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是某国企的职员,锐意进取的她多年蝉联公司的优秀职工,并摘得销售大王的桂冠。
然而,最近的她却终日阴沉着脸,如同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天气。公司里再不见那个热情洋溢、活力四射、到处奔波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枯坐桌前凝望远方的愁容。
同事们都问她“是不是生了病?”。
小张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她心里明白如果自己再不写完营销计划、再不提交数据分析报告、再不抓紧联系客户,那她就要与销售冠军的荣誉失之交臂了,但她就是无端觉得累,就是动不起来,想把工作留到下午再做、明天再做,明日复明日……
凌晨回到家,小张发现女儿居然还没有休息,问其原因,竟是“在写作业”。
下午四点放学,作业不过口算一百道、背单词十五个、读一首唐诗而已,怎么就挑灯夜读到了凌晨呢?女儿眉心微蹙,沉吟片刻后缓缓答道:“我不想做,也做得慢。”
小张见状,登时火冒三丈,准备打孩子的手掌却在即将落下的时刻停住了,悬在半空。
在那一刹那间,在昏黄的灯光里,小张看到的不是女儿的背影,而是白天的自己。
明知任务很重,但我就是不想开始;明知ddl就在眼前,但我就是迟迟不能行动;明知该去买鞋换包订做新首饰了,可我总是一拖再拖;明明早就想去楼下新开的馆子转转了,但是半年了也没去成……
我们怎么了,为什么很多事都不能如期完成?
是不是得了“拖延症”?
然而,当我们翻遍“DSM-5”即《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书页,却找不到任何“拖延症”的字眼,在其他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的教材、诊断手册等书目中亦如是。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拖延,却没有“拖延症”,“拖延症”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那么,如小张、如小张女儿、如我们的这些“症状”的是何以至此?又该如何解决呢?
虽然“拖延症”不存在,但是拖延的现象,却需要我们予以识别和干预。
首先,我们需要分辨对于个体而言,这种拖延是否具有一贯性和区别性,即是否一直做事拖延、这种拖延持续了多久、是否对所有的事都拖延。
也许有时,拖延的背后还掩藏着更为棘手且亟待干预的心理问题,如:抑郁。
如果我们曾经并不是个容易拖延的人,而现在却无论对什么缺乏干劲、动不起来,与此同时,还伴随着持续超过两周的心境抑郁、兴趣和愉悦感减少,以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早醒或嗜睡、体重无故增加或减少、反复出现死亡、自杀的念头或已有计划、存在他人观察的心理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等抑郁的典型症状,那么这种拖延则极有可能是抑郁的信号。
我们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现象,更要捕捉到那些潜藏在现象背后的信息。
对于像小张这样突然变得拖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如果无论是销售的工作,还是平日的爱好,抑或生活的各种事情都毫无动力不能按时完成,亦存在上文所述的情况,那么建议尽早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心理咨询等;必要时还应到专科医院接受药物治疗。
就小张女儿而言,由于儿童的表达能力和心智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儿童的抑郁有时并不那么容易觉察,取而代之的是更可能以易激惹和躯体化(如头疼、胃疼等)的现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更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有时的拖延只是缺乏计划性或意志力使然。
面对庞杂的任务,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统筹规划能力,难免导致无从下手甚至焦头烂额的局面,从而使得任务的完成进度停滞不前。
如果我们的拖延属于这种情况,不妨试着将任务量进行分解,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将大目标分解小目标,并对这些小任务和小目标设定相对具体的完成时间节点,让我们可以按图索骥,从而保证任务的如期完成。
当我们已有很强的计划性或是已经拥有了清晰可执行的计划,却还是不断拖延时,则可能是由于恒心缺乏、意志力不足所致。
亦可通过能否完成一公里距离的长跑、持续一分钟的手臂平举来检验。如果难以完成,则表明毅力不足、亟待提高,届时我们可寻求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进一步评估缺乏的原因及程度,在咨询师的引导与帮助下找寻解决的对策。
此外,自我效能感的不足、害怕成功与追求完美的心态亦可导致对于任务的拖延。
我们不能确信是否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或接受那个也许不那么尽如人意的结果,又受到“如果不开始,就不会面对那个不理想的结果”、“一切只因没有做,如果我完成了,我一定能做的很好”信念的指引,我们很容易不由自主地开始拖延。
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逐一对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行自我辩论,从而建立合理认知。
有时我们的拖延其实是由于我们害怕成功所致,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够好的,不值得拥有优异的分数、骄傲的业绩、美好的前程,又或是我们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此时我们可以尝试追问为何会心生这样的想法、为何自己不值得拥有,并总结自己身上的长处和那些于我们独特而又弥足珍贵的地方,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镜子练习”,与自己的“内在小孩”进行对话,不断提高自尊与自我价值感。
如若我们过于追求完美,必须要在一切都达到完美的情况下才能开始,那么拖延便是其必然导致的结果。
然而,完美本是不存在的,所以这种追求也并不会得到心仪的结果。
不仅如此,这种对于完美的过度追求也可能导致焦虑的情绪,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任务也无法照旧完成。
如此而言,追求完美其实无异于追求失败。
然而,拖延于我们,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也许拖延的那件事于我们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并不知道在此刻放在首要的位置去完成。
譬如虽然从表面着眼,我们一直没有去买新鞋买新包,但或许在潜意识中,鞋还可以穿,包也还可以用,我们并不认为这件事很急迫,值得占据当下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在某些时候,拖延也能帮助我们对自我产生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反而是一种是内在需求和智慧的体现,这样的拖延是值得肯定的。
拖延是拖延,而又绝非只是拖延本身,它在影响我们做事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觉察自我情绪状态、认识自我内部需求的契机。
如果有一日,拖延也出现在了我们的身上,请先认识它、分析它,而不是急于赶走它,让我们努力在这段拖延的旅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体悟与成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1556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393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609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666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0261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