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情结真的存在吗?3个实验告诉你
作者:糖心理 2020-10-03 18:08:34 心理百科

从科学的角度,我们能不能证明,俄狄浦斯情结真的存在呢?

心理学史上,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一直备受争议。其中,以“俄狄浦斯情结”最为突出。

弗洛伊德认为,人从出生开始就是“性的存在”(sexual beings)。许多非常愉快的与性有关的感官体验,比如爱抚,拥抱,和接吻,对于婴幼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存有质疑的人,对弗洛伊德所说的,婴幼儿时期即有的“性幻想”、以及将一切归于“性”的说法不不置可否。

这篇文章,带你一起走进心理学家劳伦斯·约瑟夫斯(Laurence Josephs)和他的同事与2016年发表的研究。

俄狄浦斯情结真的存在吗?3个实验告诉你

三个实验验证:“俄狄浦斯情结”是不是真的存在

弗洛伊德相信,学龄期的儿童对性行为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包括对“我是如何出生的”这样的疑问。

学龄前的儿童,已经发展出了对异性父母的性幻想。与此同时,他们也害怕着来自同性父母的嫉妒,所以,他们压抑着乱的伦欲望。而这种对原始愿望的压抑,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即,良知和道德的起点。

在俄狄浦斯情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创伤经历会发生——目击“原初场景”(primal scene), 即看到自己的父母发生性行为。

目击性行为本身并不是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真正带来伤害的,是孩子将“原始场景”看成一种性不忠行为。尽管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记忆,可能受到了压抑,但它的影响持续存在,甚至影响到成年后对性的态度。

劳伦斯将通过研究证明:

“俄狄浦斯情结”是不是真的存在。

劳伦斯和同事设计了三个实验。

俄狄浦斯情结真的存在吗?3个实验告诉你

实验一

参与者被分为男女组,每个参与者都会读一个同性的故事。

每一组有三个不同的故事:

故事1:一个六岁的孩子,撞见父母做爱。

故事2:一个成年人,撞见了配偶和另一个人做爱。

故事3:一个大学生,撞见了室友正在做早餐。

在读完故事以后,参与者会通过问卷评估了他们对色情作品的态度。

研究结果

在故事3组中,男性比女性对色情作品更积极。

但是,在故事1和2中,男性对色情作品的态度,降低了——变得和女性一样。

故事2组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通常人们会认为,使用色情作品是对配偶的不忠;而当他们看到不忠时,对色情作品的容忍度就大大降低了。

为什么看到父母做爱也有相同的效果,这没有很确切的解释。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恶心”的事。

但也许这能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性不忠”。

俄狄浦斯情结真的存在吗?3个实验告诉你

实验二

要求参与者读完实验一的故事,进行一组单词拼写。根据首字母,填出剩下的字母。

这种测试的答案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可以反应回答的人当下的想法。比如,如果给到一个“SWE-“。刚刚读过烘培故事的人很可能会填出“SWEET”(甜的),刚读过健身房故事的人可能填写“SWEAT”(汗水)。

实验中,读到配偶不忠的故事的人,在拿到“SL-” “PRI-” “WHO-”这些词时填写了【与性有关的贬义词】,比如“WHORE”(荡妇)。故事3的人大多填了与性无关的词,比如“WHOSE”(谁的),“WHOLE”(全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读了父母做爱故事后,参与者比在“配偶不忠”的情景下,填写了更多的与性有关的贬义词。

“恶心”可以解释为什么读到与父母做爱有关的场景后,对性的态度变得更保守,但是,这很难解释为什么读到“父母做爱”会比读到“配偶不忠”,对性有更多的负面情绪

而这正符合弗洛伊德的预测,孩子们不仅将“父母做爱”视为“不忠”,这“不忠”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创伤。因为异性父母对于他们来说是“初恋”,所以这种“不忠”格外的痛苦。

俄狄浦斯情结真的存在吗?3个实验告诉你

实验三

为了进一步探索“原初场景”和性不忠之间的联系,劳伦斯和他的同事们设计了第三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故事3保持不变,另两个场景是:

故事1(俄狄浦斯胜利者):六岁的孩子在父母睡觉时,走进了他们的卧室,爬上了床倚偎在异性的父母身边,把同性的父母推向了一边。

故事2:成年人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发现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但是已婚的异性同事,那位同事开始挑逗并试图与ta发生性关系。

在阅读完故事以后,参与者填写了一份关于不忠的态度问卷。

研究结果

读完故事2和故事3的男性,对不忠的态度一样,比较宽容。

女性读完故事2,也对不忠的态度更宽容。这也很容易理解——我们虽然谴责别人的不忠,但我们还是会为自己的“婚外情”辩护。

值得一提的是,读完故事1后,不论男女,对不忠都更宽容。

这发现与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完全一致——对“俄狄浦斯胜利者”的想象,实现了被压抑的“乱伦”的欲望。

性,本不是一件羞耻的事

尽管弗洛伊德指出,俄狄浦斯情结是儿童早期的普遍体验,而本文所提及的研究也支持了俄狄浦斯情结的存在,研究人员却指出,对于性的保密并不是人类的普遍行为。

在一些文化中,父母将性生活向孩子隐藏起来,她们担心儿童再青春期之前获得关于性的知识,这对于孩子来说,很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但是在许多文化中,“共同睡眠”是常态,儿童有机会观察到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的性行为。而一些在农场长大的孩子,他们有机会观察动物的性交和分娩,在他们生理成熟之前很久,就理解了性行为的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原初场景”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创伤,在很多文化中却未必如此。当孩子对性行为习以为常,当父母能在孩子接触类似的行为时有合理的反应,那么孩子就会知道,性,只是两个相爱的个体之间自然发生的行为,而不是顽皮的、肮脏的、和值得羞耻的事情。

参考文献

Josephs, L., Katzander, N., & Goncharova, A. (2018). Imagining parental sexuality: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Freud’s primal scene.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35(1), 106.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恐惧心理焦虑症焦虑心理洁癖弗洛伊德抑郁症测试双向情感障碍存在主义源码叛逆期EPDS树洞孤独症易怒症冥想焦虑症智力测试回避型人格障碍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爱情挽回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强迫症心理效应MBTI外貌焦虑男人心理