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地忙碌。
随着技术地不断更迭,人们的生活变好了,但人处理的信息比前一百年总和还要多,面对的各种压力也成倍增加,失眠问题和各类心理负担也随之而来。
面对这些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正念,尝试正念。过去的十多年中,正念(Mindfulness)已经成为西方心理学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连硅谷,也刮起了一阵正念热。苹果,脸书,谷歌, Salesforce都利用正念课程来帮助企业和员工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创意,以及更多的幸福感。
正念如此受人热爱,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正念,本源于佛教,是僧人们禅修的方法,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
1970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卡巴金博士,结合冥想和心理学,将正念中宗教的部分去掉,结合心理学,将其应用到他的重症病人身上,结果发现能够有效缓解痛苦,释放压力,此后逐渐传播到大众。
卡巴金教授给正念的定义是:正念是一种有意地,不加评判地,对当下的注意(觉察)。
通过正念,我们能更好地感知自己。平时大脑中有大量繁杂的想法和情绪,都被我们无意识略过了。正念的过程,就是去感受这些想法,看看我们的头脑平时都在想些什么。在感受的过程中,会感觉时间变慢了,能够深入当下的事情当中。
正念的过程,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觉察当下的想法和情绪,但不对它们作任何判断,只是觉察,我们会对自己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研究显示,正念有很多好处,人的压力水平会降低,睡眠会更好,学习的专注力会提高。
今天,我们举办了一场正念沙龙。在沙龙中,孟荣老师展示了一张图片,问大家看到了什么。
第一张图片,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看到了三角形,这就是人脑对事物的想象与加工。乍一看这幅图是一个三角形,但是仔细看,会发现“三角形”的边并没有线连起来,这更像是三个缺失了一块的圆。
这就是人脑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人脑可以加工和想象,可以看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人因此而发明了许多科技改善了生活,但是在面对事情中,人也会受制于此,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情绪和联想。
当你在地铁上,有个人踩了你一脚,然后什么也不说走了,你会有什么想法?
是感到愤怒,觉得这个人挑衅,没有礼貌?还是觉得他极为自大,目中无人?经历事件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给出惯性的想法和加工,这就是大脑工作的方式。而事实上,最可能的,是他没看见。
通过这些练习,我们看到自己如何对一件客观事件加工,如何产生情绪的。而正念做的,就是让我们看到,原来我们有着如此多的想法,在想法当中消耗自己,并没有接触真实的事物。在觉察到之后,就可以放下想法,去处理事情本身。
加下来,孟荣老师又展示了一张图片,问大家看到了什么?
大家都说,看到了三个黑点。孟老师告诉大家,当她问一些小孩子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是“看到了很多空白”。这样一张图,大部分区域都是白色的,只有三个点的部分是黑色,我们的大脑却下意识地选择看到黑点,而忽视了大片的白色,对之视而不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很喜欢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视而不见,而去寻找那些稀少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惯性的思维模式。
就像很多不断上进努力,源于在他们内心,总是会看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忽视自己已经做到的部分,从小就是这样被教育的,在无形已经意识不到自己还有其他的选择。就在不断进取,追求更好的路上,让自己越发疲惫,越发消耗。
而正念,就是提供一个这样的机会,让人成为自己想法的聆听者,走近自己,理解自己。人的思维模式就像电脑的cpu,用久了需要清理内存。正念做的就是这件事,看见内心各种各样的想法,就是在清理内心“垃圾”,让自己身心重回轻盈自在的过程。
随着正念过程的深入,人会对自己的思维模式有着更深的认识,这时不仅是清理电脑内存,而是升级操作系统,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但这个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果急着去让自己“剔除”某些想法,反而会越陷越深。
正念就是学习会看到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并有意识地不让自己受到它们的干扰。在正念的过程中,可以感受自己的呼吸,随着一呼一吸,把自己反应的时间拉长一些,不用分析或者评论或者下结论,不用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懒惰是不好,停止自己与自己之间的战斗。
最后,孟老师告诉大家,正念练习是随时随地可做的一种活动,并不需要瑜伽垫,也不需要特定的场所,即使在吃饭、刷牙、开车时,你都可以进行正念练习,关键是把注意力从周围的人和事中,重新放回自己身上。
一个人练习,会走很多弯路,遇到很多问题。在团体中练习,既可以得到带领专业的引导,还能与同伴分享感受和体会,效果会比一个人练习好很多。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313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59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952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401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46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