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心理咨询师的盲点,对耽美作品的理解
作者:孙平 2021-05-08 18:22:03 心理百科

从我开始接触女性来访者那时起,就开始听到“耽美”这个词儿。

可能从十年前开始,我就开始试图理解,为什么当时我在国内的女性来访者会越来越多地描述她们自己,在耽美小说和漫画中的体验。

而在她们的主观世界中,这些体验大部分是美好的。

但因为我自己当时没有阅读过,所以始终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会喜欢此类作品。

记得当时我正在攻读博士,所以对一切现象的理解都喜欢“走学术”….

A. 这是不是印证了弗洛伊德所说的,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双性取向”?

B. 来访者是不是缺少现实的亲密关系,所以会投入到精神化的耽美中去,寻求替代性满足?

C.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D.  来访者人格发展停滞在性别不分的前俄狄浦斯期?以至于没有发展出异性客体爱?

男性心理咨询师的盲点,对耽美作品的理解

以上的几个假设,几乎全都是男性心理学家提出的。他们都曾想理解女人,却始终在外围游走,而弗洛伊德更是错得惊人。在他所有的理论之中,女性的“阴茎嫉妒”(Penis Envy)可能是被当代精神分析抛弃得最彻底的一个部分。

但凡有点现实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女性嫉妒的绝不是男性的阴茎,这不是一种女人天生的,生理性的缺失。

如果说她们真的有不平,不平的也是从小到大感受到的男生——他们在物质、心理、家庭生活、社会文化中,处处所享受到却不自知的种种特权。鬼才嫉妒他们的阴茎。

当然我在临床中的确遇到过嫉妒男性有阴茎,而自己没有的女性来访。但后来的深入分析,证明她嫉妒的真实所指,也是当年父母看到有阴茎的弟弟出生,脸上所洋溢出的狂喜和兴奋。而那份狂喜和兴奋,在她的记忆中,可能从未投注在她身上过……

话扯远了,回到耽美。

我现在依然不能说自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女性来访者,会越来越喜欢,并越来越多地在咨询中谈论自己的耽美和CP体验的原因。

但是,越来越多积累的临床资料指向了以下一些点:

女性在现实的婚恋世界中,受限制太多,而感受到的爱太少。

“你多大了?有没有找对象?”

“你男朋友家里干什么的?”

“结婚,终究还是要讲究门当户对的”

“男买房,女买车”

“谈了这么久了,把证扯了吧”

“彩礼不能少,少了是对你价值的否定”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

“孩子是你妈带,还是你婆婆带?什么?你自己带?”

“女人离婚了,就不要想再找个什么好的了,一定要放低标准”

男性心理咨询师的盲点,对耽美作品的理解

物质压力、父母压力、年龄压力、门当户对压力、舆论压力、生孩子压力、带孩子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和工作间的张力……

在这所有的压力,各种的条件中——我们唯独,很少再看到“爱情”。

你爱我吗?

你愿意为我放弃那些外在的东西吗?

你还相信爱情吗?

你成熟了吗?成熟到不再相信爱了吗?

有不少喜欢耽美小说、漫画、和耽改剧的女性来访告诉我:她们生为女人,在恋爱、婚姻、生养、抚育、分手、离异的过程中受到了太多太多的限制;现实如一座座大山一般的压过来。

然而,在她们的小时候,青春期,甚至二十出头的时候,谁不曾向往过纯粹的,一定程度上超脱凡俗的爱情?

两人因为爱而在一起;

纵有多少的外在限制,两人也勇敢地在一起;

两人用心地守护这份爱情,一天天的磨合,哪怕有争执和误会,但这些也无法战胜我们之间的爱情;

我们彼此扶持,彼此滋养——你有你的缺点,我有我的局限——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那么完整;

你我不离不弃,我可以对世界残忍,但唯独对你温柔。在世间我可能是狼,在你面前,我重又变回人;

我们可能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也永远、永远别想改变和拆散我们。

.......

这儿时因爱而生的梦,和想望并没有消失。做了整整十四年心理咨询以后,我严重怀疑它们甚至永远都不会消失。

男性心理咨询师的盲点,对耽美作品的理解

一个人,一个女人对爱的想望可以被压抑和潜伏,但它不会消失。一旦有空间,一旦有条件,这些对不受现实束缚的,爱与被爱的渴望,就会喷涌而出,沛然若决江河。

而在耽美作品当中,两个男性——

因为他们的男性身份;

因为他们所享有的一些男性特权;

因为他们要在一起,本就要打破很多很多的世俗限制;

因为他们不用考虑生养之苦;

因为他们爱的精神性和超越性;

最最重要的是:

因为他们都是男性——他们——平等!平等!平等!

不像女性,她们得放下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归属地;自己的子宫;自己的爱好;有时候还有自己的自由,来依从那个——甚至有时候都感觉不到多少爱与被爱的男人。

而两个男主,彼此平等,彼此扶持,彼此让对方完整,打破世俗,身形修长,器宇不凡,秀美脱俗…….

图片

我的女性来访,在现实中遭受到的限制、不平等、世俗、生而为女人的种种身体、家庭、职业、社会舆论负累——统统都可以在耽美的爱中被抛却,被打破,被战胜。

爱终究战胜了世俗。

就像我的一个女性学生所说:孙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平等、限制和丑陋。但在耽改剧中,有太多的平等、自由和美,当然,还有打破世俗和丑陋的勇气。我们不需要被拯救,我们只需要平等。谁需要拯救,我们只求一个平等。做女人太不堪了,所以我把对爱的美好希望,寄托在两个单纯而勇敢的男人身上。他们两人身上,带着我打破这一切限制的——希望。

奈何夺人希望?

所以以前,

我从homosexual的角度来理解耽美;

从人格发展固着的角度理解耽美;

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理解耽美;

从理论的角度来理解耽美;

从男性的角度来理解耽美;

所以我之前,总结起来,是在用那些病理性的眼光,男性中心化的眼光,从上至下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女性来访——其精神世界所寄托的一处地方,这确是盲点,是局限。

是受限的我,因为不理解,而将一些我不理解的东西粗鄙化、媚俗化的过往。

I am sorry. I didn't get it back then.

结语:

曾有人问我:你觉不觉得谈爱情很飘?

我回答:可我觉得爱是最实体化的东西。

我记得在拜物教席卷我们的文明之前,中华文明就是围绕着仁爱这个主题,构建我们的人格、家庭和社会的。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有斐君子,终不可忘兮。

“如切如磋”者,为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忘兮”者——道盛,情至善,此民以没世不忘也。

这爱、这情、这深藏在我们古老文明中的浪漫、感性、人道主义的部分,着实不应被忘记。

还有一个来访告诉我:孙老师,你知道吗?看了这个剧以后,我才知道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化,原来可以这么深情。

其实千年来,她一直都深情。

爱,不应该是一个民族,更少的东西。

而以不再相信爱,为某种成熟的标准,是殊为可悲的事情。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社交恐惧恋母情结心理测试产后抑郁测试存在主义亲密关系自愈能力外貌焦虑抑郁症测试心理心理咨询师依赖型人格障碍洁癖容貌焦虑情商心理治疗自卑心理悲观主义智商哈利波特自闭症绿帽情节控制情绪叛逆PUA情绪管理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