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估计大家都希望把这些不开心的情绪全部赶走,每天沉浸在幸福的快乐当中,但是不开心可以停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聊聊这本《如何停止不开心》。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有点水,感觉像不像要给你打点鸡血、给点鸡汤或者告诉你一些情绪管理的套路呢,但其实不然,我更喜欢它的英文名字 叫 "how to stop feeling like shit."大家先自己去体会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这句英文带来的感觉。
这本书梳理了14个会让人feel like shit 的不良心理习惯,它就像展开一张情绪地图,带你找到自己的问题。针对每一个问题,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还提供了一些思维工具,帮助你走出负面情绪。
今天我就来聊聊书里两个特别常见的不良习惯:一个是面对自己的批评苛责,另一个是面对外界的自我麻痹。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里给了我们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指南,最后再来说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的一些感受。
相信一直关注安慰记这个号的大家,对于自我批评这个词已经见怪不怪,不陌生了。好像心里总有一个人,像一个板着脸的老师一样,很严厉的斥责着你的一举一动,不断对你的一切评头论足,真的是噩梦了。
比如说对着镜子的时候,脑子里面的恶魔可能就会跟你说:看看你,胖成什么样了,看看你脸上的斑,看你脸上的肉。
然后比如说上台,我们鼓起勇气做了一个演讲或一个汇报,发言完毕后你脑子里面的恶魔就会说:你怎么这么紧张,看你刚刚说的磕磕巴巴的,这一部分没有说清楚,再看那一部分,老板的脸色不太好。
再比如你相亲失败了,对方没有再跟你约下一次,你脑子里面的声音就会说:你看你,这么差劲又搞砸了吧。第一次人家就看不上你,你就注定孤独一生了等等。
这些声音是不是又耳熟又刺耳,是的,这些就是我们经常会对自己说的话。
“自我批评”可能来源于小时候父母严苛的要求,可能源于一段不太成功的亲密关系,也可能来自总是不断要求更好的社会文化。我们慢慢认同了这些负面的声音,把它内化成了自我的一部分。
有人说这种自我批评的声音就像一个小皮鞭,然后一直在抽着你,让你前进。好像这样你就可以变得更优秀,变得更好。但好像,快乐也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了。而且这种状况真的一直能持续下去吗?我们能一直抽着自己往前,永远不停下来吗?应该是不行的,这样我们分分钟都在面临崩溃的边缘徘徊。
自我批评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它不断地跟你说:你不够好。你会觉得这是不是可以成为你的动力,但它不会的;即便出现了,也是暂时的。而这种“不够好”的痛苦会一直很难消散,总是萦绕在你心里边阴云密布的上空里。
这本书提出了面对自我批评的三个建议:第一 承认消极对话的存在就我们刚刚说的那些脑内声音,你得知道这些就是天天发生在你思维世界里的声音。第二 弄明白到底是什么让自己不开心第三 和自己要进行一个非常温柔的友好的交谈
首先我们可以列一个生活清单,罗列出和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比如外表、家庭和学习能力等等。针对生活清单中的每一项,想一想,然后把你想的结果写在纸上,让这些恶魔现身。不能让他们独占我们的大脑、侵蚀我们的灵魂。
比如说外表,这个恶魔平时都是怎么批评自己的,然后你的学习能力或者工作能力呢,你的恶魔是怎么否定你自己的,这个方面你平时是怎么批评自己的,你会注意到这些经常出现在脑海里的话,会频繁地重复一些词汇。这些就是你的恶魔,一直在给你洗脑,一直在给你灌输的话。
然后在这个清单中,我们再列出你讨厌别人说你的哪些话。这个声音不是你脑内的声音,而是生活中的其他人,不管是父母、恋人,还是朋友、同事或者老板,就是身边生活的人。不管是谁,怎么样的说过你,那里边你们最讨厌的评价和声音是什么,把这个写下来。然后来对比一下,刚刚你内心的声音和那些你讨厌的别人对你的评价,来做一个交叉对比,看看有没有高度相似和重叠的地方。
通过这个操作我们就可以找到这个恶魔,这个始作俑者、罪魁祸首是谁,以及后来又有哪些帮凶,在恶化这件事情让这个恶魔变得越来越让人难忍受、越来越凶残。找到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这个恶魔真的不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比如说类似的恶魔还有什么冒充者综合征,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已经得到的荣誉和赞赏,担心会被别人发现自己其实没那么优秀。过分在意别人和他人的比较,做什么都觉得自己不够好,完美主义。
如果你有类似的困难,都说明这个恶魔它一直盘旋在你的脑内,一直在稀释你的灵魂。找到它的罪魁祸首,找到它的帮凶,跟它划清界线,它真的不是你的一部分。
面向世界的面具
我们很容易对自己苛刻,但是对别人特别友好、特别友善、特别有求必应。使我们在自己非常痛苦的时候,也好像要把痛苦藏起来,然后展现积极的一面,好像连自己都欺骗到自己。
这个时候麻痹机制就开始出来作妖了,它有什么功能呢,它能让我们和自己的内心保持距离,逃避那些让你感受不好的情绪,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处理。我好难受怎么办,隔离开、麻痹自己,给自己上点麻药。好像听起来是还不错的方式,但是它其实是在透支我们之后的健康、之后的快乐、之后的能量,就连之后的勇气提前都消耗完了。
所以这本书呢,它不会说立刻让我们停止麻痹,因为它之前跟你相处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是你应对问题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你真的想改变它的话,不妨先听一听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个方法。
先做一些心理建设和准备,我把它整理成下面的三个方面:
你的感受是一个很好的邮差,就像受伤以后会疼一样,是在提醒你这件事情让你不舒服了,你可要注意啊!以后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去体会它,感受它,理解它,这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当不舒服的情绪出现的时候,你要调动出你的好奇心,而不是你的责备和评价。那一套自动化的反应,好奇我为什么会这样来着;我们为什么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这样的情绪;把好奇的两个大字印在你的脑袋里面,就可以和我们的恶魔去对抗。
比如一份工作压力太大了,透不过气,窒息了,想要逃避。它到底是在说你这人能力不行,没有本事,会一事无成?还是它在告诉你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太糟心,任务量太重?还是它本身的设计就是不合理的?
