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岩读 2020-10-14 15:45:11 心理百科

今天的岩读我们准备和大家分享一本由岸见一郎、古贺史健写的《被讨厌的勇气》。这是一本关于阿德勒理论的经典巨著,书中采用智者和青年人对话的方式,通俗易读,却又句句发人深省。

1、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

2、你想“变成别人”吗?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3、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实际上,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一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去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他只想活在“只要有时间我也可以、只要环境具备我也能写、自己有这种才能”之类的可能性中。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4、为什么讨厌自己?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青年:那是怎么回事呢?

哲人:就像有脸红恐惧症的她害怕被男性拒绝一样,你也很害怕被他人否定。害怕被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也就是说,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只要变成一个只看自己的缺点、极其厌恶自我、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只要躲在自己的壳里就可以不与任何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的拒绝,还可以以此为理由来安慰自己。心里就会想: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

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5、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6、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我有时候这样想。自己就像是从未真正沐浴过阳光的丝瓜,自然就会因为自卑感而扭曲。所以,如果有挺拔舒展的人,真希望他能够带带我呀!

7、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假如恋爱是用红色丝线系起来的关系的话,那亲子关系就是用坚固的锁链联结起来的关系。而且,自己手里只有一把小小的剪刀。亲子关系难就难在这里。

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能成为“个人”。因此,阿德勒心理学把作为个人的“自立”和在社会中的“和谐”作为重大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呢?阿德勒说:“在这里必须要克服‘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

8、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是“拥有的心理学”,继而就会转入决定论。另一方面,阿德勒心理学是“使用的心理学”,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

9、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10、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而且,请你记住,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1、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12、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13、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青年:您是说只有付出了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哲人:是的。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14、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没必要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体一定存在。

15、有价值就有勇气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答案。

16、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因此,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当时,阿德勒的回答是这样的:“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我的意见也完全相同。

17、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青年:您是说在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中只能选择一种?

哲人:是的。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青年:您是说我甚至对朋友也用纵向关系去理解?

哲人:没错。即使不按照上司或部下的关系去理解,也会产生诸如“A君比我强,B君不如我”“要听从A君的意见,但不听B君的”或者“与C君的约定可以作废”之类的想法。

反过来讲,如果能够与某个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的话,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以此为突破口,所有人际关系都会朝着“横向”发展。

无论是爱还是交友,都与年龄没有关系;交友课题需要一定的勇气,这也是事实。关于你和我的关系,我们可以逐渐缩短距离,保持既不靠得太近但又伸手可及的距离。

18、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对得了60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自我接纳。

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

19、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本来,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为了取得某些成果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也就是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却可以在不付出这种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获得他人的关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20、多重性格

你所说的想要到达目的地的人生可以称为“潜在性的人生”。与此相对,我所说的像跳舞一样的人生则可以称为“现实性的人生”。

21、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哲人:请你想象一下自己站在剧场舞台上的样子。此时,如果整个会场都开着灯,那就可以看到观众席的最里边。但是,如果强烈的聚光灯打向自己,那就连最前排也看不见。

我们的人生也完全一样。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不,是感觉能够看得到。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青年:强烈的聚光灯?

哲人:是的。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22、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

哲人: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请不要把认真和深刻混为一谈。

青年:认真但不深刻。

哲人:是的。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23、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再送给你一句阿德勒的话:“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编者读后感: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困惑于自己固有的境地,好像不知如何去改变,从而开始讨厌自己。又会受困于社会标准,为自己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而苦恼。但阿德勒的理论打破了我对这种状态的看法,让我开始思考是否不是别人太优秀,也不是我自己不够优秀,而是我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这样的框架之中。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不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接纳了哪怕有许多缺点的我,眼前应该会是另一番光景。也希望读到这本书的小伙伴,能收获“被讨厌的勇气”。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孤独症职业价值观双相情感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恐惧心理产后抑郁哈利波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效应绿帽情结心理测评弗洛伊德边缘性人格障碍叛逆自卑心理洁癖职业性格焦虑症心理医生智力情商容貌焦虑心理医生恋母情结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