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完成了很多事情,还是没有充实感?
作者:鱼七的哥哥 2021-07-20 18:38:28 心理百科

我最近在尝试提高行动力,想让自己变得充满活力,但为什么明明完成了很多事情,我还是没有充实感呢?不做什么的时候,我讨厌自己的空虚,真的开始做事了以后又觉得好累啊……

行动力是现在被越来越多人提到的问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被奔忙的大流裹挟着向前——作为学生,我们要考试,要竞争更好的教育资源,为了一个看似遥远的将来;作为上班族,我们要奋斗在KPI的一线,要成为更有价值的螺丝钉,为了更优越的生活……类似的角色还有更多,生活有无穷无尽的需求,就意味着我们有无穷无尽的事要做。

为什么完成了很多事情,还是没有充实感?

而你现在,又在为了什么而忙碌?

社会不欢迎坐享其成的懒汉,这是所有人从小被不断教育的事实。所以我们总是要做点什么,不管是什么,似乎只要是在干活就可以抚慰自己:我不是无所事事。但是,只要完成了任务就会感到快乐吗?这个问题岩心会跟后面的话题一起说,我们首先来看看疲倦的话题。

在现在这个铺天盖地呼喊着“躺平”的年代之前,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对于疲劳有这样一个说法:“困难的工作本身很少造成好好休息之后不能消除的疲劳,忧虑、紧张和不安情绪,才是产生疲劳的三大主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物理上的疲劳并不常是让我们感到疲惫的主要原因。我们的读者中单纯担任体力劳动的比例并不大,更多的人则是久坐的打工人。那是什么因素让我们疲惫不堪?是“烦闷、懊恨,一种不受欣赏、无用的感觉,和过于匆忙、焦急、忧虑”。

虽然是在讨论工作,但这些道理实际上并不仅仅适用于打工人们。为什么我们经常一开始做事就觉得累了?但是,如果在这时你的好朋友或交往对象在微信上“拍了拍你”,戳你“出来玩”,你会发现自己又精神百倍、快乐翻倍了。

其实,你并不是真的累了。你只是对你要做的事情感到厌倦、不耐烦和缺乏意义感,它们在你心中没有太高的价值。并不是只要没有闲着就会感到满足,也并不是做了事就会得到快乐,对所要做的事的内心评价才是充实和成就感的真正来源,这种评价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需求。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会出于一定的动机,这种动机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总结为八大层次: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例如亲情、友情和爱情;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尊重自己(尊严、成就、掌握、独立)和对他人的名誉或尊重(例如地位、威望);

认知需求(Cognitive needs):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和可预测性需求;

审美需求(Aesthetic needs):欣赏和寻找美、平衡、形式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

超越需要(Transcendence needs):一个人的动机是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

当我们为了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目标而奋斗时,我们很难感到疲倦。无数取得巨大事业成就的人士在反思自己的过往时都认识到:他们热爱着自己所做的事情,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向心中的终点靠近,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之后,就会产生“离理想又近了一步”的充实感。

另外,充足的休息也很重要,休息使我们放松,而放松的身体有利于达到更轻松的工作状态。不仅如此,对有强烈意义感的人而言,且走且停相当于养精蓄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准备,并不会感到空虚。

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令人羡慕的,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培养行动力也是可行的。一个方法就是,尽可能让所有的行动都与目标相关。这个目标可以是更为现实而具体的,也可以是更概念化的。但我们始终要明白,自己设置这么一个目标是出于何种动机,也就是要搞清目标和自身需求的关联。真正的行动力并不是强迫自己去做什么,而是自己能够自发、自愿地去做一件事。强迫自己只会在心中累积抗拒感,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最终阻碍自己的脚步。

另外,我们还要能够抵抗即时满足的诱惑,或是现在常说的“奶头乐”。很多人并不是没有目标,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的重要性,而是每一次都在发奋努力和实现即时快乐的选择中落败。短视频和游戏等能让自己现在就获得快乐的东西总是有莫大的诱惑力,而一个虚无缥缈的长期目标与之相比却黯然失色。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同时成为“思想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是人生中巨大又常见的悲剧。

想要拥有行动力,从现在开始也不晚。岩心祝福你能带着自己的梦想坚定地出发,幸福地到达~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负面情绪无性婚姻亲子关系霍格沃茨依赖型人格正念情商测试冥想职场心理治疗师自愈能力心理学家外貌焦虑EPDS原生家庭心理咨询师恐惧症MBTI测试情绪管理自卑心理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交恐惧症职业价值观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心理效应桃花运爱情挽回心理健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