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伴侣关系,有各种各样的甜蜜,也有各种各样的“畸形”,但其中一种最令人恐惧。
伴侣关系本该是男女双方共担责任的“联盟”,但有一种关系,其中一方却承担着"奶爸奶妈"的角色,和另一半的关系就像是养育了一个青春期的少年一般,令人累觉不爱。
在网上看过一个女孩是这样形容与她老公的关系。
"25岁恋爱,27岁结婚,如今婚姻已过3年。
25岁发现他幼稚的还挺可爱、26岁发现和他恋爱有点心累、27岁盼望他婚后就能成熟、29岁再次希望他当爹时能担起重任、30岁却发现我已成"二孩"的妈。虽然他不叫我妈,但是我真的是他妈!"
如果你没有类似经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矫情,如果真的遇到,也许你和她会有一样的感慨。
遇到不成熟的“幼稚”伴侣 ,我们的第一想法就是想要帮助他们长大,一番折腾之后,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没错,这很现实,30岁的年龄背负着16岁的情绪,不是他们不懂方法,而是他们拒绝长大!
“彼得潘综合征”,你认为的幼稚由来已久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吉莉发现了这样的一种人格特征,并将它命名为"彼得潘综合征"。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一个人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像极了一个带着青春幻想的孩子。
他不想长大,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长大
从心理层面来看,"彼得潘综合征"的成因和家庭教养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在生活上的过度扶持使得他们并未获得成为独立个体所需的边界和责任意识;
几乎每个拒绝长大的"巨婴"背后都会看到一个细致到脱衣穿袜都要照顾的父母,父母的照顾就像是"城堡"一般,把现实的苦和责任通通隔绝。
所以,即便成年之后他们已经意识到生存的现实比想象中更加困难,但他们潜意识当中强大的壁垒却唤起一个声音,"还是童年时期更加美好,我可以不管不顾,纵情欢乐。"
成熟的人看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总会找到替自己负责任的"父母式"伴侣,就像是上面案例中的女孩一样,她便成为了目标。
或许,当一个巨婴遇到了乐意当"爸妈"的伴侣时,也能形成美好的关系吧,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这么幸运。
如果你还没有走入婚姻的选择,也许"彼得潘综合征"是你需要学会鉴别的
当然,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还未成熟的部分,即使是提出"彼得潘综合征"的心理学家也认为,大多数人群都会具备1-2项这样的特征。
当然,如果一个人和这些特征的匹配度越高,也就离"彼得潘综合征"的距离越近。
情绪波动比较大
就像小孩子一样,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变得起伏不定,即使是亲密关系也很难猜测出他的情绪到底因何而变化,实际上,连他们自己都很疑惑。
他们总是把情绪原因归结到他人或是客观事件中,喜欢抱怨和自怨自艾,即使自己的错误很明显。
不懂得为自己负责
他们很难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亲密关系当中,他们总会逃避一些困难,甚至善用"计谋"使得别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
他们通常都缺乏应有的人际边界,会在不合时机的时候毫不避讳地打扰别人而不觉惭愧。
遇到冲突时,他们喜欢用逃避、冷战或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方式来处理矛盾,就好像孩子打架之后依然会在一起玩闹的"不屑"一样。
时而粘人、时而冷漠
他们其实也在独立和依赖的冲突当中徘徊,不仅仅是现实责任,就连内心需求,比如决定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责任也同样被隔绝;所以,他们对于关系或兴趣也是时而依赖时而远离。
自恋型特征
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感受甚至不惜伤害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让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才是关系的中心,所以,他们的索取比付出更多。在伴侣关系中,如果碰到无法满足自己便会很快抛弃。
两面性
在外面,他可能非常需要面子,得不到就会变得十分具有攻击性,似乎一点打击就会让他变得冰冷残酷;但当和亲密关系单独相处时,他却有可能显得十分幼稚和粘人。
情感操控
看似幼稚的背后其实也有着惊人的"策略",情感操控便是其一,他们擅长用自己柔弱或者强势的一面控制对方以此达到他们的目的,即使对方的情感伤痕累累也很难知错就改。
以上的6个特征,或许你没那么幸运全部碰上,但如果运气不好,你需要知道的是,你无法用教育或指责的方式来推动他们的改变历程。
前面说的那个女网友的案例,对方当然是一个拒绝长大的"巨婴",如果我们已经成为巨婴的目标,除了抱怨,也需要反思是:"我是不是也享受照顾他的过程,因为他对我强烈的需要才让我痛苦并坚持着。"
如果有,那无疑对他的"彼得潘综合征"是一次正面强化。
如果你已经开始了和他们的生活,除了离开,还能做哪些尝试?
一段关系很难果断放弃并重新进行选择,但是,除了不断教育他们、不断处理矛盾,其实还有一些选择。
确立自己的边界
有一个"巨婴",就会有一个不肯放弃的"父母式伴侣";但作为伴侣,明确关系边界非常重要。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责任划分必须明确,小到家居生活还是大到财务旅行,双方各自分配职责,承担责任,可以从轻到重、由小到大,唯一的原则就是参与并承担。
作为当"父母 "的伴侣来说,可能并不容易放弃已有的模式,认为与其和他争执不休,不如自己利索做完,如果你认为麻烦,或许你已做好离开的选择。
帮助他们正视现实
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承担责任是因为背后有伴侣或是父母的帮衬,或许你改变不了他父母的想法和行为,但是从你做起,遇到困难绝不独自承担,也不隐藏困难,和他共享困难,共享危机,把困难摆到桌面上谈,逐渐打破他们存于幻想的心理防线。
及时表达情绪
表达情绪和发泄情绪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一种是用情绪来表达不满,讲出来的是指责、是批判、是过去的种种不满,而表达情绪是沟通,是对话的过程,是说出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表达引发情绪的客观事件。
举个例子:"我做饭,你帮忙洗碗,这是我们说好的事情,但是你却经常做不到,这让我觉得自己很委屈,对这件事情很愤怒,我希望你可以担起这个责任。"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攻击情绪"就很容易想要反击,但是,如果我们听到的是表达和事实,就有可能产生更加理性的反思。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22857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445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8341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05965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1654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