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技术操作中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作者:苑媛 2020-10-07 11:40:56 心理百科

意象对话式表达及其操作

意象对话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从文化底蕴到理论建构,从临床方略到实际应用,每一个面向都印刻着鲜明的中国记忆,散发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同时,又因意象符号之人类集体性而不失世界性。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意象对话式表达及其操作。

“表达”是一种表示,表示思想,表示情感。可以是有声表达,也可以是无声表达;可以是自我表达,也可以是人际表达、社会表达乃至国际表达。比如,从2008年的中英文对照版The Psychotherapy From The Orient: 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来自东方的心理疗法——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到2016年的波兰语版PSYCHOTERAPIA WSCHODU PSYCHOTERAPIA WYOBRAŻENIOWA(《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再到2019年的英文专著The Clinical Operation of 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意象对话的心理临床》),就是意象对话心理学所呈现的无声的国际表达。表达什么呢?——表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表达中国心理学的自信!表达中国学者为世界心理学做出贡献的自信与诚意!

表达有道,亦有术。我们先讲“道”,再谈“术”。

何为意象对话式表达

所谓“意象对话式表达”,就是运用意象对话心理学的理念、范式和价值观,以意象符号为载体,通过象征性表达通向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意”为心言,本义心志,其涵义是有意志,有意愿,有意图,有心理象征意义。“象”,相也,表现形式可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内脏感觉等。“象”有襄助之义。襄助是指农耕与播种的结果。所以,“象”并非静态表象,而是一个有生命的动态过程。

“象征性表达”里的关键词是“征”。“征”的本义是指到很远的地方去。具体涵义有召集、唤醒、激活、征兆等。对于意象对话而言,“象征性表达”的本质是创造机会——把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当中那些见微知著的生命能量呈现出来、觉察出来、释放出来。换言之,象征性表达是带着觉察的呈现和释放。

意象对话技术操作中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意象对话式表达是一种“非”常的表达

意象对话式表达具有5个鲜明的特点。标定这5个特点的英文单词首写字母都是N,所以,我们也可以称其为5N表达。

1.非单维的(Non-unidimensional)

在任何情境下,意象对话式表达都不是单维度的,而是多维度、多层面、甚至多面向的。即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一句话,也是在表达多维度的意思——既有意识维度的,也有潜意识维度的;既有逻辑思维层面的,也有原始认知层面的;既有积极面向的,也有消极面向或其他面向的。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当两个人对话时,其中一人面露不快,另一人常常会说:“你别不乐意听,我说这些都是为你好。”倘若换做意象对话式表达,另一人可以这样回应:“你是不是认为我在批评你?”或者,“我这么说的时候,你怎么了?”

我们简单解读一下。“你是不是认为我在批评你?”这句话至少传递了四层意思:第一,“我没有批评你”;第二,“你现在感觉不舒服,可能是因为你认为我在批评你”;第三,“如果你认为我在批评你,那么,你此刻的心情是什么?”第四,“你在潜意识里把我当成谁了?” “我这么说的时候,你怎么了?”这句话则至少传递了五层意思:第一,“我关注到了你的不开心”;第二,“我愿意倾听和分享你的不开心”;第三,“你的不开心既跟我有关,也跟我无关”;第四,“此刻的不开心是一种触景生情——当下相似的景,触发了你潜意识里早年生活的某个情”;第五,“面对批评情境时,你会下意识地退行到几岁?”

