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了常规孕检,产前、产后抑郁越来越受社会重视了。
根据中国精神科研究协会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 1500 万以上新晋妈妈,高达80%的产后妈妈都曾有产后抑郁的倾向。
求医问药学术期刊上曾发表过一篇论文《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文中显示,我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4.5%左右。
也就是说,每7位新晋妈妈中,就有一个会患上“产后抑郁”。
但即便产后抑郁情绪如此常见,也依然有很多人觉得“产后抑郁”是无病呻吟的找茬儿。
2020年4月,长沙某小区,37岁的苏女士带着只有5个月大的女儿跳楼自杀,母女二人当场死亡;
2019年4月,湖南湘潭一位妈妈疑因“产后抑郁”,带着4个月的女儿,跳楼身亡;
同月,四川米易一位妈妈,带着三个孩子跳河身亡,留下遗书:“每天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你还觉得产后抑郁仅仅是矫情而已?
那到底什么是“产后抑郁”呢?
“产后抑郁”是女性心理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产后妈妈由于激素、角色及心理变化等,导致身体、情绪方面发生改变。
导致“产后抑郁”的4大常见因素
1、抑郁发作病史或家族史
孕前有抑郁症病史的女性;怀孕期间情绪不稳定,伴有焦虑抑郁的孕妈,50%会将抑郁带到产后。有抑郁或双相障碍家族史,也更容易患“产后抑郁”。
2、内分泌水平变化
产后妈妈由于雌激素和黄体酮,会从孕期的高水平迅速下降,身体感到非常疲惫、消耗大,从而易出现抑郁情绪。
3、生产时不顺利或有产科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妊娠糖尿病、子宫破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的等情况,导致出现产后漏尿、身材走样或腿脚浮肿的症状,成为了“产后抑郁”的诱因。
4、缺乏家人关怀
产后妈妈缺少家人的陪伴和关心,内心焦虑的情绪无法排解,加上宝宝作息不规律、哭闹等,导致产后妈妈长期休息不足,出现失眠、精神衰弱等症状,都容易引发“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的分级
● 轻度:
并不享受作为宝妈的感觉,出现轻微的抑郁状况,但是依然能正常地生活和照顾婴儿。
● 表现:
1、胃口不好,体重降低;
2、经常内疚自责,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无法放松心情;
3、常常出现睡眠不佳或失眠的症状,精力疲乏。
● 中度:
总是感觉情绪低落,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妈妈,对宝宝失去兴趣。存在一些抑郁症状,和自己正常状态反差很大,每一天都无精打采。
● 表现:
1、焦虑不安,易怒;
2、情绪低落,有时会无原因的流泪;
3、自暴自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
● 重度:
心情极度抑郁,并伴有很多抑郁症症状。已经不能够照顾自己,也不能够照顾宝宝。
● 表现:
1、兴趣丧失,社交减少,觉得生活无意义;
2、每天或者大部分时间都感到悲伤、空虚、无助;
3、有伤害自己或宝宝的倾向。
出现“产后抑郁”,应该怎么办
转移注意力
生产过后,不要总将精力放在不好的事情上,多关注一些愉快的事情,或者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让身心得到放松。
不苛求完美
没有人能做一个完美的妈妈,降低心理预期,可以很好地缓解心理压力,减轻一些负担。
适当放松
照顾宝宝会消耗很多精力,宝宝的休息时间也不规律,所以宝宝休息的时候,自己也要尽量休息;适当地调节生活内容,例如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听听音乐来放松心情。
主动倾诉
当感到无助、情绪崩溃时,可以向准爸爸及家人倾诉,寻求帮助,不要一直自己“硬抗”着。
求助医生
当自我调整没有改善时,应该积极求助专业心理咨询或医生,切勿盲目用药,以免影响宝宝的喂养。
家人应该这样做:
1、提前了解产后妈妈身体变化,做好心理准备,产后分担照顾宝宝的任务;
2、与产后妈妈一起参与活动,例如室外散步、产后保健操等;
3、努力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及时排解产后妈妈的不良情绪;
4、关注产后妈妈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早干预,及时治疗。
对于产后妈妈而言,最需要的就是“被理解”,准爸爸及家人的爱和关心,才是治愈“产后抑郁”最有效的良药。
或许家人并不能感同身受着产后妈妈们的心情,但可以用一颗关爱的心守在她们身边,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让产后妈妈知道,她们绝不是一个人在与“病魔”做斗争!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322672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76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559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22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691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