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看完了一部高分教育记录片:他乡的童年。
编导是曾经记录过中东战火的前战地记者周轶君,是全球唯一驻巴勒斯坦加沙地区,带来很多一线战事报道的记者,也是《圆桌派》的嘉宾。
这次,她不再是战地记者而是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身份,深入走访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教育第一线,去踏上一趟关于教育的哲学之旅,同时也在唤醒自己的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孩子会比当战地记者更难吗?
无竞争的国度,教育理想国“芬兰”
和中国不同,在芬兰,大家尽量避免不必须的竞争,比起教育,不如说是芬兰政府创造了“关怀第一位”的教育环境。
免费的新生儿大礼包,是每对即将成为父母的芬兰夫妻收到的礼物:里面装满了新生儿的必需物品,令每一对父母感受到政府的支持力。
随之而来的是免费的义务教育,免费的学校午餐。
芬兰政府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在即便有人提出财政问题的时候,永远不会有人想到第一时间缩减免费午餐。这几乎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从香港迁居到芬兰的华人妈妈,不再担心自己的“熊孩子”扰民。
在芬兰,妈妈就是boss,妈妈最大,携带婴儿车乘坐交通工具时候不需要买票,因为大家认为妈妈“东西太多了,掏钱包不太方便”。
七倒八歪的坐姿,用音乐代替上课铃声,森林里的数学课……细枝末节的鼓励和开放式教育,养育出的芬兰孩子被称为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群体。
他们非常注重常识教育,教学基本是以一个议题为主,跨学科进行。比如在森林里,就能够有一堂“森林课”,包含了美术,生物,数学等内容。
所以芬兰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片子里的拉妮老师,自己最大的孩子24岁,最小的只有7岁,全家人都热爱乐器。
而且教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但不用评职称,不用写报告,可以自己做教学计划。在如此开放的环境下,老师们也非常有创意。
强调集体主义的日本孩子,长大后不会哭了
但凡去过日本的人,都会他们“整齐划一”和日本民众在生活方面的“井井有条”感到不可思议,而这一切,又都来自于强烈集体意识的幼年规训。
比起芬兰人的放养,日本教育非常注重“不给别人添麻烦,关心他人”这样的潜意识训练。
在长大后,日本的社会生活素质位居全世界前列,但是不得不说,大量的日本民众感觉到“并不快乐”。
每年三月,是日本的自杀高峰期,因为3月是日本的财政结算月,很多人甚至算好了自己的死不要给财务清算人员带来麻烦,进而选择在这个时候结束生命。
离东京不到30公里的自杀森林,立着偌大的标牌:想想孩子和父母。
精英教育不是燕尾服,不是私人马术,而是改变
被中国人一向追捧的英国贵族教育,其实被过多的强调了外在的体面。
贵族教育的核心,是他们想要培养出影响社会的一代人。这并不一定与钱有关,比如作为中国选手出席了奥运贵族运动马术的华天,就提出:在中国家长中,很多只想让孩子拥有私人的马厩,马匹,他们并不在乎孩子的马术。
而马术真正的意义在于人和马匹的关系,和队友的关系,以及在每一个动作中和自己的关系。
比起学业,在英国的贵族私立学校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体育。他们也通过戏剧,表演,去让青少年感知到自己的身体。
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用个体推动
在贫富差距非常大,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教育的新生力量正在蓬勃。它有极端的教育现状:
贫困那一面,在印度,57%的女生会在青春期辍学,原因竟然是:她们没有卫生巾。
家庭也不关注这一点,在很多贫困家庭看来,女性不需要读书,女性就是等到初潮来临然后嫁人就可以了。
为了让女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月经”,印度插画师夫妻创作了绘本《月经百科全书》,被翻译到多国,现在还有了中国版本。
在最穷困的地区,有志愿者为印度搭起了“云学校”。
在这一代孩子身上,因为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存在,他们知道了什么是“视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命运将会改变。
但是在蓬勃那一面:跨国企业中,有30%的CEO由印度人担任。在日常课堂上,非常鼓励学生的不断辩论,这造成了印度精英教育中“强烈的思辨成分”。
然后,还有以色列的“我们不是鼓励失败,我们是鼓励再次尝试”。(我写的时候,中国教育还没有更新,大家如果期待可以去优酷上看最新的中国教育记录)
看完这几集,我突然间明白了几个道理:
●没有完美的教育
一个国家的孩子大体接收到的教育,还是来自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
芬兰的教育如此强调个人主义,但是很多人会认为,芬兰人过于冷漠,个人主义极强。
所以你指望把日本孩子的高纪律性,芬兰孩子的创造力,中国人的坚韧,以色列的不惧失败,统统归于到一个孩子身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大环境之内,父母的教育,便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而这一层贴身教育,拷问的并非父母本身的知识素养,更多的来自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是否认可一种普通人生的价值?