再如,所有学习心理动力学的人都懂得坚持成长的重要性,学习、运用和研究意象对话的人也不例外。我们在解情结、化情绪、增觉察、悟原型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种“卡住”的感觉。之所以“卡住”,有时是因为没有觉知到某种下意识的“沾染”,有时是因为存在家族性精神遗传(犹如一种心理基因),有时则是由于习惯了“一招鲜”,只在单一维度进行处理。针对最后这种情况,意象对话式表达便有助于快速突破“卡住”的困境。我们可以提醒自己或对方进行灵活的多维体验,诸如:躯体、情绪、意象、子人格、子人格单元、子人格关系、子人格关系单元、情结树等;即使是标定感觉本身,也可以启动多种感觉表征,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2.非验证的(Non-validating)

意象对话心理学追求“信爱知行”,也相信“信爱知行”,但从不验证。因为“验证”象征着“不相信”,而这种“不相信”是潜意识里的。在理性/意识层面,当事人误以为自己“相信”,其实,只是“想去相信”罢了,并非从心底长起来的、发自内心地、毫无质疑地“相信”。简言之,真信、真爱、真知与真行,皆不需验证。

前面讲到,意象是一种符号。有声语言是符号,无声语言是符号,身体本身是符号,肢体动作、行为习惯乃至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可以看成是意象符号。因而,无论是一个个体的人,还是一个社会意义上更大的“人”,使用意象对话式表达时,只要心怀真信、真爱和真知,并不需要去验证什么(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直接身体力行地去真信、真爱、真知和真行即可。原因很简单,一旦去验证,便失了“真”。抑或是,原本就“不真”,至少真得“不实”——不扎实、不着实、不踏实、不实在。

比如,你若坚信人间有“真爱”,渴望拥有情比金坚的爱情,那么,不论今生是否能够拥有彼此深爱的亲密爱人,哪怕乘风破浪伤痕累累,迄今为止仍是形单影只,那颗“真爱”的种子始终长在心底,从未动摇,从未霉变,也从未干瘪枯萎。即便到了离别人世的那一刻,心里也会说:“虽然我今生没有拥有想要的爱情,但我相信,情比金坚的爱情是存在的。”

总之,坚信“真爱”的人,不会在两性交往中不断地考验对方、试探对方或为难对方,不玩儿心理游戏,不会企图用对方的言行去验证自己想要的那种爱,而是非常清楚自己在亲密关系里最在意的精神营养是什么,然后,据此做出选择,承担结果;并且,处在一段亲密关系里的时候,能够有底线有自我地真心付出、真心合作,有意愿有能力为对方提供TA最在意的精神营养。在亲密关系这件事上,做到上述这些的人,就是做到了“意象对话式表达”。

3.非证明的(Non-probative)

这里需要澄清一下,我们现在讲的是心理学范畴里的“表达”问题,所涉及的“证明”一词不同于自然科学界的“证明”。

由于意象对话式表达是“非验证的”,从而也就具有了“非证明的”特点。证明,是为了判断或判明某种真实性。既是真实的,就说明原本存在。原本存在,何须判明?

一旦有了想去“证明”的动机,就会激发并促动自己的心理能量朝着“证明什么东西”的那个方向去流动,去投注。这种心理倾向会推动着我们不同程度地离开本真。“证明”的动机越强,距离本真就越远;越远就越难得到想要“证明”的东西;越得不到,就越想“证明”……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譬如,你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这意味着你具有洁身自好的心理品质,这个品质不会受到任何人、任何环境和任何舆论的影响,因为这个品质真实地存在于你的人格当中。它像所有的人格特质一样,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一个压力情境,出于某种心理动机或心理需要,你试图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洁身自好,甚至掩盖或粉饰心理真相,向外人展示出一个洁身自好的形象,那么,在那一刻,你已经不再“洁身自好”了;或者说,你只是做了一个形象管理——基于应对性的自恋心态,维护了一下自己的形象而已。相反,在某种压力情境下,你的心里起了波澜,但你仍然内外一致,带着觉察去做那个心里有波澜的“纯洁的”自己,这种行为貌似不完美,其实很健康,也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意象对话式表达”。

4.非暴力的(Nonviolent)

