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我们从小就学过,并且越长大就会越发现这句话说得真的是很正确,我们生活中会结交非常多的朋友,而远离“坏朋友”真的是很重要,如果你的朋友能够带给你正能量,并且比你更优秀,那么你很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你结交的朋友,决定了你的命运
心理学界,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大学教授津巴多在地下建立“模拟监狱”,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汇聚一堂,分别扮演“狱警”和“囚犯”两个角色,观测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变化。
最开始大家相安无事,渐渐地,“狱警”开始虐待“囚犯”。
五天之后,惨无人道的狱警将囚犯逼得精神失常。
实验因此喊停,津巴多本人意识到:
“人类会被他人的表象言行影响,即使知道这些言行是故意做出来的,也依然会进入围观者的潜意识里。”
当你结识了一个表象言行十分叛逆的人,并为他的叛逆感到新鲜好奇,或许你未曾想到
善意的人们总是抱团取暖,恶意的人们总是蛇鼠一窝。
如果长期交往下去,他的表象言行会慢慢侵蚀你,你的价值观会慢慢向他看齐,最终迷失真实的自我,不知道怎样对、怎样错。
为什么身边人的表象言行对我们的影响那么大?
因为他人的自我会“内化”给我们。
内化,在心理学范畴内,是指将他人的表象特质转化成我们的内部特质,并形成与客体表象对应的自我。
生活中有很多内化的例子:
崇拜的明星非常酷,我们喜欢得入了迷,渐渐变得酷气十足;
亲近的朋友非常善良,我们相处久了,也渐渐变得与人为善;
单位的上司非常霸道,我们工作时间长了,也逐渐变得强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耳熟能详的道理,揭露了内化带给人的改变:改变言行,改变性格,改变三观……
这些改变,建立在我们认可对方的表象特质,乐于改变的前提下。如果我们不想改变,内化就会带来强烈的排外感。
就像白血球抵抗寄生虫的入侵,我们会摧毁性地否认对方的表象特质,并对此感到厌恶,因为这影响了我们完整、有秩序的精神结构。
要是你仔细观察小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常常一言不合打起来,但又很快和好,这是小孩子排斥内化的方式:
我不认同你这个部分,我就赶走你这个部分,但我认同你另一个部分,于是我们继续一起玩。
越是是非观强烈的孩子,越容易无意识的排斥内化。
如果一个小孩经常与人打架,但人缘很好,别担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比同龄人更有判断力。
有很多家长不是很在意这这些,觉得孩子被朋友影响不会很严重,还有家长开帮助孩子纠正,可是孩子的是非观和你不一样,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1岁左右就开始探索对错。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成长过程中,就会非常容易被内化。
比如,孩子做错事,家长指责孩子:“你做错了,必须道歉!”
孩子道歉后,家长心满意足,却忘记教给孩子,怎样做才是对的。
于是,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一旦需要判断对错:
唯一会做的就是放低姿态道歉,甚至盲信朋友。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是对的,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就好像有很多的年轻人会染上毒瘾有一些就是被“朋友”坑的,越好一起去吃饭,之后再去唱歌,然后引诱着来抽根烟等等,最后就被拖入深渊。
我们活在一个黑白模糊的世界,上天安排到你身边的朋友,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有他见不得人的一面。
和“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这句话的道理很类似,不让自己置身险地,比逃生技法更重要,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你以为自己绝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但改变已经悄然发生。
或许某一天,你会悄无声息的变成你最讨厌的人,在这一天来临之前,你可以学习保护自我的恒定性。
你的内心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够破坏的规矩,知道自己的底限,
朋友提出的要求,即使只是感到些许不愿,也要在内心酝酿拒绝。
一旦我们降低底线,答应了朋友的小要求,当TA提出更大的要求,我们就难以拒绝。这被称为“登门槛效应”。
过滤内化的力量,是柔软的坚决。
例如,朋友蛊惑你做一件事:去酒吧。
你对此很好奇,但你从不去酒吧,请准备好拒绝的台词。
千万别说:我从没去过酒吧,但我有点好奇……
这些袒露心声的话,请留在自己脑子里,不要暴露自己正在被内化,给对方影响你的机会。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我们不排斥任何一种生活方式,但我们愿你,不让自己有陷入险情的机会。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845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030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1039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910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8477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