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为会让宝宝更容易醒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20-11-08 12:14:49 心理百科

对于睡觉每个宝宝都非常喜欢,有人会称之为婴儿般的睡眠,那么什么是婴儿般的睡眠?可以说婴儿般的睡眠就是没有睡眠。你的宝宝真的醒了吗?还是你觉得宝宝醒了?这个行为会让宝宝更容易醒。

这个行为会让宝宝更容易醒

宝宝醒来哭闹,尽量及时满足他的需求。关键是,宝宝真的醒了吗?也许只是你以为宝宝醒来了,他其实并没有真正的醒来。他动来动去只是因为他正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什么是快速眼动睡眠期呢?

有些妈妈会发现本来已经哄睡着的宝宝,小手小脚依然动来动去、时不时眼睛也会睁开,有时候还能看到眼球在轱辘转动,呼吸忽短忽长、甚至还会发出一点点奇怪的声音。孩子可能正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大部分的妈妈们这时候会以为宝宝还没有睡着或是马上要醒来,会继续哄,其实这真的是好心办坏事,大部分的时候,宝宝入睡后二三十分钟就习惯性醒来,或者睡着后妈妈一离开就醒的问题,大约有50%以上都是这种妈妈以为你醒了导致的。

这个行为会让宝宝更容易醒

快速眼动睡眠期是一种睡眠状态,不仅宝宝有,我们成人也会有,只是成人处于这阶段的时间比宝宝短。宝宝进入这一段时间后,如果顺利,就会过渡到下一睡眠状态,两者交替出现,每交替一次,就是完成了一个睡眠周期。宝宝的一个睡眠周期大约是45-60分钟。而这45-60分钟中,大约有50%的时间里,都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然后会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也就是熟睡阶段。

宝宝的睡眠进程一般是这样的:犯困--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接着两个睡眠期交替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宝宝总是睡一会就要哼哼唧唧、动来动去的真相了。而成人的睡眠进程是这样的:犯困--入睡到凌晨的阶段基本都是深睡眠。这就是为什么你家猪队友一睡就到大天亮的真相了。

这个行为会让宝宝更容易醒

过度接觉反而会让宝宝睡不好

现在很多宝宝,一出生就承受着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多人的宠爱。妈妈母爱泛滥,爷爷奶奶刚抱大孙子,更是疼爱得不得了,睡觉时随时都有人紧盯着,一发现宝宝有任何动静,妈妈或者奶奶姥姥就会一刻不停的把孩子抱起来哄睡。却不知,正是这份宠爱,让宝宝睡得更加不好。在宝宝刚刚入睡的20-30分钟时间内,如果我们观察到宝宝有前面描述的典型的行为时,先不要着急去干预,可以继续耐心的观察。如果宝宝哼哼唧唧一会儿就继续睡了,没有哭闹,那我们可以判断宝宝没有真的醒来,他只是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状态。如果宝宝只是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阶段,并不是真的醒了,提前接觉,反而会弄巧成拙的把宝宝真的给弄醒了,这种过度干扰如果持续3-5次,宝宝可能会形成习惯性的易醒,所以不推荐妈妈们给宝宝接觉。另外,过度接觉,也可能会让宝宝认为:我之所以再次睡着了,是因为妈妈奶/抱/摇了。他会把妈妈的哄睡当做是睡眠条件,或者睡眠的背景。当他哼哼唧唧时没有妈妈接觉来辅助的话,那么结果可能是,宝宝真的变成睡个十几分钟就醒来,一定要妈妈重新哄才能睡着了。

这个行为会让宝宝更容易醒

如果你观察几分钟后发现宝宝确实醒来了,我们在帮助宝宝再次入睡之前,以下几件事千万不能做:

不要立刻抱起宝宝。此时不宜使用抱起放下法。

如果我们能够判断出宝宝不是因为饥饿而醒来,那就不要喂奶。

不要立刻开启大灯。如果确实有照明的需要,我们可以开启微亮的小夜灯。

不要让宝宝离开婴儿床或者睡眠区域。如果我们把宝宝抱到客厅里或者抱到其他房间里,会让宝宝误以为现在到了活动时间了,他可能变的更加精神,要进行各种游戏,这可能导致宝宝的大脑模式和身体模式处于两种矛盾的状态。

宝宝的身体可能是非常疲惫的,需要休息睡眠,但他的大脑告诉他,现在到了玩的时间了,我要好好的玩一下。这两个模式就会打架。宝宝可能会出现情绪崩溃,哭闹。怎么哄都哄不住。那妈妈要该怎么做呢?

这个行为会让宝宝更容易醒

妈妈可以先判断宝宝是为什么醒来,他可能是饿了、热了、不舒服了等原因醒来,这时候妈妈需要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让宝宝尽快重新入睡。

平时做好宝宝的作息监测记录。作息监测记录能够有效地帮助爸爸妈妈了解掌握宝宝的睡眠规律,动态掌握宝宝是否醒来,是否有其他睡眠的干扰因素,排查宝宝的睡眠能力是否有待提高。

这个行为会让宝宝更容易醒

不过爸爸妈妈一定要先了解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知识,然后再进行作息监测,这样可以防止错误的记录到宝宝的作息时间。可以记录宝宝入睡的时间,入睡的地点,哄睡的方式,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时间和表现,不同时间因为什么原因醒来等等。经过3-7天的作息监测记录,妈妈们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宝宝可能会什么时候醒来,每次醒来应该怎么应对了!不过,每次哄孩子入睡已经精疲力竭,作息监测量力而行即可。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反社会人格双向情感障碍倾诉智力洁癖EPDS俄狄浦斯情结治疗师职业价值观存在主义咨询师焦虑亲子关系正念心理测试恐惧症回避型人格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悲观主义抑郁症职场心理外貌焦虑性取向边缘性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