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成年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
比如一个成年人,如果总是没有人生目标,对未来将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感到茫然。
那么很有可能,这是由于他们在小时候太懂事的缘故。
懂事的乖孩子,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一边,先去满足别人。
比如经常被父母忽视或严苛对待的孩子,会习惯性地讨父母的欢心,满足父母的各种要求,以便让父母满意,或者至少不会受到惩罚。
乖巧的孩子很容易讨大人喜欢,但这样行为其实是要付出代价的。
比如懂事的孩子在与小伙伴或同学相处时,一旦受到品行不好的人欺负时,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容易成为各种霸凌者最喜欢欺负的目标。
成年以后,他们也会习惯性的把别人当成主导,认为别人的需要比自己更重要。他们会是很好的执行者,努力去实现别人的意志,但是一旦需考虑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他们就会变的很迷茫。
而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得到父母足够的爱和关心,那么这个孩子便会养成这样的信念:
我是受欢迎的
大家都很关心我
我很重要
等等
这些信念会让一个人从小就充满了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不管是在做事的时候,还是与人交往的时候,都更自信,敢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去探索,因而更容易活出自我。
随着原生家庭概念的传播,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并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关注和爱。
那么,这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
并不是。
对孩子过度的爱同样会带来一些伤害。
那些被溺爱孩子内心容易形成这样的信念:
我的需要是高于一切的,整个世界都要按照我的意志来运转。
这种信念会让他们高估自身的意义和重要性,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如果事情没有按照他们所想的去发展,他们就会非常伤心和愤怒。
这样的心理模式导致他们在长大以后,在与人别人交往时有可能存在一些适应性障碍。
比如他们经常会得罪身边的人而不自知,当他们喜欢一样东西但遭到拒绝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绝望,因为他们不习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足够幸运,他们也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并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一旦失败,他们脆弱的挫折承受力决定了他们难以承受这种结果。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足够就可以,没有必要给予100%的爱。
最后想要澄清的一点是:
虽然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年以后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探讨这些,并不是要否定父母的心血,更不是把自己身上的问题责任归结到养育我们的父母身上,而是通过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自己内心隐藏的一些负面信念,然后通过调整让从旧的信念模式中解脱出来,并获得真正的成长。
自己担负起自己的人生责任,这才是正常的方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357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95587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432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306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3045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