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极简就是空无一物
作者:星辰西米露 2021-05-12 19:52:47 心理百科

我所奉行的极简主义:心灵专注又自由

极简主义由来已久。极简主义,是让我们抛去杂物,专注于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

1886年出生的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司·凡·得罗提出了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并应用在建筑设计上,开创了极简主义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

慢慢的,这种理念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从一种建筑设计风格渗透到看待生活的方式。

然而,极简主义是反人性的。人性在本能的驱动下,就是不断的去占有、去囤积。

小孩子在游乐场玩,经常为争夺玩具吵得天翻地覆,即使他们身后的玩具已经堆成了山。我家小宝刚学会说话时,说得最溜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我的”,对物品的占有欲非常强烈。

人长大之后,并不会有所改变,经常为了一些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发生战争。即使他们已经有了很多,他们想要的更多。

1.2米的床足够让一个成年人舒适睡眠,10米的床只让人心生恐惧。

从囤积到极简,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过程。把不需要的东西扔掉,集中精力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上,以此实现心灵的专注与自由。

反观我父母,他们非常节约,什么都不舍得扔,每一样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是宝贝。

比如:

吃光炒菜后剩下的油是不会丢弃的,要不用来拌饭吃掉要不倒在其他没吃完的菜里下一顿接着再吃;

洗碗布一直用到脱丝,即使已经明显发黑;

包装商品的纸箱要留下装东西。尽管家里的纸箱已经多到需要放到床边,走路只能在纸箱和床之间狭小的缝隙里挪动;

家里有两个大塑料袋装着带回家的各种小塑料袋,平常取用上面一层就够了,大部分塑料袋压在底部几年没有翻动过;

冰箱里堆放着满满当当的食材,有些肉冻龄超过一年,我称之为“僵尸肉”。

过度囤积的行为跟我父母那一辈物质匮乏是有关联的,上一辈穷怕了,什么都想留在家里。

更具有欺骗性的一点是,这些东西本身也是有价值的,比如纸箱可以用来装东西,塑料袋可以用来装垃圾,所以都舍不得扔掉,要全部留在家里。

我们常常在这样的想法下把家里的空间填满,家里的动线不流畅,空间流动性降低,管理这些物品需要精力,从而也慢慢把心灵填满。

六年前,我的生活模式基本也是这样,家里存储了大量的、超过自己实际需要的、长时期不会动用到的物品。那时的我可以称为“什么都不舍得扔的废品收藏者”。

有一天我坐在一堆杂物中间,望着满满当当的物品,内心里有一个声音响起“不能再这样了,受不了了。”由此开始清理。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焦虑的心变得平静,促进了我向极简主义的转变。

物品是否有用,和你是否需要之间不是一回事。要留下的是你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有用的东西。

比如,食物残渣可以喂猪,但你并没有因此留下厨余;粪便可以当农家肥,你也没有不冲马桶。

那什么是你需要的东西呢?判断标准是:在一年之中我是否能用到它,如果能,就是我需要的,否则就是我不需要的。

最好的极简就是空无一物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审视家里的物品,就会发现很多都不是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的纸箱和塑料袋,冰箱里储存的“僵尸肉”,衣柜里过时的衣服,厨房里不喜欢的餐具,堆在角落落满灰尘的书。。。

日本作家荒河菜美《整理是一切的开始》提到,管理外在的事物会占用我们的精力,事物越多,占用的精力就越多。如果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这些根本用不着的事物上面,对于我们的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你是不是觉得家里乱糟糟的,常常心情很烦躁?什么都想做又沉不下心?如果是的,就请按照“超过一年没用到就是可以放弃的东西”这个标准来清理一下家里吧。

价值不大的,可以直接丢弃,比如多余的塑料袋;价值较大的,可以送人或者在网络上转让二手闲置。

清理掉家里的杂物,看着干净清爽的家,做起事来都会觉得轻松一些。这就是把精力从外在集中于内在获得的提升感。

还留在家里的物品,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那就用好一点的东西来提升体验感吧。

厨房里几十元的杂牌锅和柳宗理设计制作的几百元品牌锅,对于食物烹饪的提升肯定是不一样的,柳宗理用起来体验更好也更健康啊。

好一点的书架使用时间更久甲醛更少,具有的设计感也会让我们花费更多时间在看书上。每天都要用到的喝水的杯子,也不要随便将就了,换上自己喜欢的吧。

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引申开去,在人际交往上也可以适用极简主义。

看看自己的手机通讯录吧,一一检查下去,几百个联系人里面是不是有彻底想不起来的,有过一面之缘留了电话几年也没有联系的,曾经很好的朋友现在渐行渐远相忘于江湖的,这些都请删掉吧。

还留下的,多问候一下,多聚聚。年纪大了逐渐明白,能有几个好朋友已经足够幸运了。

手机里久未打开的APP,角落里超过保质期的零食,想用又觉得占地方的台历,鞋柜里曾经宠爱现在冷落的靴子。。。

把这些从我们的生活中清理出去,让我们的心灵回归简单,透彻,把更多的能量用在改善自我和与人深度交流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分院测试俄狄浦斯情结聊天双向情感障碍爱情挽回女人心理焦虑依赖型人格障碍PUA心理恐惧症MBTI测试焦虑症心理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会心理学边缘性人格障碍职场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社交恐惧思维反刍心理咨询冥想原生家庭悲观主义人际关系绿帽情结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