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都是“哭”着出来的,“哭”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常见的几种情绪之一,伤心的时候我们会哭,高兴的时候我们会哭,疼痛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哭,那么人为什么会哭会掉眼泪?并且人为什么要哭呢?其实,有时候“哭”出来,能够让我们的情绪得到最好的释放!
每个人在“哭泣”这一行为指标上的表现也不同:有的人简直是“把心装在了袖子里”,一点小事就能冒出拭不干的泪水;有的人却紧紧地封闭起自己,不管怎么样的场合都能瞪着眼睛、泪腺干涸。
你了解“哭”吗
第一就是我们的“哭泣阈限”——也就是这份情绪和感受如此强烈、以致于让我们落泪的那道门槛。
每个人哭泣的阈限都有所不同:低阈限的人,似乎只需要生活在背后轻轻一推,比如误了通常上班坐的那趟地铁、或者被忙碌的朋友忽略了一下,就可以一声“哇”地哭得像个宝宝;
高阈限的人,或许只有极其特殊的场合——产科病房里孩子的出生、所爱之人的葬礼——才足以让他们表现出够强的波动。
有的人情绪不是不汹涌澎湃,只是看起来风平浪静,就是因为能让他们哭出来的情绪强度太高了。
以前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事实上压抑了许多老一辈男性的情感表达,让“硬汉”在很多场合,只敢把浓酽如酒的情绪酿在心底:面对生活的重担,你看见的是我僵硬的面孔,看不清的却是我倒噎的苦涩。
哭泣阈限可能在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在单单一天内都有所变化。
另一个核心因素被称为情绪反应性,是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强度。
有些人(比如多愁善感的诗人)或许时时刻刻情绪都很饱满,但TA并不会因为这些情绪而哭泣。
由此,研究者认为情绪状态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会哭泣,更重要的是人们下意识要如何应对这样的情绪。
我们有时会看到,在突然接到哀讯后,主人公呆呆痴痴的,也不哭、也不动,别人对他/她指指点点说“没良心”,也仍然像块木头一样;直到两三天后,他/她才忽然流下两行清泪,回神似地忽然放声大哭。
这就是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做好准备,终于理解了现实后,所有情绪才冲上心头。
情绪阈限和情绪反应性这两个因素有一定关联——一个高阈限的人,往往也皮糙肉厚,只有重大场合能引发心中的波澜;反之,一个低阈限者也往往更敏感,很容易就表现得泪如雨下。
哭虽然很基本,却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反而是一种多维的行为表现。
对哭的研究能让我们看到,我们究竟是怎么加工和调节自己感受的,以及我们到底是如何感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20239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8297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0561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041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64682 人想测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