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说家》节目中,38岁的女导演黄莉讲述了自己的真实经历。
11岁那年,她亲眼看见爸爸把妈妈按在地上打,年幼的她躲在门缝里,吓得全身发抖却又无能为力。
更可怕的是,妈妈被家暴后,竟把所有怒气都发泄在她身上,她成了妈妈的出气筒,只要稍有不顺,妈妈就会对她拳打就踢。
她很害怕,却不敢告诉爸爸,她担心爸爸会生气,会打妈妈,更害怕妈妈生气时打她,所以她选择默默忍受。
她潜意识里觉得,妈妈的婚姻之所以不幸,都是因为她,爸爸妈妈之所以打架,是因为自己第一次目睹爸爸打妈妈时没有阻止。
在她看来,只要当时拉住爸爸,就不会有后面发生的一切,她把这个家里所有的不幸,都怪罪到自己身上。
对这个家、对妈妈的内疚感一直跟随着她,直到长大后出来工作,她依旧无法摆脱这种束缚,影响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只要遇到不好的事,她第一反应就是内疚,然后自我检讨、自我批评。
每个人都有过内疚的体会,但黄莉这种过度内疚的状态,其实属于病理性内疚。
拥有病理性内疚的人,容易陷入自我精神虐待。
内疚感带来的冲突,让你痛苦不堪
小林觉得自己要被逼疯了,自从母亲患病后,每天她都要听同样的念叨。
“我看我这病,就是被你气的!”
“如果不是供你上大学,我早就出国做手术去了…”
忍无可忍时,小林也会反驳,可她一回嘴,母亲就会说自己头疼,然后一个人走到阳台边默默流泪,仿佛小林不听话,她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看着母亲落寞的背影,小林又开始后悔:
“也许真是我造就了这一切,是我不懂事才让妈妈生病,是我害她变成这样。”
想得越多,她的负疚感就越重,有时候甚至想给自己几巴掌清醒一下。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感,她只能加倍勤奋学习,并提出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的想法,让母亲去看病。
结果母亲回复“瞎胡闹”,小林烦躁的情绪又被点燃了。
一个人处于内疚的情感状态下,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赎罪”,通过不断地付出,听命于他人或讨好他人来补偿自己的内疚感。
然而,这种讨好并不一定能被对方接受,就像小林的母亲,怪女儿花了钱,却又拒绝了她打工的建议。
孩子觉得父母的糟糕是自己导致的,父母却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付出,还维持和原先一样的状态,这是在阻止孩子补偿内心的愧疚,孩子就会产生不满。
内疚感得不到补偿,还产生了埋怨的情绪,就会产生内疚感冲突。
儿童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认为,许多人一生中都受过这种冲突感的折磨,总有一种没有达到父母期望的感觉,并且无法克制这些内疚感。
内疚感带来的冲突情绪在你体内乱撞,让你的内心撕裂、对立,最后让你疲惫不堪。
你的内疚感,驱动你追求“完美”
被内疚感冲突支配的人,内心一直处于撕扯的状态,神经就会时刻紧绷。
他们表现出来的,是要求自己方方面面做到最好,最终成为一个时刻追求“完美”的人。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因为哥哥薛蟠太窝囊,她承担了父亲所有的期望。
父亲总是不断夸奖她,在她面前贬低薛蟠,明里暗里告诉女儿,她是这个家的希望。
从小到大,只要她犯一点错,父亲就会长吁短叹,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后来父亲不幸离世,父亲的期望就成了她肩膀上的重担,她对自己越来越严苛,只要稍有松懈的念头,她就会觉得愧对父亲。
久而久之,对自己高要求的她,也成了人见人爱的“完美姑娘。”
可这个“完美”姑娘会快乐吗?
完美意味着不能有瑕疵和缺憾,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所谓“完美”只是一种挟持自己情绪的伪装。
宝钗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担心自己行差踏错,所以多思多虑,事事小心谨慎。
通过内疚感维持的完美人,内心也许早已千疮百孔。
宝钗曾做过一个灯谜: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明年。
可见,完美如宝丫头,内心也是煎熬的。
内疚感造就的“完美人”,外表看似优秀华丽,内心的情绪却在左右互搏。
矛盾的情绪连绵不绝,最后在自我折磨中,掏空了自己,满足他人。
再见,多余的内疚感
内疚感是这世上最大的负能量,哪怕你已功成名就,内疚感依旧会不停提醒你:你为什么不再做得更好一点?
这种自我惩罚会缠绵纠缠你一生,如果不想一辈子束缚在痛苦的网中,你必须尝试着疗愈。
1、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的人生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并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才导致某个不好的结果。
我们不需要因为他们人生曾经发生的事情而感到内疚。
自己也要学会判断,他们是否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你身上,不停给你洗脑,让你觉得是你导致了他们的痛苦。
洗脑和推卸责任,是父母的问题,只有区分清楚关系,才不至于被绕进去。
不管是亲人、好友还是恋人,在相处时都要认清三件事:这是谁?谁的事?责任在谁?不必强揽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2、不需要为他人的痛苦付出代价
当一个人选择去完成一个目标,或者决定去做一件事情时,他就注定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或代价。
这个选择是他个人的选择,不管付出的代价多惨重,付出的努力多巨大,这都是他自己需要承担的,不能够强行推给别人,也不需要别人去替他承担。
3、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不可能完成其他人对我们的完美期待。
不必为了让他们感觉良好而为难自己,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讨好别人的人。
顺应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内疚感冲突才能得以缓解。
4、学会和解
也许我们问题的根源是原生家庭不足,但也不能一味怪罪父母。
家人或许是因为爱你,或许是因为自己也受过伤害而不知自救,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你,我们深知内疚感带给我们的痛苦,将心比心,别再让这份痛苦让他们再次承受。
人生很短,活出自己,才不辜负在这世上走一遭。
不要再背负别人的人生,也别让他人背负我们的人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8792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7128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6201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921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435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