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学会正视生死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20-11-08 12:10:08 心理百科

中国人向来崇尚“生”,对于“死”这件事,这个词都讳莫如深,大家都很避讳“死”这件事,不愿意直接说死去,古代,君王或诸侯去世称为驾崩、卒、薨。现在人去世,会叫做人走了,即便人们不敢正视死亡,但这是人类最正常的一种现象和反应,早晚需要面对的问题,人应该学会正视生死。那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对待生死?

人应该学会正视生死

人的一生中生死只有一次,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生与死。

古代士人有两种生死观。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司马子长曰:“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简单地说,前者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后者主张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人应该学会正视生死

生死观是指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中国人其实是很不愿意谈死亡的,甚至觉得这个字眼很不吉利。这跟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大家忌讳谈死,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人死了也说成是“老了”或者“走了”。谈死色变的文化基调,衬托出一种灰色的人生态度。

人应该学会正视生死

生老病死,本是生命的自然过程。然而,人们往往非常重视“生",对老、病、尤是死亡一直讳莫如深。 特别是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现在,“体面而有尊严” 的活着已深入人心,而对死亡却异常忌讳,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死亡 ”这个话题,不仅仅代表着言语上的不吉利,更被置于道德的高架上。

人应该学会正视生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死亡,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中,都要伴随着很多次“死亡”,亲人离世,或者认识的人离世,这些都是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尽早的对孩子进行有益的“死亡教育”,向孩子讲解死亡的话题时不要欺骗,那些看似美好的谎言只是家长对死亡的另一种逃避,在死亡教育这件事上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其次要如实告知,告诉孩子死亡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不应过分恐惧,更不应是无限的美好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倾诉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咨询师绿帽癖恐惧心理PUA存在主义偏执型人格外貌焦虑依赖型人格俄狄浦斯情结悲观主义抑郁症回避型人格爱丁堡抑郁症测试社会心理学情商哈利波特智力测试九型人格MBTI测试爱情挽回控制情绪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