非暴力表达并非意象对话的独创。但是,意象对话十分强调非暴力,强调建设性和成长性,具体是指:非伤害,非剥夺,非强制,非压制,还包括:非懦弱,非奴性,非推责。

以咨访沟通为例。当来访者面对咨询师的提问或分析时,感觉不舒服,意象对话心理师通常会做这样的回应:“如果我的哪句话让你感觉不舒服了,请跟我分享一下这种不舒服。也可以体会一下,身体的什么地方不舒服?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从而促成来访者的心理能量收回到自己身上,身心合一地去体验,去觉察,去探索更深层的心理真相。)

以日常对话为例。孩子放学回家晚了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妈妈联系不上TA,很是担心,转而会感到无助和愤怒。(真实情况是:孩子的手机没电了,放学后跟几个同学去了麦当劳,吃完写了会儿作业。)那么,请问:如果你是这位妈妈,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快速分为三层,按照时间发生先后,分别为:担心——无助——愤怒?在孩子安然无恙进家门的那一刻,你说出口的第一句话可能是什么?“你跑哪儿疯去了?!” “你还知道回家呀?!”“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啊?你心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妈?!”这样讲话就是暴力式的——既激起了孩子的不愉快,也令自己更加地不愉快,重要的是,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的什么行为让妈妈不高兴了?(手机没电?去哪儿没打招呼?跟同学去麦当劳?在麦当劳写作业?)妈妈真正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对我的不信任?指责?她很生气?)

如此一来,孩子无从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在被指责的情境下,也很难体会到:妈妈生气的背后是无助,是担心,而无助和担心源于妈妈对自己的爱。诚然,妈妈也可以进行非暴力表达:“你今天回家晚了两个小时,妈妈好担心啊,因为联系不上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希望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离开学校之前,一定要想办法告诉妈妈一声。”还可以是意象对话式的、蕴含着反求诸己的非暴力表达:“在失联的这两个小时里,妈妈的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样,没着没落的。如果能提前知道你的安排,我会很踏实。但不管怎样,我相信你!”

5.非期待的(Non-expectant)

能够在人际表达、人际沟通和社会关系中做到“非期待”,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一种表现,特别是在亲近关系里,敢于放弃错误的/不健康的期待。这些期待的本质是“抓取”,里面裹挟着心虚、控制、榨取、剥削,更像是一种催眠,催眠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或意愿去改变,仿佛在说:“我的意志更应得到贯彻!你的意志,我不care。”

意象对话是运用意象提高觉知的心理学,既有自信,也讲礼貌,所以,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意志强加给他者,不会入侵他者的心理边界。

这里,想以意象对话心理学的创立者朱建军先生为例。朱老师有一个很大的志向:发展中国文化基础的心理学。这是他毕生的梦想,充满了希望的动力。这个梦想促动着他一直往前走,一直走,一直走,不论身边是否有人跟随,不论是否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他都不会轻易地停下来。他的心理容量很大,既容得下身边有人追随,也容得下一时间无人跟得上他的脚步;他不会因取得成功而得意忘形,也不会因被质疑而心生怨怒;生态环境顺畅时,就心无旁骛地往前走,遭遇严重的搅扰和“泼脏水”时,不得不花费时间去回应,就带着由此产生的“可惜感”,边回应,边前行。

如果把朱老师追逐梦想的这个过程当作一个意象来看,我们就能领悟其中的“非期待”,还能觉察到“非期待”里面所渗透的现实感——既不期待意象对话学员都跟着他做这件事,也不期待都不去做这件事;既不期待被搅扰,也不期待毫无搅扰。简言之,朱老师追梦的过程是一种意象对话式表达。

意象对话技术操作中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意象对话式表达的具体操作

前面讲过:表达有道,亦有术。道,体现于术。这里所说的具体操作,就是“术”,是指意象对话式表达在不同情境或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

意象对话不追求极致,也不苛求完美。因而,这里只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日常表达

意象对话式表达应用于日常生活时,无论是有声表达(比如说话),还是无声表达(比如行为),都非常重视“觉察”和“态度”。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觉察理解为一种态度。

