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往往都喜欢加上一个 #社恐# 的标签。据统计,在美国,约有12.1%的成年美国人在一生中某个阶段都曾被社交恐惧所困扰。在中国,由于大众对心理问题普遍认识不足,很多社恐患者都被轻描淡写地认为是“内向、害羞或者胆子小”,因此导致患者的病情难以得到改善。
小编在某乎上搜索社恐相关话题,找到了一些很标志性的社恐瞬间。例如,害怕presentation,害怕辩论,害怕一切需要发言、表现自己的活动;参加聚会或者与不熟悉的人交谈之前,脑海里会事先预演1000遍流程,因为害怕自己出丑、窘迫。#社恐# 这个话题之所以有极高的讨论度就是因为在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很普遍,并且这种现象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或多或少带来过一些麻烦。
所以,今天岩读就来跟大家聊一聊社交恐惧到底是如何定义的。
01.什么是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患有社交恐惧的人通常很害怕并且避免来自他人的观察和审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害怕由于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而引起尴尬和丢脸。这种在社交场合的恐惧会被患者无限放大,以至于患者竭尽全力回避任何社交场合,或者在社交场合中忍受巨大痛苦。DSM-5对社交恐惧的定义如下:
第一,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或 焦虑。例如,社交互动(对话,见陌生人)、被观看(吃、喝时)以及在他人面前表演时(演讲)
第二,个体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面评价
第三,几乎在任何社交情况下总能够促发焦虑或害怕
第四,患者本人会发现这种恐惧是剧烈的和没有理由、难以理解的
第五,主动回避社交场合,或是带着强烈的焦虑和恐惧去忍受
第六,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和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
第七,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第八,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个人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功能,或者社交活动、人际关系受到影响,或者患者因为这种焦虑、害怕或回避引起临床意义的痛苦
第九,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者其他躯体疾病,并且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
第十,如果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帕金森)存在,则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明确与其不相关
一些批判者认为社交恐惧症是心理医生强行将人类的性格疾病化的产物,是心理医生将人类害羞、内向的性格病态化。但事实证明约有50%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成年人在儿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害羞、内向的性格特征。可见,害羞、内向既不是社交恐惧症的先驱因素,也不能认为是社交恐惧症的同义词。
02.什么可能导致了社交恐惧症?
一些研究发现,患有帕金森会增加社交恐惧的患病风险。患有帕金森的患者纹状体多巴胺功能会受到损伤,而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多巴胺能功能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杏仁核也与社交恐惧症密切相关。大脑中的杏仁核在恐惧情绪的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他人面部表情激活的杏仁核和社交恐惧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关系。同时,研究表明,双侧岛叶皮质的活跃程度也和社交恐惧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
03.社交恐惧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讨论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个引起社交恐惧症的模型。很多研究证明,大部分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都过高估计了社会标准,同时低估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为什么会低估自己的社交能力呢?这是因为很多人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从而无法找到实现目标的特定行为方法。找不到正确的社交方式又会进一步加重社交恐惧,过分自我关注,从而引发一些列认知过程。具体来说,社恐患者会夸大在社交场合失败的概率,过分估计潜在的社会成本。这些认知过程反过来使社恐患者更加怀疑自己的社交能力,认为自己根本无法控制在社交场合出现的焦虑情绪,最终导致回避和事后反刍。
所以,社交恐惧的治疗方法通常针对这个模型中的各个阶段。首先,针对社会标准,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沟通明确社会期望,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一旦目标确定,结局就只有“成功”、“失败”两种形式,这会大大减少因为不确定而导致的焦虑情绪。针对过分自我关注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认知过程,我们可以鼓励患者将注意力放在外部信息上。例如,在聚会上,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屋子的装饰或者桌子上的食物,从而减少自我关注。而针对我们面对社交场合的回避行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我们创造虚拟社交场景,鼓励患者持续面对自己害怕的场合,从而使患者渐渐消除对社交场合的恐怖情绪。最后针对事后反刍思维,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使患者明白即使自己在社交活动中失败了,生活也并不会因此产生巨大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有社交恐惧,但社交恐惧和社交恐惧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社交恐惧并没有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那这种症状还称不上社交恐惧症。正确认识自己的焦虑,分清自己是性格害羞还是社交恐惧对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些社交活动的确让人头痛,但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也需要鼓励自己尽量克服这种焦虑、恐惧和回避,以便于我们更好的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
参考文献
1. Stein, M. B., & Stein, D. J. (2008).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The lancet, 371(9618), 1115-1125.
2. Hofmann, S. G. (2007). Cognitive factors that maintai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 comprehensive model and its treatment implications.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36(4), 193-209.
3.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DSM-5 Changes: Implications for Child Serious Emotional Disturbance [Internet].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9640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0988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293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597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40817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