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们认可储藏个人财物并认为这是正常的。从古至今,人类的囤积行为多种多样:奸商囤积居奇,以谋取暴利;枭雄广蓄兵甲,以逐鹿天下;更有节俭主妇将针头线脑积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轻微的囤积癖好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它只是每个人人格心理发展的不同轨迹所致。但囤积癖严重到一定程度会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就会被归为一类精神疾病——“囤积障碍”。
你碰到这样的邻居吗?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上海岭南路一居民家中垃圾成山,臭气熏天!甚至要爬着才能进屋!这还是家吗?!有“囤积癖”的邻居是怎样的感受?垃圾不扔,不仅堆满房间还霸占楼道公共空间。随着天气变热房间和楼道里的味道也是臭气熏天!邻居受不了了,将他告上法庭……最后处理结果:法院强制执行1小时清理50袋垃圾。
新闻中的主人公是25岁的儿子及80岁的老母亲,很难想象为何他们会将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仅属于自己的那几十平米的家搞得如此混乱不堪。我们猜想这种病态的囤积癖可能与某些心理疾病有关,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神经发育障碍?认知障碍?囤积障碍?……
囤积障碍与不同疾病的区别
下面我们来看看同样是囤积行为,不同疾病之间的区别何在?
强迫症:囤积行为通常与强迫症有关,比如担心污染环境或恐惧受伤,明知自己有囤积的不良习惯,却很难抉择是否要丢弃物品,症状是自我矛盾的,洞察力通常很好(会与常人有所不同),症状发作通常与损伤是一致的。
精神分裂症:囤积行为是妄想或其他精神病性症状的结果,收集的物品可能有特定用途,患者通常缺乏自知力。
情绪障碍:如果患者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则不会及时清理和/或收纳物品,必然导致杂乱无章,但并不存在过度购买或者收藏的行为,此时不可能过度收集。
神经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障碍):患者很难丢弃物品,这通常是由于对特定对象的过度依赖所导致,而不是一般的丢弃困难。
认知障碍:囤积行为可以发生在脑损伤与痴呆患者身上,患者不能正确整理物品或丢弃物品,如对特定物品(如烟头和瓶子等)的收藏嗜好。通常在患病之后突然发作,患者常缺乏导向或目标、没有丢弃方面困难。
囤积障碍:显著特点是对物品存在不合理的信念,不能控制囤积行为,且难以觉察囤积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诊断要点
以下我们将重点介绍囤积障碍。
囤积障碍已被纳入DSM-5中,依据诊断标准,囤积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类,是指获取并难以丢弃大量物品,生活空间杂乱,以至于带来痛苦并影响社会功能的行为。诊断要点如下:
1.持续地难以丢弃或放弃物品,不管它们的实际价值如何。
2.这种困难是由于感到积攒物品的需要及与丢弃它们有关的痛苦。
3.难以丢弃物品导致了物品的堆积,以至使用中的生活区域拥挤和杂乱,且显著地影响了其用途。如果生活区域不杂乱,则只是因为第三方的干预(例如,家庭成员、清洁工、权威人士)。
4.这种囤积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包括为自己和他人保持一个安全的环境)。
5.这种囤积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例如,脑损伤、脑血管疾病、Prader-Willi综合征)。
6.这种囤积症状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像强迫症中的强迫思维,像重性抑郁障碍中的能量减少,像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中的妄想,像重度神经认知障碍中的认知缺陷,像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兴趣受限]来更好地解释。
在先前的诊断标准中,囤积障碍曾一度被视为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囤积行为是最为常见的强迫行为之一,囤积障碍与强迫症的相似之处在于,囤积障碍患者被认为具有以害怕失去物品为特征的强迫性,以及以获取与储存物品为特征的冲动性,且在外显行为与内在体验上经常难以区分。但目前的观点更多的支持:囤积障碍是一个独特的临床综合症,不同于强迫症。囤积障碍与强迫症患者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没有强迫症的典型特征如观念的重复性,不受欢迎性,苦恼的以及闯入性的想法、观念和冲动等。
虽然DSM-5将囤积障碍视为新的障碍类别并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对囤积行为的认识也已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理论研究与临床工作中对囤积障碍的鉴别仍是一个难题。临床医生在作出该诊断时必须小心区分病理性囤积与文化上所认可的节俭,前者令患者非常痛苦并且明显妨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而后者与痛苦或社交障碍都不相关的。
家里如果有囤积障碍患者,首先应该从外部环境来着手,帮助患者将房屋彻底清理,恢复到可以正常、安全的居住;其次,从心理层面去了解和理解患者,囤积障碍患者往往有较多的负性事件体验,受到家人、朋友和邻居排斥,并由此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可考虑使用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帮助改善和缓解情绪,同时给予其相应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如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
囤积障碍患者以儿童和老人居多,作为他们的家人千万不可草率地将其物品扔弃,也不要责怪或与其争吵。这些囤积的物品对他们意味着“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应该用爱和温暖去“填满”囤积障碍患者的心,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心理支持,让他们不再孤独、不安、痛苦和无助。
后记:中国传统文化,节约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还有“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囤积”色彩,但中国人群中的囤积障碍患者比例以及表现形式是否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将来更多的研究来明确囤积障碍的文化差异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907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909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257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5817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523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