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人格与“性”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19世纪末奥地利精神科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讲起。
01.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有4个特征。
(1)来源:即生理需要;
(2)目的:满足生理需要时达到的内在平衡;
(3)对象:能满足生理需要的事物;
(4)原动力:生理需要的迫切性和强度。
例如,人口渴时需要喝水(来源),为解渴(目的)而去寻找水或饮料(对象),寻找水或饮料的迫切性受到口渴程度的影响(原动力)。
人的这些本能构成了人格中的内驱力,人有不断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的本能。当人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愉快;反之就会感到痛苦。所以,人类有一种基本的动机,就是去追求稳定的生理需求的满足。
人的本能又可分为求生本能和死亡本能。一切与维持生命有关的本能,如性欲、饥饿和口渴等称为求生本能。弗洛伊德把求生本能中所有激发行为的能量称作“力必多”,人们就是靠力必多在维持生命。
由于死亡将终止人们对生理需要的满足,因此人们又具有死亡本能,这是以对外界事物发出攻击来达到自我毁灭需要的一种本能。残忍、谋杀、虐待和自杀等都是受到死亡本能驱使的行为。
02.人格三结构
弗洛伊德指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当人刚出生时人格仅由本我组成,其处于无意识中,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人遗传的各种本能性冲动(如:饥、渴、性)都表现于本我中,遵循着“快乐原则”,要求欲望的及时满足。但随着人的成长,本我的冲动会来越被外部事物所约束和限制。
2.自我:自我会随着新生儿的成长而逐渐形成,其能量来自本我,但已开始与外部事物接触和联系。自我的功能是既要寻求本我的冲动得到满足的方式,又要考虑到所处的实际情况,从而根据现实的可能性行事,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成分,代表着社会的道德标准。是在儿童时期我们体验到的、来自家庭、社会的奖励或惩罚被自身内化后形成的,追求“完美原则”。超我负责监管本我的冲动,并指导自我。
它具有下列三种功能:
(1)抑制本我的一些不合乎社会规范的冲动,特别是性欲和攻击行为,因为这两种行为最受社会谴责。
(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
(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
对人格的结构给大家举个栗子:
例如,小白正觉得口很渴,刚好路过一片甘蔗地,本我会驱使他到地里拔根甘蔗解渴,以求得即时的满足。自我也会认可这样的做法。
但在没有经得主人的同意随便拔甘蔗解渴是不道德的行为。从小父母不拿别人一针一线的教育在人格中所形成的超我部分是不允许他这样做的。即使做了,也会感到内疚、后悔和焦虑。
当自我意识到本我与超我产生冲突时,既要满足需要,又要符合道德行为,自我最后引导小白向主人家买甘蔗来解渴。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栗子有没有更好的理解人格三结构的关系呢?
03.人格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在儿童时期获得的经验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人格特征。人格的形成都有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每一阶段都与儿童期某些躯体上产生快感部位的满足程度有关。
满足既不可欠缺也不能过多,因为这会使儿童的人格成长固结在某一阶段而迟缓发展,从而引起往后的人格问题或人格障碍。
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口唇期:0-1岁,敏感区域为口、唇和舌。行为特征:主要通过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若口唇期发展不顺利,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
2.肛门期:1-3岁,敏感区域为肛门、直肠和膀胱。行为特征: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若发展受阻,在行为上可能表现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
3.性器期:3-6岁,敏感区域为生殖器。行为特征:愉悦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女童同理。发展受阻可导致成年期的性冷淡或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无能为力。
4.潜伏期:6-11岁,性欲休眠。行为特征: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游戏中。此时期的男女童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
5.生殖期:12岁以后,性成熟。行为特征:青少年学习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性冲动,性心理发展已臻成熟。
小编注:仅供参考,也许通过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你会更了解自己,但如果完全不认同也没关系哒~
04.心理动力学的意义
弗洛伊德是心理动力学的鼻祖,他从人的“性本能”和“无意识”出发,引申了一系列关于人格的理论,在当时可以称之为人类自尊的第三次冲击。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自我审视,也能明白心理咨询的心理动力导向理论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继承并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而又发展出了各种流派,形成了后现代心理动力学理论。
最后,小编想说,虽然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理论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他为心理学和性学所做的巨大贡献。
回望历史,即使人类群星中最闪耀的那几颗,其思想和理论也不免存在局限性。但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理论被推翻又重建,思考也永远不会停下。
参考文献
陈福国.人格心理--理论与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4(2):附7-附12. DOI:10.3969/j.issn.1671-2870.2005.02.037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713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879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880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732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211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