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新冠确诊超2175万,国内疫情已经步入常态化,钟南山院士说疫情可能还会持续,所以当我们面对第二波疫情时,大家难免会恐慌,出现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说,焦虑,失眠,紧张,抑郁等问题,要防止出现病毒未止,心态先崩。我们一定要打好这场心理防护战。那么面对第二波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护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生后,人类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病毒的深深恶意,恐慌、焦虑可能比病毒更快在人群中蔓延。面对第二波疫情,大家难免会恐慌,随之可能出现失眠、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问题。要防止出现“病毒未止,心态先崩”,我们还是要打好这场“心理防护战”,避免出现替代性创伤(即我们在感受到他人经历的灾难后,因为共情和同理心,间接导致自己的身心出现困扰,甚至精神崩溃)和躯体化障碍(即怀疑自己被感染,反复求医检查,并无器质性病变,实则由于心理恐慌导致)的情况。那么,选择性接收信息、合理制定生活计划、适度锻炼等都是攻克焦虑的好方法。
接纳恐惧、焦虑等应激情绪: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烦躁情绪的时候,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软弱的,意志不坚强,认为这些情绪是不应该出现的,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这样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面对应激情绪,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他们支配,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我们要看见自己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和接纳。
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树立坚定信念:自我暗示能直接影响言论和行为,适当进行自我鼓励,告诉自己“我可以”,会起到一定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适当转移注意力。不外出的时间,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电视、听歌、看书,玩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或者做一些室内运动和锻炼,可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体验。
照顾好自己:疫情发生,常使人手忙脚乱、胡思乱想,我们要尽可能地维持正常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以保持充足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这些是我们能有效处理心理危机的前提。
拒绝出现“乐观偏差”:在最初得知疫情信息时,对事情的严重程度予以漠视和否认,或者认为没那么严重,毫不在乎,就算有病毒也不会传染到自己身上,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不做任何个人防护。
对得到的信息做筛选和评判: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发生至今,网上各种信息不断,有官方和权威机构发布的内容,也有很多谣言和假消息,我们要学会判断、区分,做制止谣言的“智者”。可以每天定时查看手机新闻,或者只关注最权威的官方发布的信息,而不是被“爆炸式”的消息轰炸得乱了分寸。积极关注防控信息,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多交流,获得心理支持:在疫情流行的时期,我们经常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这时可以多和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情感,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有些负面情绪,与人交流后,内心也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心情也会舒畅起来。
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当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可以到心理专科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找心理从业人员获取专业的援助。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869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89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900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988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115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