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看着流出去的白花花的银子,你是不是已经追悔莫及?
明明只是想买件过冬的大衣,却被扑面而来的促销信息闪花了眼,本着“买到就是赚到”的原则,忍不住往购物车里加了无数件东西:连起来可绕未名湖一圈的抽纸,够一个宿舍用4年的洗发水,等到明年夏天肯定找不到的小短裙······
无法抑制的“买买买”冲动背后,是商家精心设计的陷阱与套路?还是我们人性深处捉摸不定的“心结”?
“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所有女生,做好准备。”
“买它!买它!买它!”
“这个你们一定要抢到!”
一进入“口红一哥”李佳琦的淘宝直播间,就能频繁听到这样夸张激动的话语。长达6、7个小时的直播,一遍又一遍的安利,那些想法不经意间就被灌输给了听众,你最初坚定的围观看热闹立场也逐渐动摇。你开始信任他,相信他是在为了观众谋福利,给大家推荐真心好货。然后随着他拉家常式的种草拔草,似乎让你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他是你一位热心肠的好姐妹,热情安利他的“双十一”战果和心得,他对产品非常了解,知道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让你觉得不做出点行动都对不起他的苦口婆心。
这就是所谓的戈培尔效应,通过不断地重复产生影响。各路商家反复灌输商品物超所值的信息,让人不自觉地接受并认可,最终做出购买行为。
哪怕不需要,便宜就行
我们有一百个理由买下一件自己实际上不需要的商品,“便宜”就是其中最令人无法抵抗的一种。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便宜”的商品,但是所有人都喜欢“占便宜”。
“双十一”之所以这么吸引我们,是因为在我们心中“双十一”早已和“优惠、打折”划上了等号。付款总是令人心痛,但如果你花100块钱买到了200块的东西,你就会觉得花钱没那么痛了,甚至可以把薅羊毛当作自己的快乐源泉。
然而实际上,我们心里也清楚,这些商品的折扣力度远没有它们宣传的这样大,而我们却总是心甘情愿跳入这样的“陷阱”。也许便宜只是给自己花钱找的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帮助自己减轻一点花钱的痛苦。
即兴决策,冲动消费
限时折扣、限量抢购、定时开团,所有商家都在逼着你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同样也是在这样的场景里,你最可能冲动性购物。
“不买是血亏!错过今天,后悔一年。”我们害怕和恐惧失去,正是这种对“错过”的渲染,容易激起人们更大的情绪反应。这就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说的损失规避心理,人们对“损失”的敏感远远超过对“收益”的渴望。特别是当你想想“错过了双十一,再买就要等明年618”,一想到还有大半年才能享受到商品带来的快感,延迟满足的功能就退化,是不是忍不住就要剁手啦!
很多时候,我们的消费行为都是不理性的,有时是受商家的反复洗脑,有时是自己想要贪便宜,有时是因为担心错过好东西,还有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逐渐膨胀的物质欲望。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精致穷”,虽然赚的不多,但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精致,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欢的东西变穷,穷的明明白白,也活得开开心心。
总是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水平,觉得不能亏待了辛勤工作的自己,在多少个寂寞的夜晚我们拿起了手机,试图通过购物驱散一天的压力与劳累,为自己向往的生活买单。然而,在“买买买”的狂欢之后,在幻觉与即使满足的快感消失的一瞬间,扑面而来的是透支未来的焦虑,是新的自责与悔恨,然后焦虑的浪潮将你推向下一波虚幻的满足。
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追求我们喜欢的东西当然没有错,但我们也许需要停下脚步去思考,我们的喜欢是不是在被大众流行和消费期待所裹挟,这种靠金钱堆砌出来的“精致”是真的“精致”吗?我们所向往的生活,除了追逐物质之外,还有哪些需求?
写过“购物狂”系列小说的作家索菲·金塞拉在书里写道:“人是拿来爱的,东西是拿来用的。这世界一团糟,是因为东西被拿来爱了,而人却被拿来用了。”
双十一的购物狂潮过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定义的“精致”生活,也让自己的每一种需要相互平衡,各有各的位置和归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061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716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461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79291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684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