偏差”;我的这位老同学开始积极寻求那些能够支持她出行的信息了,哪怕这条佐证仅仅只是说飞机内空气比新办公室的要干净一点。
在生活当中,不管是升学,养宠物,找工作,还是谈恋爱,结婚等等都需要我们做出决策。不过在决策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受到情绪和偏见的干扰。比如我的这位同学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就是证实偏差。证实偏差让我们对能够证实自己信念的事情加以注意,而忽略那些与我们信念相违背的事情。大量证据显示,证实偏差不仅很有影响力,而且是全人类共有的倾向。
现实生活里被证实偏差左右,进行判断和选择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有个求助者提到自己非常讨厌他的某个同事,说他为人粗俗,室内抽烟,斤斤计较,张扬跋扈。最初还能和这位同事相安无事,但是越看发现毛病越多,到最后感到此人一无是处,一看到他的“不适”行为,就想冲过去理论甚至争吵,搞得关系越来越紧张。
一想起上班要面对此人就产生巨大的阻抗,她最后只好换了一家公司,即使这样心里也是郁气难消。先不分析这位求职者者对同事产生移情的具体原因,单独看这个恶性循环形成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这位求助者其实也是掉进了证实偏差的井里了。也就是说,她看这人越不顺眼,就越忍不住搜集各种负面信息,她自己后来也提到有些恶评也是听其他同事转述的。
曾经听一个朋友吐槽,我和老婆谈恋爱的那两年觉得她完美的超乎想象,恨不能天天黏在一起才好。可是一结婚,发现老婆像变了个人一样,动辄指手画脚,也不爱做饭,天天点外卖。社会心理学家把爱情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激情爱和伙伴爱。在恋爱的初期,激情爱的成分多一些,处于这个阶段的恋人春风沉醉,整颗心都被证实偏差所占据,“我的眼里只有你,再也看不到她(缺点)”。等激情和浪漫随着时间冷却(一年半左右),理智涌上心头,这个时候看到的恋人才是褪去了光环(证实偏差影响)之后的真实样子。所以说,不能怪老婆变化快,是老公看老婆的方式变了。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证实偏差会对我们的决策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它也不是不可识别和克服的。我今天刷到我同学的朋友圈,看她又恢复了平时擅长的批判性思维,扩大了自己的思考范围,在重新考虑是否出行,也在搜集相关的防护措施。这也是从证实偏差的井里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常抱警惕之心,善于批判性思考。
祝愿同学朋友们平安顺利,不为证实偏差困扰。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8779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109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7933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626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64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