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19-10-21 10:38:40 心理健康

这几天我看完了一部高分教育记录片:他乡的童年。

编导是曾经记录过中东战火的前战地记者周轶君,是全球唯一驻巴勒斯坦加沙地区,带来很多一线战事报道的记者,也是《圆桌派》的嘉宾。

这次,她不再是战地记者而是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身份,深入走访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教育第一线,去踏上一趟关于教育的哲学之旅,同时也在唤醒自己的思考: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孩子会比当战地记者更难吗?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无竞争的国度,教育理想国“芬兰”

和中国不同,在芬兰,大家尽量避免不必须的竞争,比起教育,不如说是芬兰政府创造了“关怀第一位”的教育环境。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免费的新生儿大礼包,是每对即将成为父母的芬兰夫妻收到的礼物:里面装满了新生儿的必需物品,令每一对父母感受到政府的支持力。

随之而来的是免费的义务教育,免费的学校午餐。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芬兰政府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在即便有人提出财政问题的时候,永远不会有人想到第一时间缩减免费午餐。这几乎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从香港迁居到芬兰的华人妈妈,不再担心自己的“熊孩子”扰民。

在芬兰,妈妈就是boss,妈妈最大,携带婴儿车乘坐交通工具时候不需要买票,因为大家认为妈妈“东西太多了,掏钱包不太方便”。

七倒八歪的坐姿,用音乐代替上课铃声,森林里的数学课……细枝末节的鼓励和开放式教育,养育出的芬兰孩子被称为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群体。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他们非常注重常识教育,教学基本是以一个议题为主,跨学科进行。比如在森林里,就能够有一堂“森林课”,包含了美术,生物,数学等内容。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所以芬兰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片子里的拉妮老师,自己最大的孩子24岁,最小的只有7岁,全家人都热爱乐器。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而且教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但不用评职称,不用写报告,可以自己做教学计划。在如此开放的环境下,老师们也非常有创意。

强调集体主义的日本孩子,长大后不会哭了

但凡去过日本的人,都会他们“整齐划一”和日本民众在生活方面的“井井有条”感到不可思议,而这一切,又都来自于强烈集体意识的幼年规训。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比起芬兰人的放养,日本教育非常注重“不给别人添麻烦,关心他人”这样的潜意识训练。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在长大后,日本的社会生活素质位居全世界前列,但是不得不说,大量的日本民众感觉到“并不快乐”。

每年三月,是日本的自杀高峰期,因为3月是日本的财政结算月,很多人甚至算好了自己的死不要给财务清算人员带来麻烦,进而选择在这个时候结束生命。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离东京不到30公里的自杀森林,立着偌大的标牌:想想孩子和父母。

精英教育不是燕尾服,不是私人马术,而是改变

被中国人一向追捧的英国贵族教育,其实被过多的强调了外在的体面。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贵族教育的核心,是他们想要培养出影响社会的一代人。这并不一定与钱有关,比如作为中国选手出席了奥运贵族运动马术的华天,就提出:在中国家长中,很多只想让孩子拥有私人的马厩,马匹,他们并不在乎孩子的马术。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而马术真正的意义在于人和马匹的关系,和队友的关系,以及在每一个动作中和自己的关系。

比起学业,在英国的贵族私立学校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体育。他们也通过戏剧,表演,去让青少年感知到自己的身体。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用个体推动

在贫富差距非常大,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教育的新生力量正在蓬勃。它有极端的教育现状: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贫困那一面,在印度,57%的女生会在青春期辍学,原因竟然是:她们没有卫生巾。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家庭也不关注这一点,在很多贫困家庭看来,女性不需要读书,女性就是等到初潮来临然后嫁人就可以了。

为了让女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月经”,印度插画师夫妻创作了绘本《月经百科全书》,被翻译到多国,现在还有了中国版本。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在最穷困的地区,有志愿者为印度搭起了“云学校”。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在这一代孩子身上,因为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存在,他们知道了什么是“视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命运将会改变。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但是在蓬勃那一面:跨国企业中,有30%的CEO由印度人担任。在日常课堂上,非常鼓励学生的不断辩论,这造成了印度精英教育中“强烈的思辨成分”。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然后,还有以色列的“我们不是鼓励失败,我们是鼓励再次尝试”。(我写的时候,中国教育还没有更新,大家如果期待可以去优酷上看最新的中国教育记录)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看完这几集,我突然间明白了几个道理:

