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23-01-03 10:53:00 心理百科

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1

有家长问:我孩子确诊中度抑郁,现在每天躺在床上不起来,咨询师你有没有又好又快的方法,让孩子可以下床呢?

我:可以考虑从孩子喜欢的活动入手。

家长:孩子以前喜欢画画、看电影,现在说都没有兴趣,心情不好,等心情好了再说。我们也不能强迫,这样一下子快一个月了,孩子越来越无法下床了,下来就说头晕。

这样的情况我该如何回答呢?

家长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通常会走两个极端。一个是逼迫孩子马上下床,强制把日程安排满满的,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另一个是完全顺从孩子,心情不好就不下床,这样听之任之,不仅抑郁好不了,恐怕身体也会因为长期缺乏锻炼而出问题。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心急火燎,也不能完全放任。

可以从简单的行为激活开始,循序渐进地推进。

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2

行为激活( Behavioral activation, BA),是针对抑郁症的一种短期的结构化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增加生活中的回报感来激活来访者。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愉悦事件的减少和厌恶事件的增加,是抑郁症产生的机制。这个机制也印证了抑郁症在临床上的三低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意志活动减慢。

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对人类来说,愉快事件的减少和厌恶事件的增加会导致抑郁症或抑郁情绪呢?有没有更加深入的原理?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探索。

第一个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人。

在劳动的直接推动下,我们人类的脑容量不断的增加,最后才会创造出今天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第二个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来看。

大脑作为一个指挥人类学习和生活的总司令,它遵守一个内部奖赏机制的原则。

当人类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事情,然后从环境中得到一个积极的反馈,这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感受,这个感受又促使我们再次和环境互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叫正强化作用,这也是内部奖赏机制。

但也有可能我们做了一些事情,从环境中得到消极的反馈,这时候我们的大脑不再分泌或者分泌很少的多巴胺,让我们产生不舒服的感受,这个感受会提醒我们减少再次的互动。慢慢大脑就对这些事件分类,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

举例说明:比如我做咨询,当来访者给了一个很好的反馈,我的大脑里就会分泌多巴胺,我有了愉悦的体验,我感受到自我价值,这种感觉会促使我更加积极努力去帮助更多的来访者,这就是我大脑的内部奖赏机制在激励我、正强化我继续积极工作。

反之,当来访者给了一个不好的反馈,说我并没有帮助到TA,这时候我的大脑不会分泌多巴胺,我不会有愉悦的感受。如果我的认知把这个反馈归因为是咨访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我个人就不会有难受的体验。如果我归因为我没有能力,如果我还有抑郁潜质,那么我可能就会认为我不能胜任一个咨询师的角色,我因此减少或者终止咨询工作,我也停止咨询方面的学习,我作为咨询师的内部奖赏机制就被破坏了。

所以我们看正常情况下,大脑的内在奖赏机制,会激励我们去从事更多的活动,但是抑郁症患者,TA失去了内在奖赏机制,或者TA的内在奖赏机制处于休眠状态了。我们要激活或者重建TA的内在奖赏机制,就要反过来,创造一些条件,让TA参与外界更多的活动,通过行为的激活,来实现内在奖赏机制的激活。

这个过程再总结一下,首先是我们人类和外界进行互动,互动之后得到了一个反馈之后,这个反馈就来激动我们大脑的内在奖赏机制,这个内在奖赏机制又激发我们跟外界有更多的互动,这样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3

这个循环如果说有个起点,那肯定是我们首先和外界有了互动,然后才产生内在奖赏机制。我们一般会认为我们觉得这个事件让我们感觉愉快,我们就去做;我们感觉不愉快,我们就不去做。

因此我们认为我们的行为发起必须是由内而外的。那其实我们回到人类与环境互动的起源来看,我们是先做事情,然后我们才会有体验,我们的行为发起是由外而内的。

那么针对抑郁症的行为激活疗法,我们从外在去刺激内在,在原理上是完全可行的。

作为一名心理师,明白了行为激活背后的原理,才能对于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行为激活来改善情绪充满了信心。

抑郁症患者内心遵守着一个由内而外的行动方针,TA感觉心情不爽,想要去做的时候,没有热情,TA就会遵从内心感受不去行动,这样就会越来越长时间的封闭自己了。在现实中的不想行动造成真的不行动,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抑郁越来越严重。

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4

理解了抑郁症患者的状态是如何形成的,也方便为他们制订行为激活的三个原则:

第一是要遵守由外而内的原则,去除由内而外的原则。按照计划行事,而不是按照情绪安排活动。

第二是从小处着手,一步一步来实现。

第三是行动本身就是目标,任何行动它的结果都是有用的。

这里也许你会提出质疑,任何结果都是有用的吗?

当然,也许你在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得到一些负反馈,你会出现很多功能不良的自动思维,你会自我怀疑,你可能就不再行动,缩手缩脚,甚至停下来。

这也是行为激活的难点,它容易就容易在说起来简单,难就难在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所以当你打算做行为激活的时候,你要评估一下你是否可以单靠自己来实现,还是需要外部力量的帮助来完成。

你能不能既做运动员又做教练,你既要让自己去练习,同时又要承担监督自己的责任,这个双重的身份你可以承担吗?

如果你不可以,那么你提前准备好,拉一些外援进来帮助你,可以是你的亲戚、朋友、同事或者咨询师,让他们来帮助你,陪伴你督促你来走过这个需求坚持的过程。

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5

前面说了行为激活的机制,三个原则,难点,最后说一下行为激活的步骤。

它只有简单的四步:

第一步:回顾典型的一日安排;

第二步:找出最容易改变的一下事情;

第三步:针对不容易改变的事情,找出自动思维,归纳认知模式;

第四步:根据这种思维来设计行为实验。

举例说明这四步如何操作,我有个抑郁症的大学生朋友,给TA做行为激活。

第一步让TA整理自己通常的一天都是怎么过的,发现TA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不出门,不参加学校集体活动;

第二步找出最容易改变的事情,TA喜欢摄影,接下来TA就真的去喜欢的景点拍照了;

第三步找出做不到的但想要做的事情,TA要写公号文,自己不会,有几个同学很擅长,但是TA担心同学瞧不起TA,不告诉TA。

第四步我们一起设计了行为实验,让TA去请教其中的一名看起来比较友善的同学。结果这位同学很愿意帮助TA,让TA感觉很舒服,这个行为激活让TA有了正反馈。

上面只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激活过程,实践生活中远远不够,需要坚持反复的练习,这样的行为激活可能需要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次,才能有好的效果。

想得太多,不如来点行为激活

6

需要无数次这样的行为激活,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内部奖赏机制。

好比吃饭都是日常要做的。如果能做到定时、定点、定量,结合侯世达定律,效果更好。

亚里斯多德说过:人们只要持续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一种特质。正义行事就会获得正直;平和做事就会获得平和;勇敢处事聚会获得勇敢。

从古到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一个个体,行为激活必不可少。既可以治疗抑郁症患者,也是我们日常增加自己生活掌控感和愉悦感的必杀技。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医生治疗师回避型人格自闭症心理医生情商控制情绪俄狄浦斯情结源码心理测试偏执型人格智商测试思维反刍安全感恐惧症绿帽癖焦虑症冥想自卑心理双相情感障碍爱丁堡九型人格无性婚姻反社会人格心理学容貌焦虑霍格沃茨心理测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