父母是否能够在日常中找到一种美感和快乐?
父母是否认为,花钱读书,去体验世界是值得的?
父母更偏向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父母喜爱文学,艺术,运动吗?父母给孩子报这些兴趣班,是“生活为了学习,还是学习为了生活”?
父母愿意自私地把“平凡孩子留在身边”,还是认可“优秀的孩子都会远走高飞,其实是来报仇的?”
●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很高
当你成功地念完了硕士,却发现自己面临生育年龄,很多高素质母亲不得不在孩子的头三年选择了全职育儿。这一举动,被称之为浪费。但这是真的吗?
当家庭教育变得如此重要,高素质全职妈妈绝对不是浪费。一个孩子有一个周轶君这样的妈妈;和她只能拥有一个每天沉迷于购物,打牌,肥皂剧的母亲,拥有的是绝对不一样的人生。
谆谆教诲,如沐春风,这个社会的大部分家庭女性,在一边育儿,一边自修。她们真正贯彻着“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世界”。
昨天,我在楼下看到,一个妈妈指着瓜子壳,让自己两岁左右的女儿一片一片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去。她眼神坚定,用词准确,一看也是高素质人士,我想身为妈妈的此刻,绝对不比她站在演讲台,或者某个重要岗位上来得容易。
●什么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所谓贵族,贵的是家风。
所谓精英,精的是细节。
每一对父母,其实只要付出多一点的耐心和恒心,就已经往平凡的贵族教育上进了一步。
我如今,也已经是一个5岁半女孩儿的妈妈了。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情不自禁会摆在我的眼前让我面对这个事实:
我要给孩子选什么学校?
我要给她报几个补习班?
快乐教育还是虎妈教育?
很多人问我会不会送孩子去贵族学校,我想大概率不会。
因为重要的是,我的定力是什么,我的规划是什么,我认为的,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头6年,是启发;后面,就靠她自己去摸索,我只能引导了。
而且我并不排斥中国的普及教育,虽然中国的教育常常被人诟病,是最没有创造力的教育,是最焦虑的教育,可是有没有从正念想过,中国的教育建立在一个多么庞大的人口基数上;
而且,中国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全世界是非常高的。中国的义务普及教育,可能并不尽人意,可是在我看来,依然是四个字:
高性价比。
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尽量做到九年义务教育;让有能力的人接受更好;让没能力的人尽量扫盲,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善意。
而且,我们总归是一代比一代好了。
数十年前,我的父亲第一次挑着一个木箱,踏上了翻山越岭的高中求学之旅。从那以后,他摆脱了种地的命运成为一名公务人员。
在八几年,九几年,零几年,他和我妈拿着几百块钱的工资,供我上完了本科教育。
从此,我成为会用手机购物的人,会使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人,虽然他们才刚刚学会滴滴打车。
而我的女儿,在我一次又一次培训班外的等待,几千几万的学费缴纳,和我指着常玉的画作“你看,这是一只奔跑的小象”,她也会变成更好的人吧。
奔跑的小象——常玉
怀着这个正念,我想,就是教育的意义。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21564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23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5517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916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971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