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求助”是人类的本能
作者:刘晓凡 2020-01-04 18:31:03 心理百科

“猴哥,师傅又让妖怪抓走啦”,这是猪八戒在西游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台词,如果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铲除妖怪,不需要他人插手,唐僧大概率连九九八十一难的前十难都活不过,就变成肉罐头了,更别提取什么真经。

“求助”是人类本能,当我们的祖先发觉自己一个人,可能搞不定猛犸象的时候,就会找几个好基友,一起将这只庞然大物干掉,然后分享胜利果实。

这种保证种族繁衍的基因流传了下来,尤其在上古时期,一个人很难在危险重重的原始森林里生存下去。

但是现在,为什么有些人,反而压抑了这种求助本能呢?

1.从婴儿期说起

韩国做过一个婴儿视觉悬崖实验,来观察母婴之间的互动,研究人员把宝宝放在有透明玻璃的视觉悬崖旁边,对面坐着妈妈,其中一组母亲面无表情,宝宝在看了妈妈一会儿后,便扭头爬了回去,不敢“跨越”悬崖。

而另一组的妈妈则露出非常喜悦和信任的神色,宝宝看到母亲的笑脸,勇敢地爬了过去。父母的情绪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可点击)

婴儿先天的预设,是有困难找妈妈,这保证了他们的生存,一个宝宝是无法单独活下去的,很多成年人在遇到突然的惊吓时,也会下意识地喊:“哎呀妈呀”,这是来自婴儿期的“遗传”。

母亲这个“职业”,很重要的一个硬核技能是“抱持”,当妈妈和婴儿在一起的时候,无论这个宝宝悲伤、焦虑、恐惧或是愤怒,她都可以恰当地安慰自己的孩子,并像一个容器一样,既能感受他们的感受,又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情绪,把它们“去毒”后,返还给孩子稳定和安全。

孩子会无意识的习得这种能力,在他们成人后走向这个世界之时,能更加从容的面对挫折,拥抱变化和走进一段亲密关系

但很多人“喊妈”的能力,被压抑了。

“抱持”,对有些父母来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甚至需要孩子去“抱持”她们。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容器”,把各种焦虑、愤怒和恐惧倾泻给孩子,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求助”是人类的本能

但如果遇见一个不会“抱持”的母亲,孩子在遇到困难求助的时候,她们就像视频里那个面无表情的女人一样,不是以冷漠回应,就是指责和攻击自己的孩子,甚至对受挫后的孩子进行挖苦和嘲笑。

这让孩子早早就知道,父母是“靠不住”的,他们收回了自己的求助本能,独自面对命运给的难题,有些孩子早早的“懂事”,却失去了上天给他最宝贵的礼物——童年。

这不能抱怨父母,他们的童年可能也没享受过“抱持”,人无法给予别人自己都不曾拥有的东西,父母的童年,也许承担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与压力。

爸爸和妈妈一样,如果无法拥有抱持,对孩子的伤害巨大。

记得在小的时候,有段时间谣传某个“杀人狂”窜逃到我们当地,坊间流传他的作案手法是在楼道里抢劫杀人,闹得人心惶惶。

有一次我们一家出去吃饭,很晚才回家,聊起了“杀人狂”的故事,父亲宽慰我说:“杀人狂不杀小孩,你走在前面”。

当时的我其实非常恐惧,几乎是我记忆里最恐惧的时刻,但还是“勇敢”地走在前面,扶着楼梯向上走,心里在想一会儿遇到了杀人狂,先跑还是先保护父母。

多年以后,在心理分析中,我想起了这段记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才发现我几乎总是“一个人在战斗”,独自面对“枪林弹雨”,即使受伤,也像一只路边的野猫,在某个角落孤独地舔着伤口。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求助”是人类的本能

这让我错失了很多机会和感情。

曾奇峰老师曾经说过:“人格相对独立的人。有能力依赖别人,或者说他们内心足够安全,可以依赖别人”。

“求助能力”,是人格健康的一个指数之一。

2.“求助障碍”的几个面向

在美剧《扪心门诊》中,主人公Paul接待了一个来访者Alex,他是一个飞行员,在巴格达执行任务,炸毁了一个学校,杀死了里面的16个孩子,却没有感到任何的负罪和内疚感,他说自己的“内疚器官”,早就被部队里的指挥官摘除了。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求助”是人类的本能

他衣着考究,第一到咨询室的时候就开始考察环境,对反对意见非常愤怒,当咨询师说明,他不幸福的婚姻和父亲的选择类似,来访者极力反对。

并喜欢指使他人为自己服务,渴望持久的赞美,坚信自己关注的问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咨询师之前并不认识他感到失望。而且嫉妒心很强,在和咨询师Paul的另一个女来访者交往时,不断的问Paul和那个女人是什么关系,一直企图激怒自己的咨询师。

这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样的人总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完美的解决,受挫会诱发他们极大的愤怒,而“求助”又会带来某种深刻的羞耻感。

