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往小区旧衣回收箱里扔了两套旧衣服。
这个决定是在平静状态下进行的,对于自己穿过的衣物,我十分爱惜,但今天,当我把这些衣服整理干净并折好装袋后,心里好像突然空了一角,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感到舒适和轻松,仿佛身体里一些老旧的部分也随着这些衣服一起“离我而去”,这样的“抛弃”,我是开心的。
在前两个月,我就想过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把不常用的东西都清理掉,让房间变得清爽些。但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劝说:这些衣服又没破,还挺好的,干嘛要扔掉,就算外出不能穿,待在家里也可以穿的啊。它似乎说的很有道理,让我没有反对的理由和动力。但看见抽屉里那些没有穿过的新衣服,觉得有些可惜,夏天都快过完了,我还没有机会“临幸”它们。
回想那个声音,似曾相识,追根溯源,却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住进我心里的。对于它的规劝,我感到有些羞愧,同时感到愤怒,这些情绪叠加在一起,就是我对妈妈的总体感受。是的,这个声音是妈妈经常在我耳边唠叨的话语,传递着她的关心,也把伤人的内疚一并赠送于我。
谈到内疚,它是所有情绪感受中惩罚人最厉害的一个,没有之一。
从不敢丢东西这件事来看,大致分析得出以下几个内因。
1、对于扔东西,我怕受到惩罚。
父母和老师从小教育我要学会勤俭节约,这个词组就像眼保健操的术语一样每天出现在我的学习和生活里。父母身体力行的向我展示什么是节约,例如把洗澡水留下来冲厕所、把淘米水留下来洗蔬菜、房间亮着的灯不能超过两盏、洗手不能超过半分钟,等等,这些举动都很好的传达了他们的价值观,我也深深的认同了他们。
对于节约,我没有反对意思,也很赞成这样的观念,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有时父母或老师似乎不知道什么叫做限度或尺度,一味让我们遵循他们的教导,却很少在乎我们的感受。适当的节约当然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但过度的节约则很有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结果。
当我试着去阻抗他们的命令时,很有可能会得到他们躯体上的“关怀”。幼年的我无力为我的需求承担,就算心里有一百万个怨恨,但我还是选择屈服于他们,这是现实的部分,没有选择的余地,就这样,他们强加给我的信念在挣扎徘徊间刻进了骨子里。
现在,看见母亲还会从外面拿回或接受亲戚送来所谓“有用”的东西时,我就很厌烦,从心底里排斥。人生或许是一场重复多次的戏剧,愈是对母亲的厌烦、不接纳,愈是代表着对自己相应部分的不接纳,回过头发现,我也变成了和母亲一样的人,尽管我使劲全力去挣脱也难以分离。
2、扔掉“有用”的东西,会内疚自责。
我的父母是五零后,他们经历过新中国的贫困时期,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时,听他们讲述当年的那些艰苦日子,也会感到心酸,心疼。但这些经历似乎演变成了一个魔咒,把我牢牢套住,动弹不得。对于他们,珍惜仍有用的东西是为了向过往的自己致敬,不敢坏了“规矩”,似乎一旦开始浪费,就会遭到惩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而我,是他们的孩子,遵循他们的观念是我爱他们的表现。一旦我开始不这么做了,内在升起的内疚足以把我淹没,痛苦难耐,这或许是“背叛”的下场,这样的结果我无力承担,于是几经挣扎过后又回到当初,责怪自己不忠诚于父母,怎能如此不孝顺。
3、保留旧的,意味着我不配拥有新的。
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穿新衣服。但有一年,这份期待却落空了,父母要求我把校服当做新衣服。当时的我特别沮丧,回老家见人都不敢抬起头,瞅着别人家的小孩穿着爸爸妈妈买的新衣服,在空地上玩着烟花,令我好生羡慕。但那份快乐与我无关,我待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祈祷这个年能快点过完。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过很多次。这里我无意向父母声讨他们的过失,只是把内在积压的情绪言语化,让我自己听到看到,也让内在缺失许久关爱的小孩能重获温暖,这是我能做的,仅此而已。
过度珍惜某个事物,是低价值感的外在体现。保留旧的,就算它不合适了,残破不堪也难以舍弃,就好像我的父母,把东西塞满房间的角落,就好像能填满内在缺失的空洞一样。当那个洞没能被我接纳时,我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补洞,但那个洞何时能填满?没有谁拍着胸脯给我确信的答案。于是,美好如我所愿的与我擦肩而过。
人生做加法很容易,做减法却很难。丢弃所夹杂的内疚、自责和低价值感足以击垮我们的心里防线,这是我们难以抵抗的冲击。老旧的事物随着时间的过滤,它变得不再有用,大多时候转而会成为枷锁禁锢我们的自由。
当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有意识的做出改变,建立自信、高价值感,把丢弃的行为赋予积极的意义,才能涅槃重生,无拘无束的拥抱明天的太阳。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27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454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4786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753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9910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