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需要低调,谦虚,所以很多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会很克制自己,可以的压抑着自己的一些情绪或者是一些想法,其实强迫自己克制可能会让自己短命,会让你每天都活的很不开心,想要生活的更加的顺心就需要学会释放自己!
无论是在工作里,还是工作外,有些人貌似活得很“克制”。
活得克制没问题,问题是有些人并非真的克制,他们只是以为自己克制。还有些人的克制并非发自内心,他强迫自己克制,强迫到使自己痛苦的程度。
我们的社会是个矛盾的社会,一方面要你放下克制,解放自己;另一方面又要你无比克制,循规蹈矩。
比如你看腾讯体育最近一则篮球广告。
广告的主角是一位中学篮球队员,当他在赛场投篮之际,物理老师、数学老师、历史老师都从自己的专业给他建议。最后,这位篮球员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投进致胜一球。
这则新闻表达的是一个自由的灵魂,鼓励年轻人走自己的路,不要当个只会听老师话的乖学生。
广告要传达的概念很“燃”,但现实的校园生活又是另外一番场景。
有些地方的小学生为了完成学校和补习班的作业,晚上十点还睡不了觉。国际学校、双语学校等民办学校,通过学费和体制外的课程内容,白纸黑字区分出赤裸的阶级差异。
没有类似背景的家庭,只能通过更加经济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努力、更努力”好在体制内获胜,让双方子女在校园外的社会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克制,是为了在体制内打胜仗。而打胜仗就得服从体制的游戏规则,因为一般人没有不玩游戏的权力。
正是这种“没有选择的感觉”,让某些人心中的火慢慢熄灭,不再期盼明天的太阳,也不再抱有获得喜乐与祝福的希望。
克制和不克制是不矛盾的,就像油门跟煞车一样重要。前进、停止和后退,需要因时因地制宜的智慧。
既然两者都很重要,一个社会有克制的声音,也有放下克制的声音,两者不存不是很好吗?
不严谨的看,两者是并存的,但如果我们从一个人的“成长阶段”切入,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我们会看到放下克制与克制的声音之间有着明显的断裂,越是对低幼的孩子,给予放下克制的鼓励越多。
但到了和考试、升级相关的阶段,比如幼生小,似乎这个放下克制到克制的松紧程度,却一下子紧张了不少。小升初、初升高,层层上去,每次收紧都会让一批孩子适应不良。
然而,到了大学阶段,紧绷的压力一下子又松开了。
有些大人对准备高考的学生投以各种“不实广告”,比如告诉他们“只要考上大学,你就可以自由了。”
对于如何克制与放下克制的练习,从小到大,我们似乎做的太少了。
除非一偶人愿意放权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去尝试,尝试克制与不克制带来的后果,否则我们只要听从他人的建议,那么克制或放下克制的意义,和我们自身的关系远了,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却剪不断、理还乱。
比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求学阶段不该谈恋爱,但等孩子毕业,又希望孩子赶快成家。这会不会让孩子适应不良呢?
孩子好不容易适应了克制的生活,甚至内化了这份价值观。可突然之间,克制的重要又变得飘渺起来。
说到底,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关于克制的说法,根本不是克制。
某些人口中的克制,不过是“你要听我的!”。这不是克制,而是“控制”,还是一种“对人的控制”。
有太多的控制,以克制之名在执行。
有些父母以克制为名,控制他们的孩子。要他们读书就读书,要他们谈婚论嫁就谈婚论嫁,要他们听从父母的意见,即使内心不满也要吞下去。
还有些对情商一知半解的人,把克制情绪当成高情商的表现。拜托!情商指的是“情绪管理”。
比方一位职场女性,她被男同事性骚扰,她很生气,当场给对方难看。也许手段上差了点,可以诉诸法律或公司里的投诉管道。
但手段粗糙,不等于这位女性维护自己的念头,当下愤怒的表情跟动作是低情商。
有些人把虚伪、克制情绪表现当成高情商。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就是有太多这种说法,才会让一些人活得那么痛苦。
因为他们成天都在控制自己,告诉自己“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各种反人性的自我压抑。
换言之,过份克制就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控制,让一个人无法展现自我,包括无法展现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的潜能。
当一位喜欢绘画的孩子,他的作画工具被希望他好好读书的大人摧毁的时候,他会变得乖巧、听话,因为他以为自己的兴趣是“坏”的,因为是“坏”的,所以需要克制画画的念头。他要控制自己不要去画,甚至控制自己不要去想“我想要什么?”。
真正的克制,从存在心理治疗的角度,就是一个人认清自己,这包括三件事:心愿、能力、需要。
但这里说的认清,不是一个人待在角落闷着头想,而是在行动中探索。
心愿就是我们“想要什么”,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我们想要跟对方在一起。
我们尽其所能的追求对方,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了解自己的能力,可能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善言词的一面。我们可能会发现即使我们有某些优点,但在爱人面前,我们忍不住卑微。
我们也许在过程中不经意的说谎,就会了圆一个让对方满意的谎。进而我们看见自己的软弱,明白别人在感情中的不易。
我们知道我们对一个人的心意,来自我们的欲求,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爱,也需要被爱。
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真挚的爱,那么这个爱不能建立在双方的优点之上。因为优点就像摩天大楼的尖顶,无法承载重物。
因为爱的重物,就是人生各种考验。那些考验必定来自某个不完美的瞬间,因为考验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只有上帝才能永远完美。
真挚的爱需要建立在双方的真实面上,包括双方的缺点与平庸。可是正是因为两人互相接纳对方的缺点、平庸等不完美之处,这份爱才能在彼此接纳与合作中隽永。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584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6242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89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3991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467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