●没有完美的教育

一个国家的孩子大体接收到的教育,还是来自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

芬兰的教育如此强调个人主义,但是很多人会认为,芬兰人过于冷漠,个人主义极强。

所以你指望把日本孩子的高纪律性,芬兰孩子的创造力,中国人的坚韧,以色列的不惧失败,统统归于到一个孩子身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大环境之内,父母的教育,便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而这一层贴身教育,拷问的并非父母本身的知识素养,更多的来自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是否认可一种普通人生的价值?

父母是否能够在日常中找到一种美感和快乐?

父母是否认为,花钱读书,去体验世界是值得的?

父母更偏向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父母喜爱文学,艺术,运动吗?父母给孩子报这些兴趣班,是“生活为了学习,还是学习为了生活”?

父母愿意自私地把“平凡孩子留在身边”,还是认可“优秀的孩子都会远走高飞,其实是来报仇的?”

●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很高

当你成功地念完了硕士,却发现自己面临生育年龄,很多高素质母亲不得不在孩子的头三年选择了全职育儿。这一举动,被称之为浪费。但这是真的吗?

当家庭教育变得如此重要,高素质全职妈妈绝对不是浪费。一个孩子有一个周轶君这样的妈妈;和她只能拥有一个每天沉迷于购物,打牌,肥皂剧的母亲,拥有的是绝对不一样的人生。

谆谆教诲,如沐春风,这个社会的大部分家庭女性,在一边育儿,一边自修。她们真正贯彻着“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世界”。

昨天,我在楼下看到,一个妈妈指着瓜子壳,让自己两岁左右的女儿一片一片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去。她眼神坚定,用词准确,一看也是高素质人士,我想身为妈妈的此刻,绝对不比她站在演讲台,或者某个重要岗位上来得容易。

●什么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所谓贵族,贵的是家风。

所谓精英,精的是细节。

每一对父母,其实只要付出多一点的耐心和恒心,就已经往平凡的贵族教育上进了一步。

我如今,也已经是一个5岁半女孩儿的妈妈了。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情不自禁会摆在我的眼前让我面对这个事实:

我要给孩子选什么学校?

我要给她报几个补习班?

快乐教育还是虎妈教育?

很多人问我会不会送孩子去贵族学校,我想大概率不会。

因为重要的是,我的定力是什么,我的规划是什么,我认为的,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头6年,是启发;后面,就靠她自己去摸索,我只能引导了。

而且我并不排斥中国的普及教育,虽然中国的教育常常被人诟病,是最没有创造力的教育,是最焦虑的教育,可是有没有从正念想过,中国的教育建立在一个多么庞大的人口基数上;

而且,中国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全世界是非常高的。中国的义务普及教育,可能并不尽人意,可是在我看来,依然是四个字:

高性价比。

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尽量做到九年义务教育;让有能力的人接受更好;让没能力的人尽量扫盲,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善意。

而且,我们总归是一代比一代好了。

数十年前,我的父亲第一次挑着一个木箱,踏上了翻山越岭的高中求学之旅。从那以后,他摆脱了种地的命运成为一名公务人员。

在八几年,九几年,零几年,他和我妈拿着几百块钱的工资,供我上完了本科教育。

从此,我成为会用手机购物的人,会使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人,虽然他们才刚刚学会滴滴打车。

而我的女儿,在我一次又一次培训班外的等待,几千几万的学费缴纳,和我指着常玉的画作“你看,这是一只奔跑的小象”,她也会变成更好的人吧。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奔跑的小象——常玉

怀着这个正念,我想,就是教育的意义。

焦虑的父母,能不能找到完美的教育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原生家庭存在主义智力测试社交恐惧焦虑社会心理学正念心理咨询咨询师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治疗心理恐惧症产后抑郁测试依赖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自卑职场心理亲子关系绿帽情节心理测试孤独症九型人格霍格沃茨情商抑郁症测试抑郁症易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