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视角看大龄女青年现象,人们会认为到了35岁还不结婚,是由个人因素造成的。调查和研究能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当下女性的晚婚与不婚行为。
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做咨询,意味着我们在最初的阶段要带领来访者(个人、家庭)用更广的视野看问题。
来访者S,女,长相乖巧,名牌大学毕业,毕业后为了男友放弃出国深造,留在北京打拼。男友一表人才,双方工作都很不错。S与男友认识不到半年,该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他们彼此见过双方家长。后来S有一段时间情绪不好,大家一问才知道S跟男友分手了,分手原因是男友受不了S。
S有时候说自己过得很好,有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到适合结婚的对象。S与男友分手4年后,男友已经结婚生子,S还在过精彩的单身生活。S偶尔会想起前男友,也会在某些时候咬牙切齿地说前男友是个渣男。为什么他愿意跟别人过日子,而不愿意跟自己结婚?
大家都觉得S是一个漂亮、受过高等教育、生活质量很高的女性,常被称为女神,但为什么还是单身呢?S因心情不好来找咨询师,她想知道自己怎么了,虽然家里人并没有像传统家庭那样催婚,但是她很好奇,为什么自己会陷入这种状态。S想知道自己未来会不会有一个好归宿,将来会不会也一直单身。虽然她现在的生活并不差,但是未来一直单身的话,那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去问题化
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咨询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施以同情。咨询师不要认为这是社会不能接受的状态,更不要认为来访者再这样下去会很悲惨。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我们在咨询的最初阶段是要跟来访者或家庭(有时候是父母陪着孩子来到咨询室的)一起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他们面临的处境,而不是立刻把这个处境定义为一个问题。
我们要注意到来访者的外在条件:S长相不错,名牌大学毕业,有很好的工作,也曾经有过出国深造的机会,自己为了一段关系留在北京。从这些方面来看,S是一个发展正常、社会功能良好的人,虽然她有时候会想起前男友,有时候会对自己的单身状态存在疑惑,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存有困惑,甚至有一些焦虑,但并不代表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不要急着把它定义为一个问题而撸起袖子开始想着怎么解决。
请注意,在这个个案中,我并没有把来访者谈及的事情定义为一个问题,我强调的是一种处境或是一种状况。这是我咨询理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怎么看待所谓的“问题”,看待这个打着双引号的问题,是把它定义为一种疾病、一个困难、一个问题,还是状况?定义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当我们把事情说成是一种状况、一种处境或一种情形时,事情就更容易发生变化,这是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待问题。来访者说“我有一件痛苦的事”,或者说“我有一个麻烦”,其实这是他给自己贴的一个标签,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个标签置换成更容易改变的一种说法:“你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你是从什么时候、遇到哪些情况后开始觉得这是一个问题的?”
工作思路
首先关注和支持S最初讨论的处境,以及在这种处境下她希望获得的支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进行工作。这个工作从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个方面是探讨S的处境。比如从文化水平来看,S受过高等教育。从整个世界的数据来看,受教育水平高的人比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结婚普遍较晚,另外,前者的结婚稳定率更高,不婚比例也更高。
第二个方面是了解S的经济状况。通常情况下,不婚和晚婚的女性经济状况比较好,我们可以跟S探讨她现在的经济水平是怎样的,她的收入和消费结构是怎样的。
第三个方面是探讨S的家庭传统。对有些家庭来讲,一个人到了22岁是一定要结婚的;而有些家庭则认为30岁以前结婚都太早了,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和事业上,所以30岁以后结婚是正常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家庭观念。
第四个方面是探讨S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有些人与父母的关系适中,父母有自己的工作,孩子也有自己的学习生活,他们只会在某些方面有所交流。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离开父母的时间是比较早的,结婚年龄也会相对比较早。而在那些亲子关系特别密切的家庭中,他们的情感联结紧密,彼此需要对方的支持,这种家庭的孩子离开父母的时间就晚一些。他们在结婚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条件:婚后跟父母住在一起。
第五个方面是探讨关于性的可获得性。有些女性获得性关系比较早,她们有自己的性享受方式,包括跟异性发展性关系、通过自慰等手段满足自己的性需求。如果一个女性在性方面有一定的健康满足渠道,她通过婚姻来满足性的概率就会降低。
如果咨询师从这些角度跟S一起探讨她的处境和问题,S对自己的整体状况可能会有全新的认识。对S来讲,也许她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中产阶级家庭里,她的文化水平比较高,经济独立,跟父母的关系距离是比较适当的,没有过多的担心和焦虑,而且她的性观点开放,有自己的性伴侣和性满足的途径。
有人会问,是不是探讨完这些,S就不再焦虑,不用结婚了?通常来讲,在回顾了自己生活的更多方面和更多潜在影响因素后,来访者都会用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问题。来访者不再认为自己是有问题的,能够用更弹性、更轻松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状况。
比如,咨询师在跟S探讨了不同的因素之后,咨询师询问S:“你现在看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面,你对自己的状况有什么新的理解吗?”S说:“原来我在某些方面是不需要男性的,比如说经济和亲密关系方面,而且我跟我父母的关系不错,我并没有那么渴望投入新的亲密关系当中去。也许我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心心相印、有共同语言的人。”
当有了这样一种思考之后,S再考虑恋爱关系的时候,就会更注重两人的专业兴趣和生活情趣。这样一种策略变化,使得S更容易找到自己需求的对象,她的焦虑状态也减轻了。
有一种女性是不容易离开家庭的,她们有自己的工作,也有恋爱关系,但是很难进入婚姻当中,她们会跟自己的原生家庭保持密切的关系。咨询师要帮助这样的来访者形成新的建构,这个建构就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当中的应用,指的是个体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解释。如果来访者觉得这个解释可以帮到她的话,那么在新的解释下,她就会产生新的感觉、新的想法,并发展出新的行动。
S是独生子女,她比较担心父母的身体状况,所以不能够更早、更快地建立婚姻关系,咨询师可以在这个方面对S做一个积极的建构。也就是说,由于S处在跟父母分离中的成人阶段,她对父母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因此她推迟了自己作为独立成人走入新家庭的节奏。这样的一种建构帮S从“我哪里不对”转向“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有了新的方向。
新方向就是,咨询师对S说:“我知道你放不下父母,那假如有一天你走进婚姻了,你对父母的担心有什么代替性的解决办法吗?”被这样一问,S突然有了新思考,她说:“我经常担心父母的身体,但是我发现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状态就能变得更好,所以,如果我结婚了,我就定期资助他们去旅行。”
有一位和S情况很相似的女性说:“我放不下父母,尤其是放不下妈妈,她退休得很早,如果我很早离开家又不打算生孩子的话,妈妈会过得很闷、很不开心。想到这里,我就想帮妈妈养一只宠物,妈妈很擅长照顾人,如果养了宠物,也许她的孤独感会降低。”后来她给妈妈选了一条狗,妈妈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与其他人的接触也变多了。
因此,基于我们从整个家庭发展周期对个体所处困境的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上面我提到的是站在家庭周期里看待个人的婚姻问题,帮助来访者发展出新的角度和眼光,从而减轻焦虑,在处理问题时更具弹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增加了。这就是家庭咨询的思路。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8974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26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269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9416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873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