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十岁,一旦说到自己,总是滔滔不绝,觉得自己什么都好,能力强,学东西快,一旦说到别人就满脸鄙夷,这也不行,那也不好。
人人都说,他太自恋了,不喜欢跟他一起做事,躲得他远远得。但他看到这一现象,是这么解释的“这帮人被我甩得远远的,都不敢跟我站一起,怂。”
01、什么是自恋?
自恋就是沉浸在对自己的喜爱和崇拜中自我陶醉。弗洛伊德在著作《论自恋》中首次系统的阐明了什么是自恋。他认为,自恋是将个体本应投入于对象客体的力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的身上,从而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关系并且经常沉浸于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自恋是人性的基本特性之一,没有适当的自恋,人是没法活下去的。自恋使我们爱自己,进而爱世界。但自恋有一般性的自恋和病态的自恋,一般性自恋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点,可以增加一个人的魅力。但自恋就像调味品,放多了就会适得其反,就是病态的自恋。
02、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病态自恋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常常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就,而忽略别人的能力成就,喜欢别人的恭维,而对别人的批评常常不屑一顾。
1980年《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首次正式将自恋列为独立的人格障碍(narcissism personality disorder),并且在《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中给出官方定义,即自恋人格障碍是一种需要他人关注赞赏、同情心匮乏,膨胀夸大的行为模式。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
美国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家科胡特(Heinz.kohut)认为环境和文化对自恋病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环境必须提供给人必须的经验,让一个孩子成长不光是作为一个人,而且要感觉到是个人”。他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是一群“悲剧性的人”。这种悲剧性人格表现在他们除了在乎他人、社会的评价外,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由于既不能感受自己、也不能感受他人而成为真正精神上的孤独者。
自恋源于早年父母关爱的不足。在婴儿依恋形成时期,如果孩子得不到充分的支持和照顾,情感脆弱的孩子就会因自我的外在表现而受伤,即自恋性损伤,为了弥补这种损伤,孩子就以自大、虚假的自我满足照料人的需要。愤怒、权利感从意识层面上分化出来,并致力于通过虚假的自我来获得别人永久的赞赏。
当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的人感觉自恋受到冲击时,他们会以相反的面孔保护自己,如骄傲、不屑一顾、对人的鄙视,自我夸大等,以此掩盖自我的失败。
03、不再把自恋病态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时代的进步,人们不再把自恋仅仅作为一种病态的人格障碍来研究。自文艺复兴后人们一直推崇自我,强调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实现自我价值。在这影响下,自恋不再作为病态的人格障碍来研究,而是把自恋当作是常见的人格特质来进行研究,认为自恋人格不等于是人格障碍,它是正常人中普遍存在的。
甚至有研究表明,中国民众的自恋程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年轻一代,集体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生甚至有着高于追求个性解放信奉个人主义美国大学生的自恋得分。研究者们的眼光不再只关注于自恋者的问题行为,也在试图将自恋与积极的一面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比如,有研究显示,自恋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自恋的人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么看,或许,有多少自恋都是恰当的。
参考文献:显性自恋、隐性自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自我损耗和成败反馈的作用,余明秀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1750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996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446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865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242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