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拔了一颗门牙。
这颗牙被蚜虫从根部开始侵蚀,最后只剩一层薄薄的壳,摇摇欲坠。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多少次茶余饭后都需要清理躲进空洞里的米粒和腐肉,想要彻底把它解决的想法一直没有进入脑海,和我整个人的习惯状态如出一辙,能拖就拖,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认真面对和处理。
很多来访者走进咨询室向咨询师倾吐他的烦恼,咨询师问他:“关于这些事情,你现在有哪些感受呢?”大多数来访者会感到非常惊讶,回应说:“啊?!什么是感受?我不懂耶。”,还有的来访者没有回应,一脸茫然,没有任何感受可言。
关于感受的形成,可追溯到婴儿时期。我们都当过婴儿,当肚子很饿的时候,会感到极度不适,并且开始放声大哭,此时我们的感受是烦躁和愤怒,因为肚子很饿,而哭声是我们对感受的表达方式,目的是希望母亲或其他重要抚养者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填饱我们的肚子。
在婴儿时期,几乎没有任何意识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但是当我们长大成人,饥饿会使人烦躁和焦虑,我们会开始寻找食物填补肚子,与其说是肚子需要食物,不如说是我们的身体感受和情绪对食物的需求更加饥渴,因为烦躁不安会消磨我们的意志,痛苦难耐。
感受既然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为什么长大后,很多人会忘记它,甚至会觉得它非常陌生呢?
可能一些感受会让我们受尽折磨,不堪重负,乃至开始有意识的压制,无意识的压抑,最后把它掩藏到潜意识中,作为生命运行的背景板和基调。
国内心理创伤治疗大师施棋嘉曾说过:“每个人,不可能没有创伤。”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经历创伤,只是大小或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人是有自愈功能的,轻微的创伤在时间机器的运转中会得到抚平和疗愈,但那些重大的创伤无论时间怎么冲刷,它都不会消失,待在黑暗中,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怎样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创伤所引起的情绪感受,就像是一个标签,给每个创伤都命名分类,只要感受到与之相对应的感受,就会勾起以往的创伤经验。
面对次创伤经验所带来的情绪感受,我们难以招架,只能趁它还没能淹没自己时,迅速逃开。
有些人有着早年丧失亲人的创伤,他们感到痛苦、难过、悲伤、低落、绝望和愤怒,这些情绪的总和使身心灵受到严重的迫害,满目疮痍,以至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光来稀释、遗忘和重建,这么做的动力来自身体本能的驱力,也来自我们对生的希望。
早年失去亲人的创伤者,经历了长时间的自我疗愈,他们以为自己彻底从当时的情景中走了出来,可以去面对真枪实弹的生活了,但听到别人与自己类似的历史经历,感受着别人的感受,过往埋藏的情绪能量爆发式地冲破了他所设下的重重防御,倾泻而下,彻底吞没了他,动弹不得。
再比如,有些人经历过车祸,当他们康复后再次来到斑马线前,恐慌和紧张不自觉的袭上身来,这些情绪驱使着他们赶紧逃离现场,以免完全暴露自己,避免二次伤害。
等等类似的创伤体验所引起的感受都是令人难以承受的,所以我们才会针对它做大量的功课,选择逃避或隔离。
情绪感受被忽视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保护,但同时也是一份束缚,阻碍着我们真正长大,使得影响生活的创伤失去了疗愈的可能。
精神分析在传统意义上把对情绪感受的敏感性称为“情感成熟度”,在咨询室里,治疗师会力图使患者了解他们自己的感受,并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感受,最后是患者能自如地运用利己利他人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
因此,不管是值得我们拥有的高兴、开心、兴奋、愉悦的积极感受,还是令我们无处藏身的痛苦、悲伤、难过、伤心、低落、抑郁的消极感受,都是生命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也只有当我们真正去认识并经验到全部的情绪感受时,才能体会到作为生命原始本能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它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石,同样也是我们体验人生悲欢离合的试纸。
每一种情绪都不应被判定好或坏,它就在那里,它属于你,它也值得被你拥有和铭记。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72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16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77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81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97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