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自律是非常重要的,给自己定下来的目标如果不能够完成那么想要成功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律的人,能够坚持出的人才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呢!但是很多说自律其实就是自虐,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这回让我们的人生很被动,但其实,自律不等于自虐!
自律并不是一味地自虐,一味地否定自己,而是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身体和心理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你要始终不离不弃地站在自己身边,陪伴自己的每一步成长,在自律的路上,只有你才能成就你。
我们看了太多太多同龄人的励志故事,诸如上大学时天天早起占座去图书馆,备考时每天雷打不动做题八个小时,上班后凭勤奋三个月做到部门业绩Top1……
这让我们一再意识到:不会管理时间的人不配谈生活,不自律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律”成为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所有的美好生活只有一个前提:自律。
可是,大部分自律过的人都知道,自律有多难。
在满腔鸡血的激励下,坚持看了一本书,吃了两顿营养餐,跑了三天步,去了四趟健身房,好了,就此打住,很多人就会开始问:为什么要这么虐自己?
于是发现,还是朝九晚五、夜宵追剧、躺着打游戏的生活更爽。
为什么别人能够自律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对于事物的归因往往分为内因和外因。
信奉内因决定因素的人,往往更相信自我意志的力量,相信自己有改变命运的能力和可能。这样的人在生活里也更容易以自律的态度处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意义。
而信奉外因决定论的人,会更加突出和强化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会让他们潜意识认为自己的努力无甚作用,也更容易把事物的责任归咎于外界和他人。
我关注过一些讲职场问题的专家,她们有时候会发一些读者的来信。有意思的是,这些信件里大多人都在抱怨领导苛刻,同事奸猾,晋升无望,却避而不谈自己的问题。
但事实上,通过那些信件的阐述,能明显看出当事人自己在性格、能力、心态各方面其实也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所以,如果你看不到自己对于事物的决定性影响,觉得自己努不努力都无法改变事实,那你也很难真正对自己下狠手,只能徘徊在间接性自虐的状态里。
消极的心理暗示
我总是听到太多人习惯性说出:这件事我肯定做不到,我一定坚持不下去,我天生不是做这件事的料。
记得去年我们一帮朋友报名英语学习的课程,需要每天打卡才能最终领到实体书。活动开始没几天,有个姑娘便天天在我们耳边念叨:完了完了,我这个记性迟早有一天会漏掉打卡。
果然,没过多久她确实不再打卡,并且理所应当地对我们说:看,我就说我坚持不下去。
然而,当我们做一件事,如果总是抱着这种自我贬低的丧气态度,其实很容易成为一种自证,潜意识里为了验证对自己的评判而成为自己以为的那种样子。
很多时候,你不是没有能力做到这件事,而是你自己内心压根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其实自律就是一种满足
很多人提到自律,无论主观上是否愿意去做,还是会下意识觉得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早起、看书、运动、节食,每一件都痛苦。
人的本性都是趋于安乐的,谁都喜欢享受,活得轻松快乐。当你逼着自己去做违背人性的事,就会本能的心生排斥和抗拒。
因为内心不接纳这件事及其带来的痛苦,所以坚持太难。
但事实上,自律其实并不仅仅是让你一味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是让你延迟当下的满足感,更长远地看自己的愿望和目标。
比如,三个月后的好身材,半年后的阅读量,一年后的健康身体,这些都是你延迟的幸福,在自律之前,先想想自律带给你的痛苦和幸福哪个更大。
延迟的满足感,能让你更加主动的承受那些看似痛苦的事,这就是持续性自律带来的快乐。
有一种自律,叫力所能及
有时候,我们很喜欢给自己画一个大大的饼,恨不得一步到位一口吃成胖子。但理想越美好,实现的过程也越艰难,很多人就在这个过程中耐性耗尽,怠惰放弃。
所以,如果想要养成长期自律的习惯,首先,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看书,先每天翻三十页书,一周至少可以看完一本书。
跑步,先每天慢跑三公里,再慢慢循序渐进,累积叠加。
每天的看得见的进步,一天天变得越来越好,才是自律真正的意义。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87884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8567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687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5109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835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