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现象的动力学解析
作者:孙平 2021-02-23 15:18:19 心理百科

感觉我自己,不在自己的身体内。自己的躯体,或者躯体的一部分是完全异己的存在。我无法撑满自己的身体。

是为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现象最重要之主观表达形式。

此现象形成的机制,同样在于创伤——通常是长期的、累积性关系创伤。

一、形成机制观察和疏理:

1. 父母对孩子的施虐,似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身体虐待(殴打),而是更多有极度身体操控的特点。

强制亲吻、拥抱、触摸、挠痒痒等等等等。最重要的是,这种身体强制大部分都是因爱之名以行,这对家庭系统外的成员非常具有迷惑性。看不出此家庭系统的病态性。看不出施虐者行为的强制性。

父母有把孩子“宠物化”、“玩具化”、“奴隶化”的趋势,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摆弄孩子身体,且从不询问和尊重孩子自身意愿。

长此以往,孩子需要动用“隔离身体感受”的方式来抵挡被父母过度操控,甚至被吞噬的融合体验。

2. “人格解体”症状形成的另一个维度。父母不允许孩子在心理层面上与自己分化;在身体层面上与自己分离。把任何分化和分离的行为定义为“不孝”、“没良心”...大肆攻击。甚至直接威胁要抛弃。

如此一来,则孩子处在一个非常痛苦的“夹层”位置:

a. 和父母在一起,则被其操弄身体,极其痛苦。

b. 想要分化和分离,又会遭受攻击和直接抛弃。

于是他们和父母之间没有了舒适的关系距离,丧失了身体边界。因此最终只能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呆在父母身边。

er 这种“特殊形式”就是“去人格化”,或中文所称之“人格解体”:我把躯壳留在你们这里任你们摆弄;而我的主观性,我的心理自我,则与我的身体分离。

这样,你们摆弄的就是我的一个假体,而“真正的我”,已经躲到了我的这个假性躯壳以外。

《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现象的动力学解析

于是有来访表达“自己”藏在眼睛之后;有来访表达自己在头部后上方;还有来访笼统的表达——“这个自己,不足以撑满自己的身体”。

这些都是人格解体现象中具体的身心分离形式。

二、咨询师应对要点:

1. 邀请来访者言语化(verbalization)自己被主要照顾者身体操纵-施虐后的真实体验,是关键。以前这些体验被直接屏蔽,然后通过身心分离加以隔离。所以言语化-言说这些体验固然痛苦,但却是阻断身心分离的关键。

咨询师对此痛苦要有充分之理解和共情,否则对来访而言,言说就是再创伤。在早期,来访可能不会充分表达情感,咨询师可一定程度上替来访者言说,做出最初的言语化示范。

2. 正常化。人格解体现象看似比较dramatic,来访者会因此把它视为与现实脱节的重度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大多数来访者并未脱离现实,他们对自己的痛苦有认识,并愿意改变。

而对来访的解体-身心分离现象的形成机制保持探索和理解,就是在对其进行正常化,恢复其人格形成的合理性——对累积性的身心创伤的应对和防御。

3. 注意处理移情-反移情。身心解体来访会对咨询师产生非常特殊的移情。这种移情看似并不热烈(因为情感隔离),但实际上强度很大。

来访会非常细致地观察咨询师的好恶,甚至微表情,从而确认自己不会被操纵、剥削、抛弃。

因为他们曾经要么被操纵和虐待,无法做自己;要么被抛弃和攻击,无法分离。

A. 是以咨询师要尤其询问和尊重其自主意愿,着意培养此意愿。严重留意在反移情中出现的全能感(咨询师觉得自己可以替来访者做出很多决策,甚至拯救ta)——不能因来访者的高顺从性而误以为ta没有自己的想法。

B. 是以咨询师要注意探寻分离主题。既要澄清咨询结束的形式(协商结束;来访提出;咨询师评估);也要注意因“移情性治愈”(因为对咨询师强烈的正性移情而出现的症状短暂消失现象),而过早结束咨询——从而让来访产生被抛弃感。

三、咨询目标:

我认为,人格解体和“多重人格障碍”(MID)实际上有很多类似性。在DSM-5中两者同样被归为“解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

我个人观察,被来访者解离,并留在人前的这个躯体,实际上就是被分化出来的一个子人格。

因此和多重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相类似——让彼此割裂的子人格相遇,互相认识,以致最终彼此接纳,直至人格重整。

对于人格解体患者,具体而言,他们需要知道:身体,它虽是物质,但也是我的一部分。

它曾经受过很深重的苦难,以至于如今,接触到它,依然让我痛苦难当。

但它依然是我,是我的兄弟,是我的姐妹。

它替我挡了很多很多刀枪剑戟,它不是一个应该被摒弃的垃圾桶,它是我。它也是我。

他/她就是我。

很多因身体,遭遇过重要的或长期的创痛,因而(身体)被解离,遭强烈厌弃的人们,在自我疗愈,或寻求疗愈的过程中,或许也应以此为目标。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职业性格焦虑症心理测试反社会人格产后抑郁测试容貌焦虑绿帽情结人际关系依赖型人格职场心理边缘性人格障碍外貌焦虑治疗师亲密关系俄狄浦斯情结易怒症原生家庭无性婚姻爱情挽回亲子关系哈利波特社交恐惧症女人心理控制情绪自卑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