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心理WEEKLY」这里有新闻热点的心理学解读,和心理学最新最有趣的小知识,给你一些观察世界的新鲜视角。
心理新鲜事
1.
睡眠是焦虑的良药
11月4日,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睡眠缺乏对焦虑的影响背后的神经机制。
研究者让18名被试在整晚睡眠和通宵不眠后观看令人激动的视频片段,并且测量被试的焦虑水平。结果发现,睡眠缺失会使人们前额皮层控制焦虑的能力降低,并且加强大脑情绪中心的活跃程度。
此外还发现,睡眠中的“非快速眼动睡眠”(指几乎不怎么做梦的睡眠阶段)有助于缓解焦虑。
也就是说,如果你最近特别焦虑,很有可能是因为缺乏睡眠。但如果能睡足却做梦太多,缓解焦虑效果也不大行。
2.
死亡意识让人更关注长远利益
当一个人想到生命有限,也许会感到恐惧,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积极的适应性反应。
10月的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去想象“死亡场景”,这时发现,被试对时间的感知出现变化,更容易感觉“时间短暂”——此时让他们做决策,他们会更倾向于放弃近期小收益,而选择远期大收益的选择。
死亡意识会影响我们的时间知觉,让人发出“时间飞逝”和“生命有限”的感悟,从而让人更关注未来,更能抵抗即时奖励的诱惑并关注长远利益。
3.
人们对重要他人的冒险行为更加焦虑
一项即将发表的研究发现,相比于自己、或自己的一个普通熟人去做冒险行为,人们对自己重要关系(如伴侣)做出在健康或安全上的冒险行为更加焦虑。
这有可能是因为人们认为对于同一个冒险行为,如果是重要他人来做,就会出现更多负面结果,并且这在情感上对于他们非常重要。
越在乎一个人,就越是害怕他们去冒险,害怕他们有半点闪失。
(可是,人们对自己面对风险的盲目自信又是哪里来的呢……)
4.
吃饱就犯困?可能是在促进记忆的形成
10月发表在《自然》系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吃完饭后犯困的现象可能和记忆的形成有关。
研究者发现,一种叫“海兔”的原始海洋动物也存在摄食后犯困的现象。但如果注射一种抑制剂,让类胰岛素分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海兔的“饭后困倦”就减轻了。
这其中的关系说来就有点复杂了......类胰岛素系统控制着能量分配,在进食后,类胰岛素系统会让能量更多地分配给营养和记忆的储存,而分配给身体活动的能量减少了。所以在饭后时间你犯困,是因为大脑正在拼命的储存记忆。
5.
工作压力越大,越反对改变工作环境
一项对某建筑企业386名员工的调查发现,当员工工作压力较小时,更倾向于向管理者提出推动工作环境改变的建议,而工作压力较大时,更倾向于提出反对工作环境改变的建议。
这还蛮有趣的。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较大时,工作资源较为匮乏,比起想要进一步优化工作环境,员工更倾向于规避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避免环境改变带来更多工作资源损失,因此倾向于提出保守的建议。
举个例子就是,当大家遵循一个烂方案加班到深夜2点,忽然有人提出了一个新方案,大家往往会开始泼冷水:您可拉倒吧,都熬到现在了,让我们早点下班行么?
这似乎也说明员工压力越大,企业改变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小?
世界在发生什么
1.
该不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10月20日,辽宁大连13岁男孩因性侵未成杀害10岁女孩,犯罪手段残忍,作案后心理状态稳定,掩盖罪行的手段老练。
可结果是:男孩被政府收容教养3年,这是目前法律框架内他能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
案件发生后,正值《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三次“大修”期间,要不要降低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年龄成为热点议题。
2.
影视剧吸烟镜头过多不纳入评优
日前,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电影电视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影视剧吸烟镜头的审查,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吸烟镜头,最大程度地降低影视明星吸烟镜头对青少年的影响。对于有过度展示吸烟镜头的影视剧,不得纳入各种评优活动。
社会上对此有很多批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有一定道理。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进行了波波玩偶实验。在实验中,3-6岁的儿童在观察了成人对娃娃的攻击性行为后,确实会模仿和实施类似的攻击行为。班杜拉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并引发了人们对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儿童行为影响的担忧。
电视里抽烟镜头总搞得这么帅,
怎么能让小孩子们不去模仿?
3.
祖峰处女作《六欲天》瞄准抑郁症
最近上映的电影《六欲天》,是一个讲述抑郁症患者及其身边人心理状态的电影。
故事中刑警阿斌和搭档调查一起杀人案,期间阿斌结识了被害人的姐姐李雪——
阿斌的前女友因为抑郁症自杀,李雪痛失女儿并患上了抑郁症。两个失去亲人的人,在漫长的煎熬中不断自责。他们发现彼此是同类,却都无力拯救自己和对方。
祖峰如此描述自己对抑郁症的看法:“大家都觉得你是健康人,你不需要受到太多的关注。但其实很多情况下,健康的人也会变成生病的人。”
4.
印尼让孩子养小鸡,对抗手机上瘾
(这是什么鬼题目......)
在印尼,西爪哇省万隆市市长正准备推出一个项目:用发放小鸡给孩子们喂养的方法缓解中小学生的手机上瘾。
市长达尼尔介绍道:“这样孩子们就有别的事情可做,不会死盯着手机不放,我们将免费提供小鸡,并教会孩子们如何养小鸡。”
该项目还将设置奖项,比如鸡养得最肥壮的学生可得到自行车作为奖励。达尼尔计划先在30名学生中做试点,进而推广至全市范围。
所以,养鸡养得好,孩子成绩高,而且回家早。(?)
5.
效果可持续一个月的新型避孕贴片诞生
多数传统避孕药都需要女性每天按时服用药物,才能发挥作用。而刚刚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型微型避孕药贴片。
这个贴片带有细小的针头,只要按照正确方式按压在皮肤上,针头就可以嵌入皮肤中,接触到体液并释放其中的避孕药物左炔诺孕酮。这种贴片无痛,且可以持续释放药物长达1个月左右。目前已经在小鼠和人类自愿者中显现出良好的效果。
听起来有点神奇......但连对象都没有的我,为什么要关注这个呢?
参考文献
卢红旭, 周帆, 吴挺, 严进, 邵闫, & 刘艳彬. (2019). 工作压力对建设型和防御型建言的差异影响. 心理学报, 51(12), 1375-1385.
王鹏, 王晓田, 高娟, 黎夏岚, & 徐静. (2019). 适应性时间管理: 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 心理学报, 51(12), 1341-1350.
Ghassemi, M., Bernecker, K., & Brandstätter, V. (2020). “Take care, honey!”: People are more anxious about their significant others' risk behavior than about their ow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86, 103879.
Kukushkin, N. V., Williams, S. P., & Carew, T. J. (2019). Neurotropic and modulatory effect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in Aplysia. Scientific reports, 9(1), 1-12.
Simon, E. B., Rossi, A., Harvey, A. G., & Walker, M. P. (2019). Overanxious and underslept. Nature Human Behaviour, 1-11.
穗 ✑ 撰文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044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2447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597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1245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001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