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合作竞争利他
作者:赵丽 2021-09-15 17:17:15 人际心理

有人说,我们家日子过得挺平淡,家里小事我说了算,大事老公说了算,到底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俩商量着进行判断。离婚冷静期跟我们无关。

也有人说,我和老婆天天掐架,她不服我管,我也不想让她说了算,日子过得太艰难。想想离婚还要冷静30天,简直是度日如年。

在一段婚姻中,不同的人际互动模式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那么什么是人际互动呢?

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际互动这个概念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的领域,它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动,比如夫妻,父母子女,婆媳,同事之间等等。

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合作竞争利他

心理学家总结了生活中的六种人际互动模式。

1. 利人利己:助人也利己。助人一臂之力,自己也获得好处。

2. 损人利己:你死我活,打压他人,获得自己成长的资源。

3. 利人损己: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4. 损人损己:鹬蚌相争,两败俱伤。

5. 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

6. 利人不损己:举手之劳,济人于危难。

人际互动模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人际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

在合作和竞争的关系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会采取不同的人际互动模式。

合作让人感到安全和愉快。

但并不是任何一种人际交往都会带来合作。只有相互作用的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又对实现目标的途径达成共识,同时还愿意遵守双方共同认可的社会规范,并且能够相互信赖,这才称得上是合作。

很多人婚姻失败,或者生意伙伴分道扬镳或者是因为失去了共同的目标,或者是因为失去了信任,或者是因为打破了共同认可的规范。

竞争为社会带来前进的动力。

当双方对同一个稀有目标进行争夺的时候,竞争就产生了。竞争当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也就是说,一方赢了,另外一方必然输,当然也可能出现双赢的结局。竞争是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

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提出了一种解释竞争与合作行为的理论——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目标与手段和他人行为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的依赖关系时,比如只有夫妻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谦让,家庭关系才会和谐,那么家庭成员之间是合作关系。

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的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比如婚姻之中,其中一方把持家庭中话语权,时刻打击对方的反抗行为,这样ta就可以一直充当一家之主,那么夫妻之间就是竞争关系。

除了极端的、对抗性的情境,比如战争和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际互动是可以选择利人利己模式,并达到双赢和多赢的效果的。

然而,道理懂了这么多,是不是就可以坐拥利人利己的人际互动模式了?我们说不一定。

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感性反应,理性反应和悟性反应。这三个反应彼此转换的速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际互动质量。

在婚姻中,如果双方在沟通交流的时候,存在太多的情绪化反应,也就是消极的感性反应,很明显会破坏家庭的和谐关系。

而理性反应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当家庭中出现矛盾时,感性反应如果较快地转换成理性反应,能够促使双方保持冷静,至少不再使得事态恶化。

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很多人,整天挣钱不多,但生气不少,人际互动也很糟糕,原因在哪里呢?缺少悟性啊!

持有悟性反应的人能够平静,坦然地从事物本来的面目去看待问题和关系,能够不带偏见,真实自然地接受现实。

在人际交往之中,我们要充分地运用这三个反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左手理性,右手感性,提高身心悟性,三位一体,做一个人际互动的大赢家。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绿帽癖洁癖双相情感障碍倾诉自闭症负面情绪亲子关系心理效应思维反刍依赖型人格社交恐惧症产后抑郁心理咨询治疗师MBTI测试容貌焦虑抑郁症测试社会心理学心理测试心理测评系统社交恐惧症桃花运叛逆期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