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事件的频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徐言声 2021-02-07 18:26:21 心理健康

2020年,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出。继9月17日武汉初三学生跳楼身亡后,10月13日凌晨,一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也在学校实验室自尽,并留下一封遗书,表示因不堪学习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

如果说青春期人格发育不完善导致的心理脆弱是武汉学生自杀的原因之一,那么早已成年的研究生又为何会成为抑郁症高发、选择自杀的人群呢?

在各种悲剧事件的背后,需要社会、学校、父母的共同反思,究竟什么是导致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的原因?

笔者从以下3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01.未能学会“负责”的人生

自我不曾选择,自然无法负责。

造成现代年轻人思想上的脆弱性的原因之一,便是个人缺乏作为独立主体、为自我负责的生活能力与经验,未能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中华民族是家庭观念浓厚的民族,我们“家庭本位”的传统观念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常常是模糊的。

边界感的缺失使得一些父母把孩子的人生当做“自己的第二人生”,某些父母担心孩子无法做出恰当的选择、另外一些父母习惯性地控制孩子,使得父母包办孩子的人生:小到穿衣吃饭,大到选择高考专业、职业,每件事都要替孩子做决定。

但父母未曾想到,当孩子在失去选择的权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他未来无法为自己的任何选择负责。

这使他在面对挫折时必然不敢直面责任和现实,而是选择逃避,轻生就是逃避法则中最为极端的一种做法。

大连理工的研究生在遗书中写道,认为自己无法按时毕业,只能用“消失”来解决问题,即是在遇到挫折时产生了无助感,而选择轻生作为逃避的方式。

我们作为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要从小事做起,从小给他自己选择的权利。

从吃穿住行开始,在小事上尊重孩子,给予足够的自由度,让孩子从小事上开始培养“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能力,才能够生发出足够独立的人格,积累足够的勇气,以应对人生漫漫长路中的惊涛骇浪。

每个人的人生注定要独自走完,没有任何父母能够用包办来确保孩子一世的顺遂与平安。

青少年自杀事件的频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02.不出色就不配拥有自己的生活

这是评价标准的二元化。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理论,来自母亲的“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婴儿主观全能感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当婴儿捶打母亲,但是却仍然能够得到温柔对待和奶水养育时,婴儿发展出了对自我的觉知和未来做人做事的自信心。

然而在现代社会,来自家庭的“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却逐渐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行为主义般对儿童的训练:考了好成绩父母就做更美味的菜肴,成绩不好父母就摆脸色给孩子看。

大多数家庭对于孩子的评价标准呈现出极端的二元化:

成绩好/成绩不好;

听话/不听话。

父母、老师和亲友眼中成绩不好和不听话的孩子似乎就不配拥有生活,似乎就注定要遭到无尽的打击和肆意的评判,即使已经成年,也会因为职业、婚姻选择不如身边人而遭到来自父母、亲戚的否定。

这些来自外界的标准从儿童期开始,就在孩子的心中不断内化成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大连理工研究生遗书中有一段自己头脑中的对话即真实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无条件的爱里,没有主观的知见和评价,希望父母们能够给子女一些空间与宽容,打破二元的评价标准。

而那些正在遭受评判和否定的年轻人们也应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做不到世俗眼中的“出色”,也应该得到爱,也应该能够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青少年自杀事件的频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03.请用宽容与温柔对待那些还未形成“同一性”的孩子

“谁能评价你的人生?”

不是老师,不是同学,不是邻居,也不是同事,而是你自己。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最先在发展心理学中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同一性”,所谓同一性就是“明确你是谁,你的价值和你选择的未来生活方向。”

“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是青春期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未来孩子能否良好地应对冲突、解决挫折。

比起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形成同一性,通俗地说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孩子独立发展成为一个有创造力、幸福的成年人,让他在自我实践中明确自己是谁,自己想干什么,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

同一性的形成甚至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借用一个很精准的比喻:“知识好比珍珠,自我同一性好比线,只有串起来的珍珠,才能为人所用、展现自我。”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乎他人的评价,这时父母、老师和其他重要人物的否定往往会激起他们内心的冲突,使得他们无法形成同一性。

然而我们在自杀的大连理工研究生身上看到的,正是同一性的缺失,他写道:

“我想我这样的人也没有资格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

“如果我身上还有哪个部位能用的,都拿走吧。请把我烧成灰随便埋到哪块地里,好歹能贡献点养分”。

他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价值,更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正是这样的思想使他觉得看不到未来,并因此选择了自杀。

虽然我们并不了解这位研究生的青少年时期如何度过,但他遗书中的文字却让我们体会到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感受,许多成年后才发现的问题往往有着青春期同一性建立失败的基础,又经由成年后的压力因素而导致的。

在这里,笔者呼吁所有的父母和老师,请给孩子多一些鼓励、信任、温柔与宽容,让他们能够在爱中逐渐学会相信自己。

不要再用外界的评价体系对孩子“盖棺定论”,毕竟孩子的人生,只有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孤独症哈利波特倾诉自愈能力正念MBTI心理咨询师偏执型人格抑郁症测试PUA爱丁堡心理学恋母情结焦虑冥想社交恐惧女人心理心理测评绿帽癖悲观主义回避型人格障碍情绪管理心理咨询心理效应社交恐惧症心理学家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