从操作的角度来说,日常表达的“态度”主要包括:共情(至少是“试图去理解”);澄清(透过表层,澄清问题的本质);身心合一(不把身体当工具使用);表里如一(内在体验与外在表达相一致);真情真意(通过觉察,将下意识的心理防御转化为有意识的健康应对,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他人,不玩儿心理游戏);有现实感(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符合客观外在);不卑不亢。

我是大学老师,以评职称为例。如果不想得到正高职称,就在做好分内事的前提下,去做自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去合理化(如:“我想把机会留给系里的其他老师”),也不去理想化(如:“教授嘛,不过是个虚名,当个货真价实的副教授挺好”)。如果想要得到正高职称,就保持现实感,遵守游戏规则——按照本校当年发布的职称评定规则认真准备参评材料,不抱怨,不矫情;在参评现场,不卑不亢,将心理能量聚焦在自己的口头述职和PPT展示上;面对参评结果,无否认地接受。

2.心理咨询/成长

宽泛地讲,运用意象对话疗法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灵成长,咨询师和成长督导老师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专业指导,都是意象对话式表达。这里不再赘述。

3.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更像是“心理急救”——以保护生命为工作目标,而不以追求心灵成长为目标。它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化解当事人的心理危机状态,特别是自杀意念、自杀冲动、自杀未遂的危机状态和暴力冲动。尤其是在心理援助热线和危机干预热线上工作时,往往需要在半小时之内,通过语音通话或文字交流的方式,化解来电者的危机心理。

借此,我想分享一点儿临床经验。

2019年3月,一个女研究生求助。她从高二开始患有中度抑郁症,因担心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断断续续地服药。求助前的一个星期,病情加重,准备休学,自杀意念愈发强烈,曾两次梦见黑白无常跟她说:“去死吧,去死吧……”在导师的陪同下,先后前往北京某三甲医院和北医六院就诊,均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我见到她时,她神情恍惚,气若游丝,浑身瘫软,眼睛里黑洞洞的,没有一丝光亮,仿佛一缕青烟飘荡在半空。她非常缓慢地说:“苑老师,我很累,只能在你这儿待一小会儿。”

于是,我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非常感谢你愿意来见我!请体会一下,你与世界是什么关系?”她垂下眼帘感觉了一下,先是慢悠悠地说:“这个世界像是一个巨大的容器,我就在里面。它是包容我的。”随即感慨道:“天哪!这个世界竟然是包容我的!包容我的!”在她痛哭之后,我讲了第二句话:“你是如此痛苦,甚至痛苦到想要自杀的程度,你却一直坚持着,还愿意听从导师的建议来见我,请问:你是怎么坚持到现在的?”她抬起头来,眼里闪过亮光……会面结束时,她告诉我:“我感觉自己收回了半条命!”两个月之后,这个女生顺利通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拿到了硕士学位。

关于第一句话,稍作解读:“你”“世界”“关系”是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象征个体的基本信念或基本心愿,也可以呈现由此带来的情绪基调。

关于第二句话,如果求助者是一个了解意象对话的人,我们可以表达得更深入。譬如:“是哪个子人格帮助你坚持到现在的?”“哪个子人格勇敢地拨打了这个求助电话?”“哪个子人格舍不得离弃这个世界?”也可以穿透消极能量,直指积极的心理资源:“你是那么地无助。可是,我看到,你在表达无助感这件事上,做得很好!我们回观一下,看看刚才是谁在表达无助感?TA长什么样子?多大年龄?TA的性别可能跟你一样,也可能不一样;TA有什么特点?……”

意象对话技术操作中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我们走近意象,意象也走近我们。

我们用意象表达,意象也用我们表达。

这种表达就在那里,只是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觉知。

祝愿意象对话生如夏花,绵延不息!!!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智商产后抑郁回避型人格障碍亲密关系自卑分院测试正念心理效应亲子关系爱情挽回无性婚姻九型人格聊天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智力依赖型人格障碍治疗师思维反刍心理测评孤独症绿帽心理医生负面情绪恐惧心理心理学家自愈能力反社会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