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你也经历过‘盗梦空间’吗?
作者:零度炸冰 2020-09-04 09:38:18 心理百科

一天,你从卧室里醒来,一如往常的去浴室洗漱,用凉水洗脸时——你突然发现,自己又重新躺在了床上。原来刚刚是个梦。你再次从床上爬起来,再一次走向浴室,当看见浴室镜子的一瞬间,你突然意识到一个令你毛骨悚然的事情:你还是在梦里。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你也经历过‘盗梦空间’吗?

01、什么是清醒梦(Lucid Dreaming)

清醒梦(lucid Dreaming)是指在做梦时保持清醒的状态,又称作清明梦。

在西方文学中,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曾在《自然的梦》一书中描述过有关清醒梦的状态:“当一个人睡着之时,意识中会有某种东西宣称,一切都只是梦而已。”

而在东方的文化里,清醒梦被视作一种“预言”或“象征”,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同时,清醒梦也会与一些冥想训练相联系,如瑜伽。

尽管在世界各地的文献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清醒梦的内容,但是直到1913年,荷兰精神病医生Frederik Van Eeden才引入了清醒梦的现代命名法。范·埃登(Van Eeden,1913年)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梦境,将清醒梦描述为“…其中心理功能的重新整合如此彻底,以至于睡眠者可以记住日常生活和自己的状况,达到完全意识清醒的状态,并通过引导注意力,尝试不同的幻想与自由意志的行为”。

换句话说:清醒梦是一种介于清醒与睡梦中的状态,即一种“在睡眠中意识清醒的状态”。做梦者在梦中可以拥有清醒时的思考与记忆能力,甚至拥有和现实生活中一致的感觉,却知道自己身处梦中。

历史上,有过清醒梦经历并因此获得启发的示例有很多: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披头士成员)的这段经历就很有名:他先是在清醒梦中听到了《昨日》(Yesterday)的复杂旋律,醒来后把它写了下来,传唱成了经典。

科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也是在清醒梦中想出了原子结构的颠覆性模型。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梦见一条正在吞食自己尾巴的蛇,而悟出苯环(Benzene)的分子结构。

而大名鼎鼎的电影《盗梦空间》,也正是因为诺导的一次“奇异“的清醒梦经历创作而成。

“知道自己在做梦时做的梦”,真的有这种事吗?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你也经历过‘盗梦空间’吗?

02、关于清醒梦的研究

很多人宣称自己可以做清醒梦,但这种体验一般只有做梦者本人才有体会,所以很多科学家一开始对此表示了怀疑:你说你可以做清醒梦,但口说无凭,我们又无法确定你在梦中是清醒的。

如何证明做清醒梦的人的确是清醒的,这是个难题。所以尽管清醒梦的概念在1913年被首次提出,但证明清醒梦确实存在的“实锤”在1981年才被发现。

清醒梦发生在REM(快速动眼)睡眠时期,这个时期之所以叫快速动眼,实际上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眼睛的确会快速移动。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你也经历过‘盗梦空间’吗?

为什么眼睛会在人睡着时快速移动呢?咱们可以摸着自己眼睛做向左向右看的动作,可以发现,眼球会随着注视的方向随着移动。所以如果睡眠时发现了眼球移动,原因正是因为你在梦境中注视方向发生了改变。(Dement and Wolpert, 1958)

根据这种现象,1981年,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实验:他们和可以做清醒梦的实验者做了一个“暗号约定”,既然在清醒梦中可以自主的控制自己的行为,那当实验者进入自己的清醒梦中后,需要通过连做两次“从左到右(LRLR)”的扫视动作,来告诉现实中的科学家“自己是清醒的”。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你也经历过‘盗梦空间’吗?

神奇的事情出现了!

声称自己能做清醒梦的实验者,果然在身体进入到睡眠状态以后,突然出现了连续两次的从左到右的动眼动作。而眼电图(上图)的结果也观察到了特异性的LRLR信号。这些结果足以表明,实验者所做出的“两次从左到右连续动眼”暗号,是主观控制的。

从此清醒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种动眼约定,不仅成了检验清醒梦真假的一个金标准,也成了清醒梦实验者在梦中执行任务时传递给外界的一种“信号”。

打个比方来说,假如我们想让实验者在自己的梦中执行三个任务,并和他约定,任务开始时连续向左向上看,任务结束时向右向下看。那么当我们用仪器检测到实验者发生了“向左向上看”的动作时,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任务。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你也经历过‘盗梦空间’吗?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对做清醒梦时大脑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结果发现,做清醒梦的人(lucid)与正常做梦的人(REM)相比,前额叶(aPFC)与顶叶的神经活动显著增加了。

这种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前额皮质(aPFC)主要与自我意识与自我洞察力有关,例如对自己的思想和感觉的评估。一旦这个区域被损坏,患者就会出现类似于“迷失自我”的体验。正常的睡梦中我们意识不到“自我”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普通的睡眠状态下aPFC的活动会显著减少。同样的,顶叶皮层也是一个与自我意识有关的重要区域。加州大学睡眠和神经成像实验室的心理学家Matthew P. Walke认为,清醒梦和普通梦的差别就在这不同的大脑活动模式上。

简单来说:虽然清醒梦与非清醒梦都发生在REM睡眠阶段,但更活跃的、负责逻辑推理与自我觉察的背外侧前额叶与顶叶让大脑一跃进入了“清醒”的意识状态,让混沌不知身在何处的大脑一下就明白:自己在做梦。

03、清醒梦的应用

在临床上,清醒梦被最多应用于对噩梦的治疗。(Abramovitch,1995;Holzinger等,2015;Spoormaker和Van Den Bout,2006;Tanner,2004;Zadra和Pihl,1997)

这种治疗的理念是,通过训练患者在梦中清醒的能力,让患者在噩梦中变得清醒从而意识到的内容是不真实的,因此没有理由害怕,并且能够控制梦境或与噩梦中能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人在一起。

换句话说,发生噩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恐惧情绪被超高激活了,但如果在梦中能够找回“自我意识”,就能够克制这种恐惧。

那我们可以尝试做清醒梦吗?