“求助”心理咨询师的这件事,让他内心十分挣扎。

自恋趋向于病理性这端的人,羞于求助,这会破坏他们的完美感,并附赠一种失败感。

这些人不是通过撒谎和吹嘘来掩盖自己的失败,就是把自己的过失投射到他人身上,进行指责,任何能影响到完美感和全能感的人和事,都必须被扼杀。

“求助”也会被某些人无意识地认为,自己比他人要弱小,因为通常都是被求助的人,看起来比较强大,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虚弱的部分,而求助=虚弱,在他们这里变成了一个痛苦的公式。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求助”是人类的本能

而在内心世界的另一端,低自我价值的人群,也无法顺畅地“求助”,他们被潜意识里“我不配”的感觉和想法控制,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求助别人,被压力按在地上摩擦,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也逆来顺受。

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来访者,回忆童年,用了动辄则咎这个词,他在家里的一切行为,几乎都会被挑出毛病,一个简单按墙壁开关动作,声音大了都不行,要慢慢地,轻轻地按。

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这让他的父母非常不满。吃饭的时候,父亲用筷子指着他的头,恶狠狠地说到:“你就是个造大粪的机器”,然后和母亲放声大笑。

这件事对他影响巨大,就算父母认为是在开玩笑,但这种信息到达孩子的内心后,就像一枚涂了毒的子弹,留下一个深深的伤口。

年幼的孩子,往往不会系统地看待整个事情的背景,只会记住那羞耻和悲伤的瞬间。

当子弹飞过,变成了童年的印记,成人之后,会无意识地影响着他们。

3.石头、悟空与男孩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个男孩在院子里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可以搬起来”。

但男孩脸憋得通红,累得满头大汗,石头还是纹丝不动。

“我尽全力了,还是搬不动。”他告诉父亲。

“不,你没有尽全力,我在你旁边,你并没有寻求我的帮助。”父亲笑着说道。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求助”是人类的本能

还记得在做一次家庭沙盘游戏的时候,一个中学生几乎连“碰一粒沙子”,都要回头看看妈妈的脸,征求她的意见。

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照顾几乎无孔不入,连每天清晨的鸡蛋都给剥好放到碗里,与此同时,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她都有控制权,这母子间的精妙配合,造就了一个人格薄弱的孩子,每件事都需要妈妈做主。

当然,还会有些比较好的情况是,孩子潜意识里察觉到了这种“控制”,用极其逆反的的方式,来对抗母亲,争夺自己的自主感,这些孩子往往被母亲贴一个“青春期逆反”的标签,“扭送”到心理咨询室。

你的孩子在遇到一块超过自己力量的石头时,是否向你求助?还是连捡起一块小小的石子,都要向你求助?

懂事太早和被照顾太细的孩子,往往大概率是容易求助能力受损的孩子。

温尼科特有一个母婴间隙的术语,指的是母亲与孩子的距离的意思,这个间隙在宝宝们长大之后,便更名为自由。

曾奇峰老师称这种关系为60分的妈妈,余下的40分,是孩子自由成长的地方,对人格的发展最有利。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求助”是人类的本能

这种间隙,既避免了100分妈妈的那种窒息的爱,又不似0分妈妈那样,对孩子不管不顾。

其实,能来到咨询室的来访者,是拥有求助能力的,但在芸芸众生中,还有很大部分人群正在经受着痛苦的折磨,但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去面对心理咨询师,说出内心的创伤。

《西游记》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本求助史,强如孙悟空,也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遇到了手持神器的妖怪,也懂得求助各路神仙,让取经之路更加顺畅。我们内在的生命规律,预设了相互帮助的进化需要,人类正是靠这种互助本能,才不断的进化发展。

当一个人能够帮助他人时,会增强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我很好”的感觉油然而生。

看看身边那些“幸福指数”高的个体,他们都是懂得“麻烦他人”的人,求助和帮助,会让两人的关系质量更好。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求助”是人类的本能

如果唐僧师徒四人,都不愿意求助他人,可能这本书的内容,就要被颠覆。

猪八戒可能被妖怪打败,丢了师傅,回到高老庄和老婆办了离婚手续,孤独终老。

沙和尚因为没能保护师傅,回到流沙河继续打家劫舍,破坏社会和谐,被路过的散仙当成小怪兽就地正法。

自信满满的悟空,一路屡屡受挫,曾经大闹过天宫的他,被自己瞧不起的妖怪打败,患上创伤性应激障碍,回花果山接受治疗。

唐僧如果运气好些的话,没有成为晚宴上的主菜,可能娶了玉兔精或做了女儿国的压寨先生,在夜半梦醒时默默哽咽,泪光中微微闪耀着曾经的梦想和大唐子民的期盼,然后就被暗夜吞没。

不愿意求助他人,将自我孤立,反而成了命运的配角,懂得使用身边资源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生命的主人,寻找到自己的真经。

* 来访者案例细节均已进行虚构化处理

作者:刘晓凡,笔名刘昊、汉尼拔的晚宴,心理学界不可多得的精神病型人才。祝各位伙伴能踏实的工作、深刻的爱以及开心的玩。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爱情挽回九型人格存在主义智商测试绿帽情节心理效应产后抑郁弗洛伊德亲密关系悲观主义依赖型人格障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外貌焦虑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医生焦虑咨询师情绪管理PUA心理测评智商孤独症反社会人格回避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