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小学的孩子,正处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做好接受各种新事物新知识的准备时期,而有的孩子,却已经开始像成年变态一样“猥亵女性”。
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情况。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业主群内一名年轻女性业主爆料自己家门口经常被故意的扔垃圾、乱尿、甚至还收到一封字迹稚嫩的留言信:
“阿姨,你门口的尿是我尿的,如果你想找我,就穿上丝袜来三楼......”
很难想象这样的话是出自一个年仅十岁的小朋友笔下。
经历了什么样的教育,让一个还处在儿童阶段的孩子有这样的意识?这样的他平时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相处时心里究竟在想什么,让人不敢想象。
同样一位母亲曾在朋友圈吐槽,自己带着女儿逛商场时,另一位宝妈带着自己已经上小学的儿子来女厕所方便,自己的女儿看到后问她“妈妈为什么男孩子可以来女厕所呀?”
她温和的跟女儿解释“因为他的爸爸没有来呀”
男孩的母亲听到后并没有表示抱歉和理睬,出去后还和朋友抱怨“我带儿子上厕所好死不死碰见个小女孩”,仿佛女孩在女厕所中出现才是错的。
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助长孩子心中的“野草”更加扭曲生长。
6-12岁的孩子,并不是没有性意识
6-12岁是儿童对自己身体有懵懂和探索的好奇心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性问题。
在国内有一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性教育总是比较隐晦的,甚至“闭口不谈”当做一种羞耻。还有的认为孩子还没有到青春期,没有必要过早进行引导。
其实在6-12岁的时候,是他们对性欲望隐藏最强的时候。如果担心孩子的认知产生性偏离,那么家长就一定要正确温和的引导孩子进行性教育。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即使父母没有引导,孩子仍有可能从其它途径接触到相关的信息,做父母是无法百分百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保护孩子的心灵,使得教育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和辨别能力成为越来越多父母的必修课。
父母常常认为孩子年纪太小并没有这些意识而选择不教育其实是错误的,孩子对身体模糊的性别区分意识,从学前就已经产生了。
在江苏,一位带着两岁女儿的宝爸因为要着急上厕所,又不放心才两岁的女儿独自等在外面,于是想拉着女儿去男厕所等候。却被女儿“严肃”拒绝,并且最后把他拖走了。
年仅两岁的小女孩在视频中一直坚持“因为自己是女孩子”“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男厕所的”既可爱又坚定,还让不少宝爸宝妈感叹希望自己家娃也有这样的认知,要少担心多少。
其实这样“人间清醒”的娃,在成长中一定少不了性别意识上用心引导的父母。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独自带娃逛街的宝妈带已经到了学龄的儿子去女厕所的方便,有些担心孩子的妈妈选择上厕所时候不关上门为了可以看着孩子,更有些孩子会在等候期间乱推门甚至直接趴在地上从门下的缝隙“偷窥”里面。
我称之为“偷窥”,因为孩子的行为动作本质上与成年人的动作无异,年龄不是为习惯性不道德行为开脱的理由。
缺乏正确的教育,用“小孩子的好奇心”来解释和放纵这种行为的家长,并不是溺爱,而是将孩子未来推向畸形的推手。
如何给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性认知?
①拒绝“闭口不谈”以及“性羞耻”
作为父母自己都回避这些话题的话,孩子只会更加懵懂和好奇,反而刺激孩子去自主探索这个“被禁忌”的话题,首先父母对“性认知”应该是一个客观和平的态度去面对,让孩子知道这是我们学习认知的一部分,是正常的知识。
②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
孩子3岁以后开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具体可能会表现在观察、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或是对他人的生殖器官产生好奇心理,以及会询问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
被问到的父母不要觉得尴尬或是无法启齿,应该由母亲带领女儿或是父亲带领儿子客观的认识和了解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并带孩子观看儿童性教育片来告诉孩子是如何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③与孩子建立身体和心理上的“界限”
在身体上:对于已经上小学已经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孩子,父母应该停止分房睡一方与孩子同床陪伴睡觉的行为。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已经有能力一个人睡觉,妈妈或爸爸是不能陪他继续同床睡觉的。
在心理上:父母不应该过分与孩子亲近而疏忽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只有表示出良好亲密的夫妻关系并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才能为孩子划分正确的“心理界限”。
④告诉孩子哪些是需要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要温柔坚定的告诉你的孩子,例如:在外面不可以随意裸露自己的隐私部位,也不可以随便触碰和偷看他人的隐私、不可以去异性的厕所、要尊重和异性身体的差异,为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性认知和道德认知,同时身为父母自己也应该以身作则,明确性别意识,不带孩子去异性的公共卫生间和澡堂。
⑤告诉孩子如何在面对儿童性骚扰时保护自己
儿童性骚扰对孩子的伤害和未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严重的。只有正确性意识的孩子才能在儿童性骚扰时进行自我保护。
教育孩子了解了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后,如果有人故意去触碰是不对的,应该及时拒绝并报告给父母和老师,而不是觉得羞耻或不知所措选择不说。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愿意学习,正视那些曾经被我们摒弃的部分,为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认知和健康而温暖的心理成长过程。
本文作者辛夷,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6507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794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218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5124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4361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