只要你开启了好奇的模式,那我们就找到了情绪出口的闸门,就找到了一个你感觉可以自我掌控的通道。
比如如果就是这个工作设计的非常不合理,你不应该否定或批评自己,而应该拉着你的朋友或者你单位里关系还不错的同事,一起去吐槽这个项目设计是有多么垃圾;或者可能就是你单纯的生理上消耗的比较多,太累了。
这时你需要几个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哭出来。把那种难受、紧张、焦虑、有压力的情绪主动地调动出来,哭出来。
然后怎么哭出来其实也是一门学问,你要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说有些人是在洗澡的时候,在一个热乎乎的小空间里,水淋在身上,冒着热气,整个人就可能稍微松懈一些,没那么警觉。想到自己最近非常悲惨的经历然后就哭出来了,泪水混着洗澡水,好像也没有那么尴尬。这可能是对于一部分人,这是一个自己比较放心的可以去表达自己情绪的空间。
再比如对我来说呢,特别有压力、特别难受的时候,喝一点酒到微醺的状态,也是能够放下警觉的状态。好像自己一定要绷住、一定要非常坚强,不能暴露出自己的内心的脆弱。
在稍微微醺的状态,这些自我控制就会减弱一些,然后再想到自己最近特别辛苦,一个人经常大周末的在办公室里面写文案,或者是忙下一周的一些安排和事情,特别的孤单、特别的委屈,然后就能哭出来了。
所以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感觉比较舒服的,不会特别尴尬的那种让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
但我们刚提到是闸门嘛,不能一洗澡就哭,一喝酒就哭,而是你主动地让自己在喝酒的时候、洗澡的时候哭 。但是呢,在这部分主动的情绪发泄和疏导结束了之后,收拾收拾心情回到你要的面对的生活当中去。
这个就是你能慢慢建立一种我是可以掌控这个闸门的方法,我想哭我就给自己时间哭哭就完了,我好一点了,我再该干嘛干嘛,这是闸门的作用。
打破情绪枷锁的法宝
最后就是我的感受,首先总结一下,这本书列出来的这些不良习惯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它们很长时间都是跟我们一起相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毕竟保护过我们。
但是在我们长大之后面对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时,它们就是不太适用了。你也不能否定它们之前的功劳,只不过说我们要去建立一些新的方式。
像第一部分我们介绍的生活清单,虽然说这些声音是在你们脑子里面,但是你们真的写出来或者说出来(比如刚刚写在纸上),这个输出的过程和你一直在脑内盘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它营造了一种你和自己进行对话的机会和氛围,和你一个人一直在脑子里面想它的结果也是不一样。
你在脑袋里面一直想,不跟任何人表达,也不跟自己说,那么它会越来越严重。那个恶魔的形象在你脑子里面越来越大,好像能够掌控你所有的自我,去指责它、去命令它,但是你只要把它说出来就能让它泄气。
你表达的越多,跟你自己交流的越多,跟你身边信任的人交流的越多,这个恶魔就会无处可藏。它很怕光,很怕见光,它特别喜欢待在你脑子里面那个封闭的环境里面,然后把自己喂的越来越胖,长得越来越壮。只要你打开一条缝,让光照进来、让空气进来,它就没有生存下去的营养,它会自己慢慢变得萎缩、消失,让你真正的自我来掌控你自己的内心世界。
然后第三部分也提到了非常有用的有关闸门的方法和概念,大家去找一找自己的闸门在哪里,找到了之后你会获得掌控自己情绪的感觉。
我们把所有这些生活里面的shit都通通赶走,再也不要让它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或者说即使它出现了,也不能掌控我们,因为我们已经把脑子里面那个恶魔赶跑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59976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588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8282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8195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243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