目前已经找到三个小方法也许能够让你自己操控自己的梦。

第一种方法相对简单,每天多次检查自己周围环境确定自己是否在做梦。这种方法或许会让你处于一种更可能操控自己梦境的状态。

第二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计划性。研究人员Denholm Aspy鼓励人们睡眠5小时后醒来,然后保持一段时间的清醒之后,再次入睡。这种方法被认为能够刺激快速眼动睡眠状态,这种状态下更容易出现清醒梦。

第三种方法或许最奇怪,但也是效果最明显的。这种方法被称为清醒梦的记忆诱导(简称MILD),名字虽然很长,但是方法还是很简单的。在你醒来5小时后,自己重复“下一次我做梦时,我会记住我正在做梦”这句话,并且设想你正处于一个清醒梦中。

这三种方法在47个人身上进行了测试,17%的人在一个周内出现了清醒梦。这一比例似乎很低,但事实上这一数字超过那些体验清醒梦的正常人群比例。而那些使用了第三种方法的人们拥有更高的成功率。在那些使用第三种方法并且在5分钟内入睡的人群中,46%的人会有清醒梦体验,这一数字远超过人们的正常生活体验。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将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诱发清醒梦的几率要更高。

正在阿德莱德大学心理学院参观交流的Aspy博士称:“清醒梦的记忆诱导能够对我们的前瞻记忆产生作用,那意味着你能够记起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事情。通过重复这句话,会在你的心中形成一种目的或者意图暗示,那就会让你真正记住自己在做梦,从而形成一个清醒梦。”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你也经历过‘盗梦空间’吗?

关于清醒梦的研究目前我们知道的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其一是拥有清醒梦经历的人其实非常少数。

其二是因为梦所牵扯到的认知神经学问题相当复杂。

参考文献

1.Abramovitch, H., 1995. The nightmare of returning home: a case of acute onset nightmare disorder treated by lucid dreaming. Isr. J. Psychiatry Relat. Sci. 32, 140–145.

2.Amatruda, T.T., Black, D.A., McKenna, T.M., McCarley, R.W., Hobson, J.A., 1975. Sleep cycle control and cholinergic mechanisms: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arbachol injections at pontine brain stem sites. Brain Res. 98, 501–515.

3.Filevich E, Dresler M, Brick TR, Kühn S. Metacogni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 lucid dreaming. J Neurosci. 2015;35(3):1082-1088. doi:10.1523/JNEUROSCI.3342-14.2015

4. Baird, B., Castelnovo, A., Gosseries, O. et al. Frequent lucid dreaming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frontopolar cortex and temporoparietal association areas. Sci Rep 8, 17798 (2018).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8-36190-w

5. de Macêdo TCF, Ferreira GH, de Almondes KM, Kirov R, Mota-Rolim SA. My Dream, My Rules: Can Lucid Dreaming Treat Nightmares?. Front Psychol. 2019;10:2618. Published 2019 Nov 26. doi:10.3389/fpsyg.2019.02618

6. Baird B, Mota-Rolim SA, Dresler M.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lucid dreaming.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19;100:305-323. doi:10.1016/j.neubiorev.2019.03.008

7. LaBerge S, LaMarca K, Baird B. Pre-sleep treatment with galantamine stimulates lucid dreaming: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PLoS One. 2018;13(8):e0201246. Published 2018 Aug 8. doi:10.1371/journal.pone.0201246

8. Paulson S, Barrett D, Bulkeley K, Naiman R. Dreaming: a gateway to the unconscious?. Ann N Y Acad Sci. 2017;1406(1):28-45. doi:10.1111/nyas.13389

9. Baird B, Mota-Rolim SA, Dresler M. 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lucid dreaming.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19;100:305-323. doi:10.1016/j.neubiorev.2019.03.008

10. Mota-Rolim SA. On Moving the Eyes to Flag Lucid Dreaming. Front Neurosci. 2020;14:361. Published 2020 Apr 15. doi:10.3389/fnins.2020.00361

11. N. Norbu, M. KatzDream Yoga and the Practice of Natural Light Snow Lion Publications, Ithaca, NY (1992)

12. M. Dresler, R. Wehrle, V.I. Spoormaker, S.P. Koch, F. Holsboer, A. Steiger, H. Obrig, P.G. Sämann, M. CzischNeural correlates of dream lucidity obtained from contrasting lucid versus non-lucid REM sleep: a combined EEG/fMRI case study

Sleep, 35 (2012), pp. 1017-1020

13. Bulkeley K. The future of dream science. Ann N Y Acad Sci. 2017;1406(1):68-70. doi:10.1111/nyas.13415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俄狄浦斯情结PUA自卑心理情绪管理亲子关系自愈能力九型人格分院测试职业价值观源码负面情绪智力测试抑郁症测试弗洛伊德存在主义职业性格女人心理心理健康绿帽癖无性婚姻情商测试社交恐惧症思维反刍智商焦虑症产后抑郁边缘性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