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小美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确切从何时开始有了不停清洗的习惯。她只知道当她完成了一系列的清洗动作之后,才会比较放心。如果不能从头到尾按顺序做完一套行为,或中间被打断,小美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与担心,好像会有不好的事发生,也有一股强烈的感觉需要去把它做完。除了重复洗手、清洁环境的部分之外,小美平常房间的东西摆放有一定顺序,家人不能乱动。在外面走路时,小美也会小心翼翼、不要踩到她觉得会带来坏运气的某些地砖。
另外小美还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觉得说不出口的想法,例如想到碎玻璃可能会掉进饭菜里,割破父亲的食道。这些重复的行为跟念头不但让小美周遭的人觉得受不了,用奇怪的眼神看她,连小美自己也痛苦万分。但重点是,她自己无法停止这些想法跟行为。
强迫症的定义
每个人或多或少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候有着挥之不去的想法念头,或是有着想要做出什么行为的冲动,例如:出门后忍不住一直想着自己到底关了炉火没?门窗锁了没?(挥之不去的想法)出门到巷口后又忍不住跑回去检查炉火跟门窗(行为的冲动)。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想法跟行为虽然充满焦虑,但对人类的生存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些想法跟行为会帮助我们关好炉火、锁好门窗,预防可能发生的火灾或窃盗损失。而我们的焦虑感在做完这些检查后就会下降,觉得安心,可以继续做其他事情。但有强迫症的人无法放心很久,他们会一再地回家检查炉火跟门窗,即使十分钟前才检查过、即使这样不停反覆地检查已经让他们赶不上上班或是重要约会,他们还是必须去检查。
有强迫的想法或行为并不代表自己有强迫症,就像前面的例子,适度的检查是对生存有益的。真正要到达所谓疾病的状态,是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的诊断标准如下:
A. 出现强迫思考、强迫行为或两者兼具。
强迫思考由(1)跟(2)定义:
(1) 持续且反覆出现的一些想法、冲动或影像,在困扰的症状干扰时,有些时候个体的感受是侵入的、不想要的,并且对大部分个体造成明显的焦虑或痛苦。
(2) 个体企图忽略或压抑这样的想法、冲动或影像,或试图以一些其他的想法或行动来抵销。
强迫行为由(1)跟(2)定义:
(1) 重复的行为(例如:洗手、排序、检查)或心智活动(例如:祈祷、计数、重复、默念),个体必须回应强迫思考或根据某些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来被迫做出这些动作。
(2) 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者预防发生一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但是,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与其期望去抵消或预防的现实状况是不符合的,或显然是过度的。
(注:年幼孩童可能无法明白说明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的目的。)
B. 强迫思考或行为是费时的(例如:每天花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或引起显著苦恼如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功能减损。
简单来说,强迫症是重复、强迫并且带给个人困扰的想法或行为,并会对个人造成生活功能方面的损害。除了一般人比较熟知的过度清洁、重复检查行为以外,拔毛症(不断重复地拔取身上的毛发,例如头发、睫毛等)以及抠皮症(不断地、重复抠、揉、挖、挤皮肤,导致明显易见的损伤)在DSM-V中也属于强迫症的类别。
什么造成了强迫症呢?又要如何治疗呢?
就跟大部分的精神疾病一样,目前专家学者尚未找出一个单一确切的成因。一般学者同意这是由基因遗传、生理上的血清素(一种神经讯号传导物质)浓度不平衡、以及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交织而成的疾病。通常症状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发展,但很多人直到成人之后才被诊断出来。
目前美国精神医学会认可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心理治疗加上药物治疗。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治疗中的「暴露与反应抑制法」是在治疗师的协助下,将病人渐进式地暴露在他害怕担心的情境中,但阻止病人做出以往会做的仪式性行为,藉此让情境与反应的连结中断,让病人渐渐学习到即使处在某些引起焦虑的情境中,他不反应也不会造成负面结果。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则是以血清素抑制剂(SRIs)为主要处方。通常如果病人对药物反应良好,也能配合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的话,一年之内强迫症状即可获得改善。
父母如何协助有强迫症的孩子
若是家里有强迫症的孩子,父母会经历到许多的压力与情绪,例如生气、无奈,也会很想快点矫正孩子的行为。但孩子感受到压力时,反而会使强迫症的症状更加严重。因此父母除了带孩子寻求医师、咨询师诊治之外,平常跟孩子的相处管教上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教育自己以及孩子关于强迫症的知识。其实患有强迫症的人一般都会对自己的行为或想法感到羞愧,觉得自己不正常。让孩子知道有其他人跟他们一样有这种困扰,会让孩子松一口气。父母也可以解释什么是强迫症给孩子知道。如果父母自己不清楚的话,就多多阅读或询问医生相关的知识,以准备好帮助孩子。
不要过度指出孩子的强迫行为。父母往往会急着想改善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在重复做一些动作就会急着指出来。但这样往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事,必须要隐藏起来,而不再跟父母说自己的状况。此外也不要叫孩子「不要想了」或「别想这么多」,因为这不是能靠意志力控制的事情,孩子听到后会感到挫折,或责怪自己为何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或行为。
外化强迫行为。强迫症的症状就只是「症状」,它不代表孩子这个「人」,因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将强迫症状外化,取个名字,例如小美可以跟父母一起把她强迫检查的行为取个名字叫做「找麻烦的恶霸」。这对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来说特别有用,他们会觉得有问题的不是自己,而是强迫行为这个恶霸,而父母跟孩子也变成站在同一边对抗共同敌人的队友,而不再对立指责孩子的行为。
不要成为孩子仪式行为的一部分。例如小美很怕自己没有将第二天上课要用的文具及书本放进书包里,睡前检查了十几二十遍都不敢放心去睡,父母不要帮着她检查书包给她保证东西都放进去了,而是可以跟孩子说:「找麻烦的恶霸又在想办法控制指挥妳了,我不会帮助他控制妳的。」
陪伴有强迫症的孩子是需要耐心以及精力的,父母若能找到合适的医师与治疗师,搭配药物及心理治疗,再加上自我教育,在协助孩子复原方面必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父母也要适时地给自己纾解压力,找人聊聊天,忙里偷闲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充足的睡眠及均衡的营养,先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到孩子。
(文中案例及名字均已改写,非实际当事人及场景)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7.
3. OCD factsheet. SANE Australia. https://www.sane.org/mental-health-and-illness/facts-and-guides/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factsheet
4. 史锡蓉(译)(2006)。强迫症的孩子怎么教?台北:新苗文化。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7347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35128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481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936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143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